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 徐美恩 张翔 杨发明 秦梅 杨华
摘要 通过田间调查统计和多年试验分析,总结云南省魔芋生产,并针对生产提出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云南省魔芋生产;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33-11644-04
The Study of Konjaku Production and High Quality and 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in Yunnan Province
ZHANG Yan1, XU Mei-en1, ZHANG Xiang2 et al
(1. Chuxiong Agricultural Science Institute, Chuxiong, Yunnan 675000; 2. Donggua Township Forestry Station in Chuxiong City, Chuxiong, Yunnan 675000)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current konjaku production conditon by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long-term experimental analysis, proposes high quality and 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for production process.
Key words Konjaku production in Yunnan Province; High quality and 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基金项目 云南省农业科技计划项目(云财农〔2003〕250号;楚雄州重大农业科技推广项目(20040709);云南省农业科技计划项目(云财农〔2013〕338号)。
作者简介 张燕(1966-),女,云南大姚人,高级农艺师,从事魔芋育种与栽培技术研究。
收稿日期 2014-10-13
魔芋为天南星科魔芋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其地下块茎富含低营养、高黏度、高膨胀的水溶性纤维葡甘聚糖,在食品业、医药业和轻工业有广泛用途,具有较高的加工价值。由于魔芋对生长环境的特殊要求,目前,国内仅有云贵川、重庆、湖北、陕西人工规模种植魔芋,云南省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魔芋规模化种植。为此,笔者总结云南省魔芋生产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1 云南省魔芋区域分布和生产情况
1.1 魔芋资源及区域分布
云南有植物王国的美誉,全世界目前发现的 170种以上魔芋中,我国有21种,其中云南就有12种,主要分布于云南南部、西南部和东南部[1]。云南省是较适宜魔芋生长的省区,全省16个地州海拔800~2 500 m区域都有魔芋种植,以曲靖、昭通、楚雄、丽江种植面积较大。2013年云南省魔芋种植面积37 533.33 hm2,主要栽培种有花魔芋、白魔芋、谢君魔芋(珠芽红魔芋)、珠芽黄魔芋。云南省既有品质最好的“金江白魔芋”,也有产量最高的“楚雄花魔芋”。
1.2 魔芋生产情况
云南省由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区域气候环境较适于魔芋生长,目前全省每年的魔芋种植面积约37 533.33 hm2,约占全国的1/3。
