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014-10-21 14:31王继玲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4年18期

王继玲

【摘要】 当前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工程的审批工作非常严密且专业性较强,它不仅有审批时限又规定权限,因此这个工作表现出纵横联系复杂的阶梯性协同特征。对于现代化的城市规划管理来说,传统的手工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其发展需求,基于此,现代化的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大力发展,不仅为城市规划与管理提供了最快捷有效的管理方法与信息获取手段,而且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的设计与应用,已经成为规划管理领域信息化建设的未来发展趋向。

【关键词】 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1、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与需求分析

1.1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

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建立,其目标主要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规划信息化的标准问题要有效解决,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必须要按照新的城乡规划法,以及城市规划电子报批数据标准的要求,对现有的规划审批流程及数据流程进行重新梳理和改进。

二是通过对数据接口的开发,以及对现今的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充分利用的基础上,有效的实现城市规划建设局,以及各部门资源、信息共享的目标;有效的实现规划审批登记子系统,以及规划电子报批子系统,与基础地理信息共享平台之间的相互连接,从而将规划管理的深度与广度有效提高;有效的实现可以在线查询土地,房产,建设等相关部门的审批书证;规划审批等级子系统与规划图形子系统之间的关系,要有效增强,从而实现审批结构互查这一目标。

三是实现信息系统集成这一目标,要实现信息系统集成,首先是信息数据向一张图的方向集成,其信息系统是以文字为主的OA,向以图文为一体的OA转变,以此再向GIS,CAD,MIS和VR集成的方向转变。此外,在信息系统的数据表达上,首先要实现硬件软件的集成,再者是实现政务内网和公众外网之间的集成,最终使深度开发网络地图。

四是实现数据动态更新的目标。实现数据的动态更新主要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比如城市化建设的速度加快,各层规划的不断修编,计算机技术的日益发展,急剧增长的海量数据,以及政府不断优化调整的发展战略等,这些都是要求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需要实现动态更新的主要因素。

五是对于信息化技术做到充分利用,在利用的基础上实现规划审批登记子系统,与城市规划档案系统之间可互查这一目标,同时还要着重提高工作效率和规划服务水平,最终可以将城市规划整体服务水平有效提高,以及促使城市规划建设全面有效开展。

1.2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

一是建设的系统要具有标准性和开放性。具体是在系统的设计中,通过利用来访的标准,技术,结构,以及用户接口等这一方式,最终可建立起开放式的海量城市规划信息库。

二是其系统的建设需要贴近规划管理的规划化流程,且它的可视化用户界面还要面向业务。

三是其系统需要有桌面红线划拨工具。

四是实施跟踪管理办案项目。

五是设计的系统业务要具有变更时的强适应性,以及系统扩展时,要方便可行。

六是设计监理起来的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要具有高可靠性以及严密的保密性能。

2、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

2.1系统架构体系

在建设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架构体系时,要参考建设目标,并与组织总体架构和面向服务架构的方法相结合。基于此,城市規划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包括五个具有内部联系并结构分明的层次,以及包括两大保障体系。下图为系统总体架构:

2.2系统网络架构

文章研究的系统是在C/S架构模式上开发延伸的,其中,系统的的客户端采用的是Microstation V8i最新的Net Addins二次开发技术,从而进行Microstation 的功能扩展,最终满足业务人员的业务需求以及使用习惯。本系统包括两个部分的服务端设计,分别为办文系统服务和图形系统服务两种,服务端中的这两种服务,其开发部署采用的是Net Remoting技术,而且其数据传输是在TCP技术上实现的,这种设计在实现不同客户端分布访问的同时,还能使大功率的传输数据得到有效保证。其系统网络架构如下图所示:

2.3系统运行模式

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不仅是为系统开发人员内部相关科室的工作需要而服务的,此外系统的建设还要为政府部门,相应的产权单位,以及普通市民提供信息共享的服务。基于此,本系统将C/S结构和B/S结构相结合利用,它具体的运行体系结构如下图:

