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友军
城镇化进程中淄博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对策研究
●王友军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实际上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推进的过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要充分考虑城镇化进程给农村带来的影响,稳定发展第一产业,优化提高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构建一、二、三产业度高关联的产业体系。文章对山东省淄博市城镇化进程中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城镇化进程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对策 淄博市
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一直是改革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论题,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又与我国农村的城镇化进程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从本质上说,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实际上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推进的过程,如果二者不能协同推进,不但不能解决城乡二元化问题,还有可能陷入“拉美发展陷阱”。
近年来,山东省淄博市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整体发展的水平相对较高。2013年,淄博常住人口达459.2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总量达299.94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5.31%,与全省水平相比,城镇化率高出全省和全国水平11.56个、11.61个百分点。城市化的迅速推进,使得大量闲置的农业劳动力得以转向工业和第三产业,不仅启动了农村工业,刺激了农村服务业,反过来也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对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与国际、国内先进地区相比,淄博市农村产业结构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1.一产内部结构不合理,农业现代化程度不高。一是农业内部农林牧副渔各业结构不合理。淄博市农业种植业比重高,养殖业、渔业比重低。二是农业区域性结构雷同,特色经济不突出。从总体来看,淄博市各区县农业结构相似度比较高,各区县农业资源配置、分工水平还不高,其区域联系不紧密,既不利于资源的优化和配置,又不利于集中区域之间的投资,还容易受市场波动的冲击,加剧了农业发展的不稳定性。三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缓慢,科技支撑不够。淄博市农产品加工手段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比较落后,深精加工能力不高,产品普遍存在科技含量低、增值能力低、市场占有率低的现象,大多数还处于出售原料产品、半成品、初加工产品的阶段,产业链条较短。
2.二产布局分散,规模小竞争力偏弱。一是农村企业规模小竞争力不足。淄博市农村的乡镇企业经营分散,规模小,抗风险能力不强,在市场上竞争力十分有限。而且企业和农民的合作合同常常得不到严格执行,道德风险不断发生,这也成为乡镇企业难以将农产品加工做大做强的一个重要因素。二是企业布局结构分散。近年来,淄博市农村工业虽呈快速发展态势,但增长方式还处于自发、粗放发展阶段。在整体上缺乏规划,暴露出了布点分散的缺陷,这完全背离了工业聚集的基本规律,在无形中拉开了城市与农村工业之间的差距。
3.三产发展滞后,难以支撑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以及农村农业、工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市场化程度的加强,对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农业技术服务和推广、流通服务、农产品研发、农产品营销平台以及科教文体服务的要求不断增长。而目前,淄博市农村为生活服务的“小商贸”居多,而为第一、第二产业的生产需求服务的企业数量少且水平低,有较大发展空间。总体看,淄博市农村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仅部分交通运输、批发零售、贸易、旅游饮食服务等行业的经营能够有效持续,但抗风险能力仍然不足,严重影响了淄博市农村的城镇化进程。
淄博市在城镇化进程中调整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的总体思路是,第一产业要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开展特色化经营,提高农业科技含量,第二和第三产业要兼顾速度与质量,逐步建立起以第一产业为基础,以乡镇企业为主体,一、二、三产业高度关联的产业体系。
1.稳定发展第一产业。
(1)以消费为主导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一是认真贯彻《山东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指导思想,不断加大建设临淄、桓台、沂源、高青等地区果树、林业、畜牧业等产区的建设力度。二是构建完善成熟的农业标准体系,重视农业特色产区、标准化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对农业生产与加工等方面进行正确引导,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最合适的经营手段与管理模式。
(2)因地制宜建立特色产业带。一是建立南部生态有机农业区。主要包括沂源县、博山区和淄川区南部,优先发展有机农产品、绿色产品,加强建设有机农产品生产区、林果生态涵养农业区等。二是加强建设休闲观光农业区,注重地址选择,可考虑在周村区、张店区、淄川区、高新区等地区中进行选择,凸显区位优势,将山、水、园、林的自然景色展现出来,与此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加强建设农业示范园、花卉苗木产业带,将乡村文明与都市文明有效融合。