1.2.1 花魔芋生产情况。花魔芋(Amorphophallus konjac K.Koch)[2]分布于喜马拉雅山地至泰国、越南,我国从南到北各分布区均有该种分布,分布在海拔800~2 500 m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栽培种,适生区域在海拔1 500~2 500 m山区。各地栽培的花魔芋种或品种葡甘聚糖含量占干物质的52.2%~60.0%,黏度高。2013年云南省花魔芋种植面积30 866.67 hm2,占全省魔芋面积的82.24%,单产2.25万~9.75万kg/hm2。
1.2.2 白魔芋生产情况。白魔芋(Amorphophallus.albus P.Y.Liu etJ.F.Chen)分布在海拔800 m左右地区,分布于金沙江河谷地区,主要在四川南部和云南北部,适宜海拔600~1 500 m山区。各地栽培的白魔芋种或品种葡甘聚糖含量占干物质的60%以上,加工品质最好。2013年云南省白魔芋種植面积6 538.46 hm2,占全省魔芋面积的17.42%,单产1.50万~3.00万kg/hm2。
1.2.3 谢君魔芋(珠芽红魔芋)生产情况。谢君魔芋(A.xiei)也称珠芽红魔芋,分布在云南西南部陇川县海拔930~1 100 m地区,适宜海拔900~1 500 m山区。各地栽培种葡甘聚糖含量及黏度较低。2013年云南省种植面积608.67 hm2,占全省魔芋面积的1.62%,单产3.00万~6.00万kg/hm2。
1.2.4 珠芽黄魔芋生产情况。国外引进种,适宜900~1 500 m海拔山区。各地栽培种葡甘聚糖含量及黏度较高。2013年云南省种植面积333.33 hm2,占全省魔芋面积的0.89%,单产3.00万~6.00万kg/hm2。
2 适宜范围
云南省是魔芋属植物的起源中心之一,有加工价值的主要魔芋种适宜在省内600~2 500 m区域种植。花魔芋适宜种植在海拔1 500~2 500 m山区;白魔芋适宜种植在海拔600~1 500 m山区;谢君魔芋和珠芽黄魔芋适宜种植在海拔900~1 500 m山区。
3 耕作模式
3.1 种植节令
魔芋在云南种植于春末至夏秋季节,播种时间可从春分过后至立夏,即2月中旬至5月初,但以春分(3月中旬)至谷雨(4月中旬)间播种较好。
3.2 种植模式
魔芋为半阴性作物,魔芋种植中提倡间套种,可在核桃、葡萄等经济林园间种,也可播种时套种玉米等高秆作物。
4 主要栽培品种
4.1 花魔芋品种
4.1.1 楚魔花1号。
(1)品种来源。楚魔花1号是云南省楚雄州农业科学研究推广所2001~2011年从楚雄花魔芋地方资源初始群体中选育出的一个优良花魔芋品种。2013年3月26日通过云南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会鉴定登记。
(2)植株特征。楚魔花1号株高20~150 cm;掌状复叶3裂,叶片浓绿色,小叶卵圆或长圆形,叶柄淡绿色散生绿褐色斑点;佛焰花序,花序柄色同叶柄色;单球根状茎0~8条,多为5条。
(3)球茎特征及品质。球茎圆柱至扁圆形,表皮暗褐色,肉质白色;经国家酒类及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80~100目的普通魔芋精粉葡甘聚糖含量达到79.6%,黏度达到28 025 MPa.s。
(4)生育期。5月中旬至6月下旬出苗,9月中旬至10月中旬倒苗,全生育期170~200 d;花期4~5月,果实7~8月成熟。
(5)抗性。2010~2011年云南省7地州地方花魔芋资源区域试验中表现较好,2011年田间鉴定百亩连片病害发生率3%以下,是一个相对抗软腐病的花魔芋品种。
(6)产量表现。根据播种种芋大小不同,产量2.25万~9.75万kg/hm2。
