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实施者,而语言是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是教师使用最广泛的信息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赖数学语言.因此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也是一个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点看法.
一、课堂语言要有知识性、科学性
初中学生大部分学习自觉性较差,要想培养他们课外坚持自学的习惯是不容易的,课堂自然成为他们用来学习和掌握知识的主要场所.而渗透着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对教学目标明确的教师的课堂语言,则是他们定向思维的主要导向.因此教师的课堂语言必须具有高度的知识性,即在每一节课都能让学生吸收到不同程度的新养分.同时,随着现代学生的知识面的加宽,以及学科内容的相互渗透,课堂内容往往会引起他们对跨学科或课外知识的联想,并在课堂上向教师质疑.因此,教师不仅需要对专业知识进行深入钻研和理解,还需要不断学习掌握课外新知识,以提高自身的素质.这样不仅树立起了形象,而且让学生觉得上这节课同时可以学到课外知识,增强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知识内容和其语言形式的统一表现,知识的科学性决定了语言的科学性,所以科学性是各科教学课堂语言所具有的根本属性,而数学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又有自己独特的内涵.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的教学.因此数学教师的语言要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上下工夫.长期以来,由于受数学的所谓“逻辑严谨性”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偏重逻辑演绎,误以为“精确、严谨、符合逻辑要求”的语言就是唯一科学性的数学教学语言.实际上,数学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应针对学生的特点,既要讲究严谨的逻辑演绎,又要适时地穿插能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想象、猜想、类比、归纳及洞察领悟等活动的非逻辑的语言,从而使学生全面地认识和理解数学,积极主动地发现数学和创造数学.
二、数学语言要生动有趣
数学尽管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但其构成内容——空间形式及其数量关系却以一定的“形”存在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把教学内容及其形象融为一体,用形象化的语言去解释抽象的数学概念,以驱动学生的数学想象.通过恰当的生动比喻、通俗的语言,使深奥的知识明朗化,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教给学生丰富的数学素养,以便引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以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大部分学生都比较好动,对于每天一堂接一堂的45分钟的课而言,可能是一种难耐的煎熬,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科学证明,人在一种心情愉悦的状态下学习效率是最高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驾驭好课堂语言,尽量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来弥补教学内容本身的呆板、枯燥,使学生能从原以为无趣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不仅可以激活课堂气氛,调节学生的情绪,还可以拉近师生的关系,有利于师生情感的沟通,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但是课堂教学的有趣应和教师深刻的见解、新鲜的知识结伴而行,应与无聊的耍贫嘴区分开,不能人为地穿插一些与教学无关的笑料.所以课堂语言的趣味性在实际运用中要讲究一个“度”,这样才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以及获得知识的愉悦.
三、课堂语言要有激励性
现在的初中生在性格和心理上发育都还不健全,都需要教师点点滴滴的培养和引导,因此教师在课堂45分钟的时间内要充分发挥语言的功能,特别是通过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我.语言和手势相结合能够帮助把话说得更加明确,更加有力,还能帮助增加说话的形象性,强化说话的感情色彩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更能让学生感到亲切.如,教师在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学生对自己的答案感到不自信时,就马上走到他的面前,用手拍拍他的肩膀或用手抚摸他的头说:“没关系,大胆说,你很聪明,这个问题一定难不倒你.”这样评价,既充分尊重了他的意见,又保护了他的自尊心,还培养了他自信的个性品质,更能使他感到亲切,激励他自主探索、勇于创新的兴趣,对全体学生也是一种鼓励.学生只有在宽松、愉悦,不断获得鼓励的环境之中,思维才能变得活跃,解决问题才会标新立异,促使学生有更大兴趣去探求新知的奥秘.
总之,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实施新课、新理念的重要手段,它既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又与教学效果的好坏紧密相连.数学教师应该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愿更多的教师能关注到这一至关重要的领域,运用合理的课堂语言,提高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