1)系统采用的C/S结构模式,主要是通过局域网和专网这两个途径,实现信息共享目标。同时,这一模式还能满足系统开发相关科室对空间数据的管理要求,使数据的输入输出有效实现,还可实现编辑数据,查询属性等功能目标。

2)系统采用的B/S结构模式,主要通过互联网之一途径,实现信息共享目标。不管是各政府的相关部门以及相关产权单位,还是普通市民,都能通过Internet浏览器,对该信息进行有效访问。此外,该结构模式还能对不同用户,设置不同权限的功能,并且可以对相关数据进行查询和浏览,最终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要求。

2.4数据库体系设计

数据库体系设计在城市规划信息系统的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系统设计的核心环节。系统数据库是否可靠,数据组织方式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着系统数据库的好坏程度,因此数据库体系设计,是整个系统设计的关键所在。

1)数据库的逻辑设计

本系统的数据库逻辑设计的系统设计,一般是从用户角度进行划分,主要分为地理空间数据和业务数据两大类。如果是从系统角度来划分,还应有系统维护管理数据库的划分。其中,信息系统的维护人员,可以直接访问数据库,同时也可对地理空间数据和业务数据进行直接管理。如果是普通用户进行数据访问,则需要通过数据库进行控制与解释。如下图是数据库逻辑关系示意图:

此外,数据库中的地理空间数据,还应设计有以下子库。如:基础地形库,数字正射影像库,数字高程模型库,地名数据库,规划成果数据库等等。其中地理空间数据库中的每个子库,还可进行细分,细分时是按照“子空间—大类—逻辑图层”结构来进行的。

而数据库中的业务数据是按照规划行业的特点来划分,主要划分的业务类型包括:建设项目选址,规划设计方案,建设用地规划,建筑设计方案,建设工程规划等9种类型。

2.5数据建库的内容

本系统的数据建库是是一项需要长期并重要的工作内容,它规划管理的数据非常庞大,且类型繁多。因此,在设计过程中,为了能够方便的进行统一管理,需要将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分类管理。其中,数据库数据的分类方法,是按照业务的具体类别,以及代建平台的系统而进行分类的,基于此这些数据在逻辑上可以分为三级独立的数据库,一级数据库与业务领域相对应,二级数据库与具体业务相对应,三级数据库与该业务涉及的不同数据相对应。如下表所示:

因此,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要在结合统一标准,建设一下重点数据库:

一是办公业务和公众服务类的数据库建设。

二是规划管理类的数据库建设。

三是与规划相关的,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类数据库的建设。

3、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实现

文章建立起来的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它有两个类型的平台可以提供给用户,一种是基于B/S结构的客户端平台,这个客户端设计主要可以为将各级业务人员的应用环境统一化;另外是基于C/S结构的客户端平台,这个客户端设计主要面向对地图处理要求较多的信息中心,以及部分业务人员等等。本系统的两个平台使用,无需在两个结构中切换,它可以在一体化的应用环境中,实现一般操作,甚至是一些特殊操作,将人性化设计充分体现出来。

1)办文系统

2)规划图形系统主页面

3)规划综合查询系统界面

如图所示:

一:属性查询功能,如图所示:

二:成果调用结果,如图所示:

三:专题图功能,如图所示:

2)地下管线管理子系统

主界面如图:

一:范围拆迁分析功能。如图:

二:断面分析功能。如图:

4、结语

通过研究得出,文章所述的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在实现图形和属性管理的一体化规划建设业务管理的同时,还能实现规划管理信息的动态管理目标。同时,建立起来的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还可促使实现部门内部协调办公,业务审批项目的报备,以及实现信息共享的要求。另一方面,设计出的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并且还具备一定的敏捷性能,本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对于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毅中等.城市規划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宋小冬.关于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及发展分析[J].城市规划,19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