(7)适宜区域。可在年均温12.5~17.0 ℃、年降水量800~1 500 mm、云南省海拔1 500~2 500 m山区种植,以海拔1 800~2 400 m山区更为适宜。
(8)示范推广面积。楚魔花1号具有产量高、较抗病及加工品质好的特性,是楚雄州魔芋发展的主要推广品种,已被昆明、红河、曲靖、临沧、玉溪、普洱等地引种,是深受广大芋农和加工企业喜爱的一个优良品种。
(9)栽培要点。选择适宜栽培环境;选用低龄优质种芋;预防病害防治草害。
4.1.2 富源花魔芋。
(1)品种来源。为曲靖市富源县地方资源经长期栽培形成的农家种。
(2)植株特征。株高30~80 cm,掌状复叶3裂,叶片深绿色,小叶椭圆形,叶柄肉粉色密生绿褐色不规则斑块;佛焰花序,花序柄色同叶柄色;单球根状茎0~8条,多为7条。
(3)球茎特征。球茎圆柱至扁圆形,表皮暗褐色,肉质粉白色。
(4)生育期。5月中旬至6月下旬出苗,9月中旬至10月中旬倒苗。全生育期180~200 d;花期4~5月,果实7~8月成熟。
(5) 抗病性。在花魔芋中有相对的抗病性。
(6)产量表现。根据播种种芋大小不同,产量2.25万~6.75万kg/hm2。
(7)适宜区域。可在年均温12.5~17.0 ℃、年降水量800~1 500 mm、云南省海拔1 500~2 500 m山区种植,以海拔1 800~2 400 m山区更为适宜。
(8)栽培要点。选择适宜栽培环境;选用低龄优质种芋;预防病害防治草害。
4.1.3 丽江花魔芋。
(1)品种来源。为丽江市地方资源经长期栽培形成的农家种。
(2)植株特征。株高30~80 cm,掌状复叶3裂,叶片深绿色,小叶椭圆形,叶柄肉粉色密生绿褐色至黑褐色不规则斑块;佛焰花序,花序柄色同叶柄色;单球根状茎0~7条,多为6条。
(3)球茎特征。球茎圆柱至扁圆形,芽窝较深,球茎表皮暗褐色,肉质粉白色。
(4)生育期。5月中旬至6月下旬出苗,9月中旬至10月中旬倒苗。全生育期180~200 d;花期4~5月,果实7~8月成熟。
(5)抗病性。在花魔芋中有相对的抗病性。
(6)产量表现。根据播种种芋大小不同,产量2.25万~6.75万kg/hm2。
(7)适宜区域。可在年均温12.5~17.0 ℃、年降水量800~1 500 mm、云南省海拔1 500~2 500 m山区种植,以海拔1 800~2 400 m山區更为适宜。
(8)栽培要点。选择适宜栽培环境;选用低龄优质种芋;预防病害防治草害。
4.2 白魔芋品种
4.2.1 金江1号。
(1)品种来源。金江1号是云南永善天山食品有限公司于2008~2012年在永善县白魔芋地方资源混合群体中选育出的白魔芋优良品种。2013年9月27日通过云南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会鉴定。
(2)特征特性。株高45 cm左右,茎秆为青花色、粗壮,叶片厚,球茎扁圆形,皮浅褐色、光滑、薄,肉色雪白,单株芋鞭数量较多,不易倒伏,苗期长势强,对软腐病、根腐病、叶枯病、白绢病等的抗性较原始群体强,比原始群体倒苗时间延迟15~20 d。
(3)产量表现。产量高,球茎膨大整齐集中,商品芋1.80万~2.25万kg/hm2。
(4) 加工品质。经云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检验,80~200目的普通魔芋精粉葡甘露聚糖含量达到78.8%,黏度达到28 025 MPa.s,肉质细腻洁白,是极佳的加工型白魔芋品种。
(5)适宜区域。金沙江河谷海拔600~1 600 m的地区。
5 栽培技术
5.1 合理布局、选择环境
目前,国内规模种植加工品质较好的有白魔芋、花魔芋、珠芽黄魔芋,发展区应根据各地的海拔区域环境选择适宜种类种植。种植中宜选择周围森林覆盖率高、阳光直射时间短、半阴半阳、空气湿度高的山区小环境,以北坡种植为最好。
5.2 实行间作轮作
种植中不选用前作为薯芋类、十字花科类的地块;夏秋准备种植魔芋的地块,上茬冬春种植早熟的(最好4月10日前收获)大麦、菜用豌豆较好;以当年软腐病发病率超过15%作为次年地块轮作的指标。
