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2014-10-22 13:56王永胜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4年10期
关键词:研究性课题研究

王永胜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调动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它大致可分为三个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的阶段.在每一个阶段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人翁的地位.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高效可行的学习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学习方式,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

二、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步骤

1.确立课题.课题确立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研究的质量.课题太陈旧,学生没兴趣;课题太深奥,学生难以应付,也失去研究的兴趣.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确定课题时必须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课题要有乡土性.结合当地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实际情况.(2)课题要立足于课本.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的基础是课本上的知识.(3)课题的难度要适宜.初中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还比较低,要是难度太大,学生会失去研究的兴趣.(4)课题最好有实用性.如果学生的研究成果被有关部门采用,这将对学生以后的研究性学习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2.搜集资料.这是研究性学习中最重要的步骤,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真正体现.

3.制定计划.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比较、演绎、归纳、统计等方式对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从中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洞析地理事象,达到研究的目的.

4.实施过程.根据制定的计划,分成几个实验小组,对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研究.

5.得出结论.通过以上的一系列步骤,学生或深或浅能总结出研究的结论,即成果.教师应给予参考意见,让学生的结论更具完整性和深入性.

6.展示成果与交流.学生经过活动后,把课题写成小论文或调查报告,在班级里展示,让全班同学一起讨论、分享.在讨论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进一步提高今后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三、化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实践案例

1.确立课题.研究课题可以由教师或学生单独提出,也可以教师与学生合作提出.由于初中学生学习任务重,而研究性学习是一个新事物,课题最好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要,结合自己的专长和学生正在学习的学科内容,提出一个研究课题,做到有的放矢,不搞花架子和形式,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真正有所得.

2.搜集资料.由于初中学生生活经验较少,课题提出后,学生往往无法正确把握研究的目标和方向,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但千万不能包办代替,否则开展研究性学习就失去了意义.

3.制定计划.在确定课题和明确研究目标后,作为指导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一般的研究程序,而且要指导他们针对自己的课题选择研究的方法,指定切实的研究方案,按计划认真实施研究.

4.实施过程.初中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往往容易产生兴趣和热情,但真正参与,往往不能长久.这就要求教师认真组织学生参与到实验中去,学会调查、研究.学生每一次重要的研讨活动和调查,教师要一起参与并给予指导.

5.得出结论.学生通过自己的调查获得所需要的数据后,进行各自的讨论和设计.

6.成果展示与交流.通过一周的准备,学生在化学课上展示自己的成果,并交流在活动中的体会和收获.

四、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问题是灵魂.应用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模式时,问题是教学的主线,教学活动应自始至终围绕着问题展开,问题一般都是来自学科教学的背景,或课程标准的范畴,而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可作为创设问题的背景,表现为一种半开放、准开放的特征,教师在教学前要充分准备,反复斟酌,精心选题并恰当地设置课题所辖的问题,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和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2.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需要有相应的设计,需要给学生提供探索机会.

3.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教师角色定位.(1)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导入者.(2)教师是解决问题方案的设计参谋和信息传递员,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做解决问题的代言人,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多种设想,筛选比较.(3)研究(探究)过程中教师是服务和关系的协调者,必要时也可以进行方法上的点拨,协调和组织学生的小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的合作过程中学会合作.(4)学习成果的评价,教师要注重过程的评价和反思,注意学习过程在课堂外的延伸.endprint

猜你喜欢
研究性课题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第一次写课题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