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魁巍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广,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量也随之提高,可是对于现在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以及就业状况来看,计算机人才的市场需求形式并不乐观,不仅企业寻求不到适合的人选,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的就业前景也并不乐观。
【关键词】培养;市场所需;计算机;应用型;人才
引言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应用范围上也在持续扩大,社会针对计算机技术人才的需求产生了较大的变动,这为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迎来了美好的前景,并且也出现了新的挑战。这不仅在于社会的发展,而使得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逐渐扩大。还由于当前我国高校对于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因为各种问题而无法真正满足社会的要求,使得人才在培养的目标方面与市场的需求方面无法平衡。所以,如何培养市场所需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成为当前我们继续处理的问题。
一、高校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想
1.进行普及教育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直接影响到社会各种产业的进步,计算机应用的场合几乎覆盖了一切行业。大量的应用使得我们对于培养人才上应当通过普及化的方式进行。
2.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
社会责任感以及民族使命应当成为我国各行各业人才所必备的基本素养。对于培养优秀计算机应用人才,不但要注重对科学理论及技术的培养,还要注重社会意识以及科学研究精神方面,努力实现科学文明以及精神文明的结合,给社会和国家输送栋梁之才。
3.顾及科学研究
高校的技术能力以及师资团队是透过科研范畴的成就判断的,丰富的教学资源脱离不了科研的支撑,因此,不仅要加强培养计算机的优秀人才,还要加强科研团队的培养,通过他们的自身兴趣进行辅导,以便提高学校的科研实力。
4.重视实践内容。对于培养优秀计算机应用人才的教学体系,应当强调实践、提高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一名合格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应当具备单独思考以及实践创新的能力,要本着这个培养目标在教研活动中进行传授,自我构建课后实验教学。努力将开发思维、自主构建、解放思想、亲自参与、努力创新的优秀品质传授给学生。
5.培养团队意识
一名优秀的计算机应用人才还要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这对于日后的工作非常有帮助。因此在教学过程里,老师与学生不可以仅仅是传授者和学者的关联,而是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将自己转变成参与者的身份,让学生清楚老师和同学都是教学的主要环节,要和老师、同学之间建立成良好的团队。高校为学生和老师提供一个融洽的学习氛围,也可以说人与人之间不能以年龄的大小来评判学识的高低,只要这个人有你所不会的学问,那么他就可以成为你的老师。所以,只有当老师和学生处在一个平等的学习氛围里,才可以最大化的体现培养优秀计算机应用人才的目的。
二、培养市场所需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方法
1.考量职业需求
通过专业化、行业化建立思维,针对不同专业所需求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以及各类计算机应用软件课程进行设定,加强社会的实效性和学生的操作应用能力,加强设置实用的应用软件课程,除了基础理论知识以及操作应用能力的训练之外,要将没有实际价值的理论课程尽量减少,通过应用专业的特征,设置相应的内容。
2.改变教学理念
通过市场为导向来培养实用型的人才。由于社会对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高校应当转变过去的教育模式,通过社会的发展,综合社会发展动态,不断需求新的人才培养方式。
将能力素养作为核心,把知识素质作为主体。能力核心教育是职业教育的表现,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计算机应用教学改革主要是为了体现老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作为认知主体的教学方式,而且以此为基础,将教学方式、内容、方法进行改变。
3.提高实践环节
将全面素质作为基础,将职业能力作为本位,将提升学生能力放在首位,以此来提高实践性教学的环节。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实践是应用最初的方式,是对知识理解的验证,实践的内容必须认真进行选择,避免验证类的试验,多多设置设计类的试验,让教学能够独立,构成体系,集中體现出课程内容的典型方式以及基础技能,从而让学生对所掌握的知识的理解度进一步提升。
4.建立“双师型”教师团队
只有素质较高的教师团队才是计算机基础课程在建设及改革方面的重点,只有将老师的能力及素养进一步提升,才可以保障教学质量。
所以,应当为老师提供到企业锻炼的机会,让老师进行实践,关注市场的动态,让教学内容可以符合就业的需求。创建和完善同教育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开放性、实践性相符的教师管理制度。
三、结束语
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获得社会环境的支持,尤其是应用软件企业的规模化及规范化,乃至业界对于应用型计算机人才培养的关注。因此,高校应当通过市场的需求,积极改进教学,才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应用型计算机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仁璞,邹海林,吕海航,张海舰.基于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1(20).
[2]王宏峰.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华章,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