5.3 选地整地、土壤处理
5.3.1 选地。选择土层深厚、疏松的缓坡(坡度≤20°)沙壤土或含钾高的羊矸石土种植。
5.3.2 整地。前作收后及时翻挖晒垡,顺水流方向开墒或起垄,较窄的台地和较陡的坡地可行平墒塘播(大种芋)或条播(小种芋),平地或缓坡地行垄栽,种植地块四周开排水沟。
5.3.3 土壤处理。种前用750 kg/hm2生石灰粉耙地时撒施进行土壤灭菌,并用5%辛硫磷颗粒剂每37.5 kg/hm2拌土撒施在种植沟或种植塘内杀灭土壤害虫。
5.4 选用良种、种芋处理
5.4.1 选用良种。品种选用金江1号白魔芋、楚魔花1号花魔芋、富源花魔芋、丽江花魔芋、种性较一致的珠芽黄魔芋,选用芽眼饱满、芽窝浅、无病虫危害、外观周正无破损、白魔芋100 g以下、花魔芋和珠芽黄魔芋500 g以下的一龄球茎、二龄球茎、芋鞭或珠芽作种芋。
5.4.2 种芋处理。待播的种芋先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1 000倍液或20%噻菌铜SC500倍液均匀喷施后阳光下翻晒1~2 d后即播。
5.5 种芋分级、合理密植
为便于管理和收挖魔芋,根据种芋大小不同实行分级种植,种植中既强调合理密植,创造适于魔芋生长的温湿度环境,又要为魔芋换头后球茎膨大生长留有足够的空间,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当种芋大小在500 g左右时,实行塘播,种植株行距40 cm×50 cm,净种3.75万~4.50万塘/hm2;
当种芋大小在200~300 g时,可塘播或条播,种植株行距35 cm×40 cm,净种4.50万~6.00万株/hm2;
当种芋大小在100 g左右时,实行条播,种植株行距30 cm×30 cm,净种7.50万~9.00万株/hm2;
当种芋大小在50 g以下时,实行条播,种植株行距15 cm×20 cm,净种24.0万~27.0万株/hm2。
5.6 施足底肥、适期播种
5.6.1 施足底肥。结合犁靶地施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4.5万~7.50万kg/hm2作基肥,播种时在播种塘或播种沟内施入钙镁磷肥750~1 200 kg/hm2、氮磷钾三元复合肥600 kg/hm2作种肥(注意肥料勿与种芋直接接触,至少距离5 cm),有条件的地方可用腐质土盖种。
5.6.2 适期播种。云南省内春节后即可开始播种,5月上旬播种结束,低海拔区播得早一些,高海拔区则相反。精细种植要求种芋发芽后视发芽程度分批播种。魔芋可与玉米、果树、茶树等高秆作物间套种。
5.7 种后覆盖、保湿防草
魔芋播种结束整平墒面后,要求墒面再覆盖一层松毛或秸秆,厚度5 cm以上,以不见土表为宜,起到保湿防草防冲刷的作用。
5.8 水肥管理、杂草防除
5.8.1 水分管理。魔芋生长期适逢雨季,在正常年份种植中不要求灌水,而强调雨季的开沟排水,随时保持沟渠通畅。
5.8.2 肥料管理。 在前期施足底肥的前提下,在花魔芋出苗开始展叶封行前小雨天(约6月下旬至7月上旬)追施一次三元复合肥(N∶P∶K=15∶15∶15)或魔芋专用肥 300 kg/hm2,于8月上旬再追施硫酸钾肥300 kg/hm2,两次追肥均撒施在墒面后结合清沟盖土。
5.8.2 杂草防除。魔芋播种时已在墒面覆盖了松毛、秸秆,抑制了大量杂草的生长,但也还会有少量杂草出现,可在魔芋出苗后未展叶前(魔芋叶芽绿色部分未露出)用20%百草枯水剂3 L/hm2对水低空喷施防除,或人工拔除,不提倡用锄薅铲。
5.9 病虫害防治
5.9.1 病害。病害是魔芋规模化种植中的最大危害,魔芋种植中的病害主要有软腐病、白绢病、叶枯病和轮纹斑病。
5.9.1.1 软腐病。魔芋软腐病是胡萝卜软腐欧文氏杆菌(E.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引起的细菌性病害,是魔芋生产中的最大危害,严重时发病率可达到80%以上,甚至造成绝收。
