李星 张莉 崔春玲
摘 要:一个国家或一个省市公众科学素养水平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或一个省市发展的实力和潜力。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省份,河北省公众科学素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同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这对全省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相关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分析了河北省公众科学素养的基本现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同时就如何提升公众科学素养路径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河北 公众科学素养 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7(c)-0185-02
知识经济时代里,众多科技实践让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了公众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因此,对我国科技工作者而言,提高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促进公众对科学的理解,无论对国家、社会、个人,还是科学技术自身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科技界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了对公众科学素养,随后形成了两年一次对国公众科学素养进行调查的制度化模式。河北省内一些科技工作者在提升全省公众科学素养水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然而,本省内公众科学素养水平的现在仍然不容乐观。
1 河北省公众科学素养水平现状
2005年河北省进行了首届全省范围的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全省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2.02%,比2003年全國平均水平(1.98%)略高,但低于2.3%的中部地区平均水平。2010年6月份开展的第二届河北省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显示,河北省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已达3.3%,较2005年提高1.28个百分点,高出全国平均数0.03个百分点。虽然总体上来看,河北省公众科学素养水平在慢慢提升,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1 公众科学素养水平的地区差异明显
河北省是农业大省,农业人口占本省总人口的70%以上,由于长期以来受教育条件以及科普工作相对滞后等因素影响,2005年河北省公众中城镇人口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为4.81%,而农村人口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仅为0.96%。农村人口对各类科普设施的平均参与程度明显低于城镇人口,接近半数的农村人口从未走进过科技馆、图书馆等公众科普场所。可以看出,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带内公众科学素养的地区差异明显,城市的公众科学素养水平明显高于农村地带,提升广大乡村人口的公众科学素养水平已刻不容缓。
1.2 公众获得科技信息的渠道和途径仍比较传统
根据调查,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依然是河北省广大公众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途径,91.7%的公众通过电视获得科技信息,43.1%的公众通过报纸杂志获取科技信息,而每天只有不到10%的公众以网络为媒体了解信息,这种情况与国际国内因特网的迅速发展、科技信息飞速传播的现状十分不协调。
1.3 使用科普设施的人员比例偏低
河省公众利用科普设施的人员比例很低。根据调查,因本地没有或因为其他原因而从未去过自然博物馆的公众,比例高达91.7%,未去过科技馆等科技类场馆的公众比例也高达89%,还有近70%的公众表示,自己连图书阅览室都从未去过。调查还显示,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公众,对各种科普设施的认知程度、兴趣和参与程度越高,18~29岁的青少年人群对各种科普设施的参与程度最高。农村公众对各种媒体的接触频率都要显著低于城镇公众,每天都接触报纸杂志的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只占到调查比例的34.8%,而这一比例在城镇人口中占到79.3%,每天接触因特网的农村人口更是仅有0.8%。
2 制约提升河北省公众科学素养水平的内在因素
按照国际上提升公众科学素养的发展历程来看,公众科学素养提升主要经历三个阶段:公众接受科学阶段、公众理解科学阶段、公众参与科学阶段。其中,第一阶段则是早期形态;第二阶段意味着科普投入与运作主体逐渐现出社会化、多元化格局;第三阶段是第二阶段的扩展和继续,是公众科学素养水平的发展顶峰。按照这个划分理论和调查数据分析结果,目前河北省公众科学素养水平总体处于第一阶段末期与第二阶段初期,造成河北省公众科学素养水平处于这种阶段有着深刻的内在原因。
2.1 科技传播者和公众之间出现断裂
公众科学素养水平的提升离不开科技传播者向广大公众传播各种科技信息,在公众科技传播活动的流程中,科技传播着是信息的发布者,公众是信息接受者,这两个群体之间应该实现有机的衔接,保证科技信息能及时、有效的传播到公众群体之中。,在河北省,由于科技传播者和公众在知识构成、文化素养、年龄结构等方面上存在较大差距,民众不一定能完全理解和接受科技传播者制作的科技信息,严重影响了科技信息的传播效果。
2.2 良莠不分的科技信息影响公众科技传播效果
科技信息必须符合客观事实,具有无可辩驳的真实性。公众科技信息的传播不仅仅是发布科技知识信息,更是让公众理解科学研究、培育科学思想与科学精神,最终掌握一定的科学思维方法。现实生活中,由于一些机构出于经济利益的诱惑,相关部门也监管不到位,导致了河北省内传播的科技信息存在良莠不分的情况,一些虚假、诈骗信息也得到传播,严重影响了健康、科学的公共科技信息的传播效果。
2.3 科技传播者的工作习惯影响了公众科学素养水平的提升
我国的科技传播队伍由科学家、科技新闻工作者、科技期刊编辑者等几类群体组成,其中科学家是公众最喜欢、最信赖的课题群体,他们的本职工作应是传播最接近科学技术的本来面目、容易让公众接受的科技信息。然而,河北省一些科学家由于工作习惯的原因,帮助公众更加接近科学方面做的工作并不完全到位,有时没能向公众传播“第一手”知识,提供的科技信息忽视了公众的兴趣与需求,科技论文中运用了过多的专门术语,忽视了大部分公众的接受程度和阅读能力,这些科学家的工作现状也影响影响了公众科学素养水平的提升。
