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霞 祖廷勋 罗光宏 陈天仁 杨生辉
张掖市绿洲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探索
●王丹霞 祖廷勋 罗光宏 陈天仁 杨生辉
张掖是一个位于沙漠戈壁之中的绿洲城市。农业是张掖绿洲的传统优势产业,但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突破传统模式,转变发展方式,发展绿洲现代农业,已成为张掖市绿洲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将绿洲农业理论与张掖市绿洲农业发展实践相结合,探求了张掖市不同生态区域绿洲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绿洲 现代农业 模式
绿洲农业是一种生态经济系统,是人类在非绿洲土地或荒漠、半荒漠区域绿洲内通过灌溉进行的一种农业生产活动,故而称其为驯化绿洲或人工绿洲。绿洲农业在我国农业中属特殊类型,在农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张掖市绿洲农业在甘肃省农业中更居特殊地位,以其产量高、品质优、潜力大而倍受学术界关注。但传统的绿洲农业对资源消耗大,产生的效益低,尤其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绿洲农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水资源日趋短缺,已成为制约张掖市绿洲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瓶颈”。在新的形势下,科学把握张掖市发展绿洲农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依据张掖市地形、地貌、气候等自然条件与经济社会条件等,探寻适合张掖市不同生态区域(南部沿山农牧区、中部绿洲综合区、西北部荒漠区等)的绿洲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对于促进张掖绿洲乃至其他绿洲区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张掖市在绿洲现代农业发展的实践与探索中,从国家战略层面上充分考量祁连山和黑河流域的西部生态屏障地位,按照“南保青龙、北锁黄龙、中建绿洲”的要求,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现代农业大市,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理念,一方面加大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保护与建设,组织实施天然林和“三北”防护林保护工程,强力推进黑河湿地保护工程。另一方面立足张掖传统农业大市禀赋,以“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节省地、高效益”为原则,把发展高效农业、特色农业、节水农业等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支柱产业,大力试验、示范现代农业新技术、新工具、新产品,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的变革与创新,探索建立生态建设与现代农业相生相伴的耦合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
张掖市相对丰富的土地和湿地、充足的光热资源、较高的农业科技普及率、相对发达的农业经济和“居中四向”的地理位置等,为绿洲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经济、社会和技术条件。同时,气象灾害频发、植被退化、水资源日渐短缺、绿洲人口承载量大、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发展水平不高等,则为绿洲现代农业发展带来不利和挑战。张掖市绿洲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在保护自然绿洲的前提下,在促进绿洲整体性和绿洲农业局部性相统一的基础上,实行农林牧结合、产加销一体、产业化经营;应用现代科技成就,改造和提升传统农业,实行知识和技术高度密集的现代农业;以节水为中心,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合理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使绿洲现代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逐步使张掖绿洲农业成为生产力水平较高,市场竞争力较强,充分满足城乡人民食品需求,出口创汇能力较强,生态效益较好的现代农业。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共同目标,但是,由于各国、各地区农业资源、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现代农业发展的模式选择也有所不同,张掖市绿洲现代农业发展,应充分重视绿洲生态特殊性,按照南部沿山林牧区、中部绿洲综合区、西北部荒漠区等区域布局,根据各区域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优势,确定绿洲现代农业建设的区域布局框架,科学合理地设置区域农业产业结构,通过建设现代农业,使区域优势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诸环节协调发展,逐步形成相应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地带集中分布的发展格局,推动张掖市绿洲现代农业的发展。
1.冷凉特色现代农业。水资源是干旱区绿洲发展的源泉,也是制约绿洲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祁连山地区森林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是张掖绿洲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通过截留冰川融水和调节天然降水流量,把丰水期径流蓄积起来,在枯水期释放出来,在时间和空间上对水资源起着再分配的作用,更加有利于充分合理地利用宝贵的水资源发展绿洲。但近年来出现了祁连山冰川面积减少、森林草场退化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到张掖绿洲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祁连山沿山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和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争取实现一举双赢。