(1)发病症状。休眠期球茎感病,球茎表面先出现不定型水浸状暗褐色病斑,逐渐向内部扩展,使白色组织变成灰白至黄褐色湿腐状,球茎软化腐烂呈黏稠糊状,有大量菌液溢出,并散发出酒臭味。出苗期种芋发病时,苗尖弯曲,芋苗刚露出土就展开,而叶不完全展开,叶柄和种芋均腐烂。若展叶后种芋发病,则叶片向叶柄弯曲,呈拥抱状,植株像一个蘑菇,叶色稍黄,种芋腐烂。生长期块茎发病时,病菌由叶柄维管组织向上蔓延,植株一边发黄,俗称“半边疯”;或全部发黄,叶片稍萎蔫,从块茎与叶柄交界处折断叶柄,然后叶片出现枯萎,直至全部枯死。生长期植株发病时,叶柄基部软腐,迅速折断倒伏,叶片仍保持绿色,为急性型倒苗;生长期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黑绿色油渍状不规则病斑,边缘不明显,多沿叶脉向两旁叶内做放射状或浸润状发展,小叶腐烂悬挂在植株上,并时有脓状物溢出,腐烂时有恶臭散发。发病部位多为叶柄基部或顶部分枝处,病部有菌液流出,流到哪里就腐烂到哪里。
(2)发病条件极其侵染源。据研究,魔芋软腐病菌在2~40 ℃条件下均能生长,以22~30 ℃最适宜,50 ℃死亡;病菌在pH 5.8~9.2条件下均能生长,但以在中性时最适;病菌为厌氧菌。因此,高温高湿利于魔芋软腐病的发生发展。病菌可借土壤、雨水、风、昆虫从魔芋植株或球茎伤口、虫口、气孔、水孔侵入,带菌的种芋、土壤、病残体、杂草、昆虫、农肥均是侵染源。
(3)发生流行规律。魔芋软腐病在云南周年均可发生,以高温高湿的夏秋季发病重。软腐病发病重的地区,从6月下旬就陆续有发生,7月下旬至8月下旬为高峰期,雨水多阴雨连绵的年份发病重。
(4)防治措施。选择适宜海拔区域坡地或台地沙壤土种植;实行轮作并提提倡间套种;深埋或烧毁田间杂草和病株,撒施生石灰750 kg/hm2实施土壤消毒;选用优质无病虫种芋,并要求播种前用杀菌剂喷施在种芋表面后(参照栽培技术)阳光下晒种1~2 d;雨水来临,清除田间杂草并清沟培土,保持沟渠通畅,墒面通风透光;在70%魔芋出苗后(6月下旬至7月上旬),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配合7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施防治第1次,10 d后再用20%噻菌铜SC500倍液喷施防治第2次,两种方法交替喷施防治軟腐病,施药时使药液顺叶柄流入塘窝。要求魔芋生长期施药次数不少于3次。发现软腐病中心病株立即拔除销毁,并在病穴撒上生石灰100~200 g。
5.9.1.2 白绢病。又称菌核病、白霉病,是由半知菌亚门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引起的真菌性病害,是魔芋生产中的第二大病害,严重时发病率可达50%以上,甚至造成绝收。
(1)发病症状。病害发病部位主要在接近地表1~2 cm的叶柄基部。发病初期,叶柄基部近地面处出现不规则暗褐色小斑点,然后逐渐变褐腐烂,呈湿腐状,病株叶片变黄。在腐烂部位,3~5 d可见其上布满有光泽的白色绢状菌丝体,呈放射状向四周延伸,并在表面或基部附近形成菌核。菌核初期为白色,表面粗糙,直径2~3 mm,后逐渐变为淡黄色或茶褐色,表面平滑,球形或近球形,直径1 mm左右,形似油菜子。发病后期,植株从基部腐烂处折断倒伏,严重时田间成片倒伏,白色菌丝可沿土缝在附近土表蔓延,此病有时和软腐病同时发生,病部表面产生白色菌丝及褐色菌核,内部组织软腐,多呈糊状,有恶臭。
(2)发病条件极其侵染源。该病病菌生长发育的温度为11~38 ℃,以32~33 ℃最适宜,pH在3.0~8.0条件下均能生长,但以在5.9时最适宜;高温高湿及酸性环境利于该病的发生发展。魔芋软腐病菌可通过土壤、雨水由魔芋植株或球茎伤口、虫口、气孔、水孔侵入,带菌的种芋、土壤、病残体、落叶杂草、农肥均是侵染源。