(3)加快新技术推广进程。一是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必须着眼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促进农业集约生产、清洁生产、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积极整合乡镇农技、林业、畜牧、农机、种子、水产、科普等单位资源,组建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做到“一站式”管理,实行“窗口式”服务。积极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开展引导性培训、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人才培训、农村创业人才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要加大对民营农业科研企业的扶持力度,提高农业自主创新能力。二是强化人才支撑。要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方针,大力实施人才强农战略,确保农业农村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人才素质大幅提高,人才结构明显优化,人才使用效能显著提升,基本形成规模适度、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农业农村人才队伍新格局。三是强化资金投入。要不断开辟新的农业投入渠道,逐步形成农民积极筹资投劳、政府持续加大投入、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要进一步扩大农业补贴,从粮食风险基金中安排专项资金,继续用于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继续实施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增加补贴资金,扩大补贴范围。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市财政每年安排支农支出预算高于财政收入、支出预算增长幅度各4个和6个百分点。
2.优化提高第二产业。
(1)积极调整农村企业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要主动对组织结构与产品结构进行适当调整,对农产品市场上的供给与需求进行了解,突破区域限制,使农产品市场的导向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对工业布局结构进行适当调整,以小城镇为中心发展乡镇企业,避免企业分散在周边地区,引起成本上升。政府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依据现实情况制定规划方案,重视农村市场开发,推动研发与新产品推广,进而促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2)加快农村企业区域化、集约化发展。加快乡镇企业向城镇聚集速度,促使农民向城镇聚集。淄博市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的重要模式是建立工业园区,乡镇企业向城镇及工业园区的聚集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工业发展重点从数量扩张向转向质量提高。以重点园区和产业功能区为载体,加大产业向上下游延伸和横向配套力度,引导产业向精细化、集群化、园区化发展,形成一批产业链长、集约化程度高、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在张店区、博山区重点发展氟硅材料、先进陶瓷材料和功能玻璃及玻纤产业集群,努力打造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基地。发展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节能电机和泵类、节能环保装备产业集群,支持医疗器械及制药装备、智能电网、集成电路等产业链发展,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在临淄区打造精细化工和化学原材料生产基地,发挥化工产业上下游产品配套、产业集中度高、精细化工门类齐全的竞争新优势。在博山区、周村区重点发展高档建筑陶瓷和玻璃、高档耐火材料产业集群,打造国内重要的新型建材冶金材料生产基地。在周村区重点发展棉纺织、家用纺织品、牛仔服装、针织面料、高档色织布,打造国内著名的纺织服装加工基地。
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1)加强以健全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为促使现代商品农业快速发展,当下最重要的工作是对产业结构进行适当调整,构建完善成熟的市场体系。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务求实效、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建设进行统一规划,避免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要加快传统集贸市场和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整合、改造和升级,特别是要加强重点产区和集散地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等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易条件,提高交易效率。要尽快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明确管理机构的职责,制定市场交易规则,对工作人员的不良行为进行约束,让其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维持市场秩序。
(2)建立健全农村信息网络建设。健全完善的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是当下最重要的工作,市政府要对农民进行正确引导,将产业结构进行适当调整,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市场信息,对各类信息进行统计与分析。要重点关注农业发展,构建完善成熟的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体系,将各个地区的销售网络进行联结,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对农民进行正确指导,为其提供市场信息、政策信息、农产品价格与品种信息等,提高农民的信息意识,让其通过网络信息平台查询相关资料,对市场需求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对农产品生产与经营管理进行合理安排。对农业信息进行归纳与整理,农业部门要明确部门职责与义务,加强建设农业信息体系,结合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利用电视台、电话咨询台等为农民提供农业信息。
(3)大力发展农村旅游业。旅游业无污染、耗能低、效益高,集餐饮、住宿、交通、旅游、购物和娱乐为一体,非常适合农村地区环境优美、物产丰富的区域现状。淄博市南有群山,北有黄河,是齐文化的发源地,旅游资源丰富,发展农村旅游业极具潜力。淄川区东南部山区山水景观秀美、生态环境良好,大力发展以潭溪山景区为龙头的环太河水库生态旅游圈,齐山、云明山为重点的乡村游,写生基地乡村休闲游等旅游发展形式。沂源县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果品种植,要着力打造以双石屋为代表的休闲体验特色村,以富家庄、碾砣村为代表的赏花、采摘旅游示范村,以毫山生态园和双马山为代表的自驾游示范点。博山区群山环绕,森林覆盖率高达60%,着力打造以姚家峪、鲁山、五阳湖、太阳山四大生态旅游度假区为中心的生态旅游业。淄博北部的高青、桓台两县,以黄河和马踏湖湿地为依托,大力发展“湖上人家”、“黄河人家”乡村旅游。
[1]王友军.山东省淄博市新材料产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分析.经济师,2011(9)
(作者单位:中共淄博市委党校 山东淄博 255033)
(责编:若佳)
F304.5
A
1004-4914(2014)09-18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