3 河北省公众科学素养的提升路径
对河北省而言,提升广大群众的公众科学素养水平已刻不容缓,这就需要众多科技工作者不辞辛苦,确实更新工作观念,转变工作思路,走群众路线,深入基层,了解群众对科技信息最迫切、最真实的需求,把科技信息传播到全省的角角落落,最终提升公众科学素养水平。
3.1 加强发展各种教育事业,通过教育提升公共科学修养
相关的调查研究表明,文化程度的差异直接影响着公共科学素养水平的高低,教育则是提高公民文化程度的主要手段,因此,不论我国的哪个省(市),都要重视教育事业,大力发展各种体系的教育事业,尤其是重视义务教育,抓好基础教育,保证每个适龄儿童不论籍贯或户籍所在地,都能接受到正规化的义务教育。从河北省的调查结果中知道,学生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是最高的,可见基础教育对提高学生这一群体的科学素养至关重要,他们的状况将是决定我国公众科学素养高低的关键。
根据调查,河北省大多数公众对科学方法和科学研究缺乏了解,科学精神和科学意识在民众中并未得到广泛传播,因此,对河北省的科普工作者而言,首要任务是转变科普工作模式,除传播知识之外,还要传播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方式,加强民众对科学精神的了解,引导民众运用科学方式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唯如此,才能从根本上增强河北省公众科学素养。
3.2 重视发展科普文化产业
提升公共科学修养不能仅仅依靠科技工作者的努力,更要重视发挥传媒的作用,传媒更接近人民群众,与普通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政府部门只要加强引导,鼓励广大传媒加强科学传播工作,就能增加人民群众头脑中的智慧。除重视传媒的社会功能之外,省政府还应结合本省的实际情况,大力发展科普文化产业,推动科普事业向职业化、社会化、大众化方向发展,提高全省的科普能力,拓宽科普工作思路,改进科普工作办法。就河北省而言,可以加大力度开拓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科普文化产业的新形式、新途径,大力发展科普旅游、科普会展、科普文艺、科普动漫、科普游戏策划等新兴产业,把科普与旅游环保、文化艺术、休闲娱乐等有机结合起来,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为一体,形成科普文化产业的聚集。
3.3 加大科普工作经费的投入
科普场馆、博物馆、展览馆、文化宫等科普设施是面向社会公众进行科普宣传和教育的重要场所。通过2005年、2010年河北省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对提高公众基本科学素养起重要作用的教育基础设施、设备、科普场所等方面的建设都还没有很好的开展起来,这种现象在农村地区尤为严重。目前,河北省各级财政部门对科普的投入普遍不足,服务于公众的科普设施非常缺乏。河北省虽拥有一批博物馆和科技展馆,但在数量上和分布上都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总体数量上仍显不足,地区分布也不均衡,公众的利用率也不是很高。这种現象严重影响了科普工作的效果。对河北省而言,对这种现象不能听而任之,要采取积极措施才解决这种落后的局面,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投资修建科普场馆或通过资助方式支持民间创设科普场馆,以此作为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的载体;另一方面,也要吸引市场资源对科普设施建设的投入,广泛融资,扩大建设资金的来源,解决政府拨款有限的现实问题。
3.4 改进科普事业的工作模式
从调查显示分析来看,河北省公共科学修养水平地区差异很明显,城市与城市之间都存在差别,城市和农村的差距更明显,造成了公共科学修养水平二元分化的现象。针对这样情况,河北省推进科普事业,不能采用统一的模式,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用多元化、多角度的工作模式,结合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采用切合各地区实际的推广模式。如农村经济不发达地区,受过高等教育的公众群体比例较小,许多人可能还是文盲。在这样的地区开展科普,首先就必须考虑到他们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计划,从一般的社会教育和职业教育人手,从能帮助他们改变自身环境和条件的一些实用性科普起步,由低到高,循序渐进,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提高这些地区整体的科学素养水平。
另外,利用已有的科技活动资源建设科普教育试点基地,在一定程度上向公众开放,这也是科普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各科普教育基地应备有能向所属各个地区开展科学普及活动的科普用车,运用科普宣传车向离科研基地比较远的地区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宣传、科学技术咨询,举办科普展览,这种“流动的科学技术馆”的建设,可以解决部分公众因为交通等原因而无法接触到更多科技资源的现实问题。
对河北省来说,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毕竟国外发达国家在培育公众科学素养上也经过了较长的过程。实践证明,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全力支持,需要省内各级政府加大科普经费投入,重视基础科普设施建设,完善科学教育体系。同时,广大科技工作者应加大科学普及力度通过自己的辛勤工作来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只要在河北省内形成科学传播和全民参与的科学精神,人人是自觉的弘扬科学精神,河北省的公共科学修养水平一定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远秀.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路径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2.
[2] 程东红.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现状与前景[J].理论视野,2011(2):5-8.
[3] 王章豹,孔玉芳.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审思与重塑[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24-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