(3)发生流行规律。魔芋白绢病菌以菌核和菌丝在种芋上、土壤、病残体、落叶杂草、农肥上越冬,以高温高湿的夏秋季发病重。发病重的地区,从7月中旬就陆续有发生,7月下旬至8月下旬为高峰期,雨水多阴雨连绵的年份发病重,杂草多的地块发病重。
(4)防治措施。选择适宜海拔区域坡地或台地沙壤土种植;实行轮作并提倡间套种;清洁田园,深埋或烧毁田间杂草和病株;冬季翻晒土壤;撒施生石灰750 kg/hm2实施土壤消毒;选用优质无病虫种芋,并要求播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施在种芋表面后阳光下晒种1~2 d;雨水来临,清除田间杂草并清沟培土,保持沟渠通畅,墒面通风透光;7月雨水来临,田间观察,发现症状立即用2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施第1次,10 d后再用20%噻菌铜SC500倍液喷施防治第2次,两种方法交替喷施防治,施药时使药液顺叶柄流入塘窝。要求魔芋生长期施药次数不少于3次,中心病株带土挖走,并在病穴及周围撒上生石灰。
5.9.1.3 叶枯病。该病是由短杆细菌(Pseudomonas Pseudoalcaligenes subsp.Konjac)引起的病害,近年来在云南时有发生。
(1)发病症状。该病只侵染小叶而不感染叶柄和球茎。最先在小叶背面出现油浸状小病斑,不久到叶表面,继续扩大,在叶脉两侧形成暗绿色至黑褐色方形病斑。高温干燥气候下,病斑侵及小叶全体,似烧伤状,小叶黄化、脱落,但叶柄和小叶中肋部分残存,直至植株枯死倒伏。该病初期与软腐病近似,但软腐病的病斑是越过叶脉、中脉扩展,且小叶、叶柄全黄化至植株倒伏。叶枯病导致小叶枯死,球茎膨大受抑制,并为软腐病菌侵入提供门户发,如两病并发,导致大减产。
(2)发病条件极其侵染源。病菌在冷凉多湿的条件下生长发育。该病病菌可通过雨水由植株小叶的虫口、气孔、水孔侵入,病残体、带菌的种芋均是侵染源。
(3)发生流行规律。病菌在病残体或种芋上越冬,在冷凉多湿的条件下发病,7月下旬至10月均可发病,生长期遇低温冷害可突发,严重时1~2 d可迅速蔓延,并可造成伤口加重软腐病的发生。
(4)防治措施。勿选择低洼和风口地块进行种植;实行轮作并提倡间套种;清洁田园,深埋或烧毁田间杂草和病株;冬季翻晒土壤;撒施生石灰750 kg/hm2实施土壤消毒;选用优质无病虫种芋,并要求播种前用25%叶枯唑(叶枯宁)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施在种芋表面后阳光下晒种1~2 d;雨水来临,清除田间杂草并清沟培土,保持沟渠通畅,墒面通风透光;7月雨水来临,田间观察,发现症状立即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配合7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施防治第1次,7 d后再用20%龙克菌(噻菌铜)SC500倍液喷施防治第2次,两种方法交替喷施防治,该病及时用药可得到有效控制。
5.9.1.4 轮纹斑病。该病是由魔芋壳二孢(Ascochyta amorphophalli)引起的真菌病害,近年来在云南时有发生。
(1)发病症状。主要危害魔芋叶片,初发病时叶缘或叶尖产生浅褐色斑病,后扩展到近圆形至不规则形黄褐色病斑,大小1~2 cm,黄褐色,病斑上具有明显轮纹,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稀疏霉状物,后期病斑上长出许多小黑点,埋生于表皮下,生长后期有些病斑常穿孔。
(2)发病条件极其侵染源。该病病菌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生长发育,可通过风雨由植株小叶的虫口、气孔、水孔侵入,病残体是侵染源。
