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RIZ理论培养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

2014-10-21 14:56张晖崔玲玲
科技视界 2014年36期
关键词:TRIZ理论创新能力

张晖 崔玲玲

【摘 要】本文阐述了TRIZ理论的基本体系及创新思维,并结合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介绍了基于TRIZ理论对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式,提出了高职院校教学模式和方式的改变思路。

【关键词】TRIZ理论;高职学生培养;创新能力

0 引言

创新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因此,加大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改善教学模式是今后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高校要想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其掌握必要的创新理论与方法。

1 TRIZ理论与创新

TRIZ理论是前苏联发明家阿奇舒勒于1946年从250万份发明专利中抽取出200万份,从中总结出40个发明原理、39个通用工程参数,建立了发明问题解决理论。该理论是解决发明问题的工具,实际上也是解决矛盾的工具,是实现创新开发的综合理论体系,并综合多学科领域的原理和法则,建立起TRIZ理论体系。

1.1 TRIZ理论体系

TRIZ理论的强大功能是在于它能够为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工具。现代TRIZ理论体系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1.1 创新思维方法与问题分析方法

TRIZ理论提供了如何系统地去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其对于复杂问题的分析,则包含了非常科学的问题分析建模方法,能够帮助人们快速地确认核心问题,从而发现根本矛盾所在。

1.1.2 技术系统进化法则

针对技术系统的进化演变规律,阿奇舒勒在大量专利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八个基本进化法则。基于这些进化法则,可以分析和确认当前产品的技术状态,并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开发富有竞争力的新产品。

1.1.3 技术矛盾解决原理

发明创造虽然各不相同,但往往遵循共同的规律。TRIZ理论将这些共同的规律归纳成40个创新原理,针对具体的技术矛盾,结合创新原理为工程实际问题寻求解决方案。

1.1.4 创新问题标准解法

针对具体问题模型的各自特征,TRIZ理论分别对应有标准的模型处理方法,其中包括模型转换、物质与场的添加等等。

1.1.5 发明问题解决算法

这个主要是针对问题情境复杂、包含矛盾及其相关部件不明确的技术系统。是一个对初始问题进行一系列变形及再定义等非计算性的逻辑过程,进而实现对问题的逐步深入分析,问题转化和问题的解决。

1.1.6 基于物理、化学、几何学等工程学原理而构建的知识库

对数百万项物理、化学、几何学等领域的发明专利的分析结果,构建了知识库,从而为技术创新提供丰富的参考方案来源。

因此,创新从最通俗的意义上讲就是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

1.2 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指人所具有的特殊认识活动过程,即能敏锐而正确地吸收、储存、整理、运用瞬息万变的信息,从客观事物中有所发现或有所突破的一种思维能力。具备了创新思维,就能够不被旧框约束,敢于质疑,表达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意见和建议,或者创造全新的事物。创新思维往往是在传统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也可以说是后天培养和锻炼的结果,而恰当的应用TRIZ理论知识将加快这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之一便是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而如何使大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能够适应时代的發展要求,并且在企业的生产和实际经营中担当技术方面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这是教学改革的根本目标,也是贯穿在整个教育的全过程,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需要系统的理论体系指导,而TRIZ理论就是创新思维培养的良好手段之一。

创新思维的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创新思维的过程

2 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高职学生一提到创新,学生大多认为是高科技技术的研发和新产品的制造,他们认为创新是遥不可及的事,不敢也不愿参与。为此,我们应该在相关课程教学计划中适当增设创新理论和创新设计等方面的内容,目的是加强学生对创新内容的理解,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创新。

2.1 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特点

2.1.1 学生缺乏创新自信

在中国,高职学生是被千军万马挤下“独木桥”的一批,他们往往自认为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方面不如本科学生,所以,创新性研究对他们来说是可望不可即的事情,他们不敢也不愿参与。

2.1.2 创新意识淡薄

长期的应试教育,使高职学生仅满足在各类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很少有学生考虑参加科技活动搞发明创造,或者他们会错误地认为发明是只有学习好的人才能做的事情,与自己无关。

2.1.3 创新对学生没有吸引力

通过学校举办的创新活动来看,主动参加活动的学生很少,大部分参与者是被动参与,在创新活动过程中,学生也不能很好的参与其中,发挥个人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而是更多想依赖老师来完成预设任务。

2.1.4 理论基础薄弱,创新有难度

高职学生一个最大的特点是理论知识欠缺,在实际创新过程中,学生会发现不知如何解决实际创新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也就是说,没有一套有效的理论体系来指引学生创新。

2.1.5 搜集信息能力差

高职学生没有很强的从外界搜集或获取信息的能力,他们不能很好的通过网络、图书馆等各种途径获取信息。究其原因,主要是高职学生自学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其实,高职学生也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只是学生由于受客观条件和自身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处于沉睡或半沉睡状态,思维的火花不易点燃,因而创造能力也较差。教师应当把目光放在学生身上,采取各种方式和方法引导学生,尽可能地把他们的潜能挖掘出来,通过唤醒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来促进和提高其创造能力。