冷凉区特色现代农业是沿祁连山冷凉地区,以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为基础,利用现代农业的理念,发展既有利于生态保护,又适宜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农业。沿山冷凉地区主要指肃南县、民乐县和山丹马场,该地区冰雪资源丰富,但山区地势高峻,热量资源不足,适宜发展林牧业和寒作农业,主要有畜牧业、油菜、马铃薯、中药材、豆类等特色产业。如肃南县地处祁连山北麓,年均气温3.6℃,不利于农作物生长,但境内草原丰富,为发展畜牧业经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由于长期的超载放牧,草场退化严重,再加上恳荒种地等因素加剧了生态恶化。肃南县从其独特的生态地位出发,加快建设绿色畜牧名县和生态文明示范县。按照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的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结合传统农业经验建立以产业为中心的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实现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科学利用天然草场,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增加人工牧草的种植,同时改良牲畜品种,甘肃高山细毛羊就是根据祁连山特殊的生态条件育成的,对牧草的选择性不大,在草场适当放牧再辅以少量饲草就能生长的很好,羊毛品质优良,产量是普通绵羊的5倍多,2010年肃南县存栏细毛羊46.22万只,细羊毛产量2045吨,已形成稳固的细毛羊生产基地,肃南优质细羊毛已成为肃南县的特色优势产业和甘肃省知名品牌。民乐县的马铃薯高产优质,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初步形成集脱毒繁种、基地化种植、规模化加工为一体的马铃薯产业发展格局。从生态保护的角度和特色产业发展的实际来看,高山细毛羊和马铃薯是冷凉生态特色现代农业的主攻方向,要按照“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精深化”的发展要求,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做大做强做优产品,提升产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益,发展区域经济,从而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2.节水高效绿洲现代农业。“山地——绿洲——荒漠系统”中绿洲是主体,人工绿洲即绿洲农业是精华。山地将水资源补充给绿洲,荒漠又把热量带给绿洲,使绿洲拥有了丰富的水、光、热资源,成为物质、能量的聚集点,绿洲农业的可控性增强,为生产优质的农产品奠定了基础,也为实现高效绿洲农业创造了良好条件。
张掖绿洲一直以来都是全国的商品粮基地,但现在需要转型发展,一方面是种粮耗水,不符合绿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种粮不赚钱,农民不愿意种,也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中部绿洲地区的农业发展必须转型,转向节水高效绿洲现代农业。节水一直是张掖发展农业的宗旨,经过长期努力,取得了长足进步,节水农业灌溉面积约140万亩,膜下滴灌、垄作沟灌和垄膜滴灌等先进节水技术逐步得到推广,但总体上仍以大水漫灌为主,因此,要按照现代节水农业的发展趋势和模式,继续在节水基础设备、研究力量、政策、资金和技术等方面加大投入,提升现代节水农业发展水平。由张掖市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共建的“张掖绿洲现代农业示范区”,是全国首批也是甘肃省唯一的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以期通过这个平台,进行试验、示范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辐射、带动周边各县共同发展节水、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绿洲现代农业。按照“多采光、少用水、节省地、高效益”要求,发展设施农业,采用现代工程节水技术,节水效果明显。2010年玉米制种面积达到92.8万亩,种植高原夏菜40万亩、马铃薯40万亩、啤酒大麦30万亩,油料18.03万亩,建成千头以上规模的标准化肉牛养殖小区19个,经济效益较传统的种植业提高了2-3倍,但基本上还是在传统的粮食种植业上升级发展起来的,草产业、花卉产业、菌产业、奶牛产业等新型产业发展甚微,出售的产品大都是初级农产品,附加值低。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将重点放在产品的精深加工上,横向上形成制种业、蔬菜业、畜产业、草业、花卉业、酒业、菌业等产业集群,纵向上延伸精深产品加工链,形成富有竞争力的节水高效绿洲现代农业。
3.高值沙产业。所谓高值沙产业是指把防沙治沙、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干旱荒漠地区的阳光优势,来实现节水、节能、高值、高效的农业型产业。是在防风固沙和生态农业基础上,通过提高农业科技内涵和农业生产管理水平,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和比较效益,实现农业产业综合价值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是干旱荒漠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方向,体现农业既能为社会提供安全优质的农产品,又能实现农业资源的永续利用,将农业纳入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近十几年来,伴随着现代农业的推广和实践,张掖市根据“山地——绿洲——荒漠系统”(CODS)结构区域特征,在光热资源的充分利用、节水灌溉、生态改善和设施化农业产业等方面,将产业寓于沙漠治理开发之中,将环境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结合起来,贯穿着“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节省地、高效益”的发展思路,对生态高值沙产业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在防沙、治沙的同时,发展起来了一批特色优势产业,例如:设施蔬菜、酿造葡萄、果品、牧草等,既减少了沙尘暴,又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发展了区域经济,实现了沙区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张掖石岗墩高科技示范园是西北地区首家引进以色列暖棚,在干旱荒漠地区发展设施农业,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农业示范区;河西学院微藻工程技术研究工程中心利用太阳光生产单细胞蛋白,发展微藻产业,扩大了食品原料的范围,又探索和丰富了生态高值沙产业的模式,是值得推广和发展的。
[1]朱俊凤.中国沙产业[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2]甘肃省沙草产业协会等.钱学森宋平论沙草产业[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3]赵其国.生态高值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A].谢铭.第二届绿洲论坛报告文集[C].2011
[4]李万明等.干旱区绿洲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5]陈克恭.干旱区生态城市建设理论与实践—基于张掖市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证研究[M].甘肃:兰州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河西学院,甘肃省微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甘肃张掖 734000)
(责编:贾伟)(责编:若佳)
F127
A
1004-4914(2014)09-053-02
本文是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甘肃河西走廊低碳农业发展问题研究”,河西学院校长基金项目“张掖市低碳农业发展问题研究”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