(3)发生流行规律。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发病,7月下旬至9月均可发病,以倒苗前的9月发病重,可借风雨传播扩散进行反复再侵染病害扩展蔓延。
(4)防治措施。选择地势较高和空气流动通透地块进行种植;清洁田园,深埋或烧毁田间杂草和病株,冬季翻晒土壤;选用优质无病虫种芋,并要求播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施在种芋表面后阳光下晒种1~2 d;雨水来临,清除田间杂草并清沟培土,保持沟渠、株间通畅,墒面通风透光;注重基肥的合理使用,勿施氮肥过量;7月雨水来临,田间观察,发现症状立即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劑600倍液配合7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
液喷施防治第1次,7 d后再用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配合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施防治第2次,两种方法交替喷施防治,该病及时用药可得到有效控制。
5.9.2 虫害。
(1)地下害虫。危害表现为咬食球茎、根状茎及叶柄基部,造成伤口感染病害,主要有蛴螬、跳甲幼虫等,危害时期主要是魔芋休眠及幼苗期。防治措施:①清除残株落叶,铲除杂草,消灭其越冬场所和食料基地。②播前深耕晒土,造成不利于幼虫生活的环境并消灭部分蛹。③用5%辛硫磷颗粒剂37.5 kg/hm2或90%晶体敌百虫37.5 kg/hm2拌药土撒施在种植沟或种植塘内杀灭土壤害虫。
(2)叶部害虫。叶部害虫主要表现为咬食叶肉,主要有豆天蛾、斜纹夜蛾、甘薯天蛾和铜绿金龟子,以5月下旬至7月中旬危害较重,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敌杀死)1 000~1 500倍液喷雾防治,或早晚人工捕捉。
5.10 适时收挖、安全贮藏
5.10.1 商品芋收挖及存放。
(1) 商品芋收挖时间及方法。为保证商品芋优良的加工品质,大量商品芋以霜降节令后(10月20日后)至11月底选晴天人工收挖为宜,销售鲜芋和机械加工可短时集中收挖,农户土法烤片宜现挖现烤;少量生长过程中的软腐病株,发现即拔出,并将未腐烂芋球制成晒片或烤片。
(2)商品芋存放。商品芋集中上市,大型加工厂应将收购的魔芋检出腐烂球茎后,散开置于通风干燥的室内待加工。
5.10.2 种芋收挖及存放。
(1)种芋收挖时间。珠芽魔芋叶部产生的珠芽自然脱落即时收拣,其余地下球茎以12月种芋充分成熟时收挖较好,如有宽余的土地条件,冬季温暖區可翌年1~2月收挖种芋。
(2)种芋挑选、处理及存放。收挖后的芋球500 g以上的花魔芋或珠芽红、黄魔芋及100 g以上的白魔芋作为商品芋及时销售或烤片,芽眼饱满、无病虫无破损、外观周正的500 g以下的花魔芋或珠芽红、黄魔芋及100 g以下的白魔芋作为种芋存放。剔除烂芋后,较小的种芋可用72%的农用硫酸链霉素1 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施在种芋表面杀菌,较大的种芋用1∶1草木灰和生石灰混合物拌匀撒施在种芋表面,处理过的种芋先在干燥处日晒5~7 d(注意夜晚防霜),失水约15%~20%收回,将种芋大小分级后芽眼向上置于垫干草的室内或架空的篱笆上,较小的种芋堆码厚度15~20 cm,大种芋码2~3层,期间注意检查并及时捡出烂魔。
参考文献
[1] 谢世清,张云峰,谢庆华,等.魔芋的离题繁育及优质魔芋规范化栽培技术研究[M].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46.
[2] 刘佩瑛.魔芋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