2.2 创新能力培养方式

采用课程学习和TRIZ理论结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设置引导的契机,挖掘他们的潜在智慧,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在教学任务中掺入TRIZ理论体系的讲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把TRIZ理论中对创新内含的六个体系一一讲授给学生,让学生理解创新不只是新产品的发明、新技术的革新,一些小的技术改造、产品的外观设计优化、小的想法等都属于创新,同时我们列举出大量创新实例,引导学生对创新的理解。

(2)开设创新公共选修课。在该课程中主要讲授TRIZ理论内容及应用,并在校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营造创新学习的氛围,同时大力开展TRIZ理论宣传活动,在全院范围内掀起了TRIZ理论学习热潮。

(3)每年面向全校举办一期“大学生创新大赛”。该活动主要是鼓励学生和教师参与创新活动,用实际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做到活学活用,同时,学生也能够在做中学,学中做,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创新自信心。

(4)成立应用TRIZ理论的专门机构即大学生创新与创业中心。该机构旨在把创新与创业、创业与就业紧密结合起来,逐步探索新形势下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学院应积极运用TRIZ理论拓展与丰富人才培养方式,不断推进创新型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从根本上改变以往创新教育只注重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的培养而忽视创新能力提高的现状与瓶颈,力争在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的实践层面寻求突破。

3 教学创新思维

TRIZ理论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即通过在创新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等多个方面的创新能力,实现在创新思维形成和实施过程中为学生和教师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3.1 争当创新型教师

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向学生渗透创新理念,提供创新思维的空间,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

(1)积极参与TRIZ创新理论培训,提高教师理解TRIZ理论和在实际工作中应用TRIZ创新理论的能力,为推广TRIZ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2)教师在课程中插入创新模块,鼓励学生课堂上大胆创新,说出学生的创新想法,并给予学生相应的奖励,帮助学生获得创新成果的喜悦,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3)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参与学生创新大赛活动,利用TRIZ理论解决在创新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依据相应的方法和理论处理问题,得到收获。

3.2 创新教育改革

21 世纪是一个以科技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如何培养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高校可以将TRIZ理论纳入教学体系,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将TRIZ理论列入各专业的教学计划中,为学生开设TRIZ理论选修课,实行互动式教学。

3.2.1 教学模式的改善

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只是知识的接受者,两者很少有沟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课堂教学中应始终把握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小组讨论提出问题→各种方式搜集科学资料→TRIZ理论探求解题方法→得出科学结论→运用新知识。通过教学模式的改善,教师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创新学习的积极性。

3.2.2 教学阶段的管理

教学过程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进入探究状态,并在自我学习或小组学习的基础上,归纳出学习的具体内容、目标和范围。这一阶段,教师可以先结合TRIZ理论进行问题的设置,而后分配课程的子任务给主讲学生,而其他学生相对这一个子任务为听众学生。

3.2.3 教学评价的改革

采用TRIZ理论获得合适的评价方法,科学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教学评价包括学生自主评价和教师评价两部分。学生自主评价一般在成果交流阶段时,要求听众学生对主讲学生进行评价。教师评价分为两个子块:一是平时学生参与创新性活动的表现,采用计分表的形式,每次详细记载;二是考试,采用试题考试的形式进行测试,全面测试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特别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考察,最后采用權重综合给出学生的学业评价。

3.3 校企合作培养

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做到“学校、企业、社会”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满足企业、市场的需求,为社会输送倍受欢迎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3.3.1 校企结合,培养实用型的创新人才

企业的需求和社会的需要,应该从学生的未来发展出发,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适应能力,鼓励和引导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和企业的实际创新性的研究和设计,使学生能直接深入了解实际企业的发展模式、产品的决策过程及生产工艺、流程等,乃至设计合作的团队精神、人际关系探求等,锻炼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这也正是企业所需要的实用型的创新人才。

3.3.2 校企联合培养,统筹利用校内外各类教学资源

开展校企合作办学、联合培养,是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对校企合作办学、联合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具体途径和方法的探索和实践,较好地实现校内外的教学资源的统筹利用和有机整合,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3.3.3 校企结合,“订单式培养”

针对企业需要培养创新型、实用型人才,企业领导者可以改变思维模式,由“招工改为招生”,将优秀学生送到学校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更快地融入到企业,而且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到企业上岗工作。

3.3.4 项目合作

通过校企项目合作,企业对TRIZ理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率大大提高,企业产生的效益明显增加,思维模式和工作开展的力度相继发生了转变。

4 结束语

TRIZ理论是解决发明问题的一个创新工具,本文对基于TRIZ理论的创新能力培养进行了研究和阐述,将创新方法的传授与人才的培养结合起来,为培养创新性人才提供了思路和教学方法,也为培养创新性高职学生探索了一条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参考文献】

[1]肖楠,郭维城,张陈.TRIZ 理论在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

[2]刘心声.TRIZ理论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J].今日科苑.

[3]江帆,王一军,刘晓初,等.TRIZ理论在数据库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

[4]余光莉,陈小玉.基于TRIZ理论的创新能力教学[J].景德镇高专学报.

[5]江帆,王春,王一军,等.基于TRIZ理论和研究性学习的创新型人才培养[J].科技信息.

[6]李小海,赵丽杰,张霞,等.基于TRIZ理论培养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J].学理论.

[责任编辑:杨玉洁]

猜你喜欢
TRIZ理论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通用电气公司创新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