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琦
【摘 要】建筑产品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在进行交易时往往只停留在图纸阶段,有的甚至连图纸都没有,此时建筑产品的价格难以确定。因此,在没有实行招投标之前,建筑产品的市场交易极不方便。招投标制度作为一种成本信息揭示机制,通过形成有形建筑市场,利用投标企业间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揭示了建筑产品的真实价值。但是由于招投标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拥有信息优势者不规范的市场行为导致了逆向选择问题,使招投标制度的目标难以达成。
【关键词】出包建筑项目 制度经济学 逆向选择 信号传递 失灵
一般来说,如果建筑产品的质量全部合格,就应选择价格最低的,这也是国际通行的无标底招标和最低价中标评标法的根据所在。但由于我国建筑市场不规范,实力较弱的企业往往采取低价,甚至低于成本价的手段谋求中标,一些建设单位也不顾建筑产品的合理建设成本盲目压价。招标人在缺乏信息的情况下,无法全面了解投标人的信用、实力情况,难以甄别投标人报价的真实性,因而就会选择报价低但实力、信用差的投标人中标。这样就出现了逆选择问题:低水平的投标人排挤高水平的投标人。中标后承包商再通过不合理索赔提高工程造价、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层层转包等手段获取不合理利润,使军队工程建设质量下降。质量的下降又使建设单位对建筑产品的预期下调,从而进一步降低出价,形成恶性循环。(如图1所示)
信号传递模型是解决逆向选择问题的有效方法,由迈克尔·斯宾思首先提出。他指出,在信息不对称市场,信息优势方为显示自己产品的品质,或信息劣势方想办法诱导信息优势方,使其发出传递私人信息的信号,信息劣势方在观察到信号后与信息优势方签定合同,这样就可以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的逆向选择问题。广义来说,价格机制就是一种信号机制,但是在价格信号失去作用或者说作用不足时就需要其他信号的帮助。
工程招标过程中,建设单位对投标人进行资质等级、技术实力、获奖情况、资金及财务状况、商誉及信誉等方面的评估与审查;评标时综合考虑价格、施工方法、组织管理等内容,就是强迫他们揭示私人信息,是信号传递模型的具体应用。如果这些信号全部真实的话,必然有利于招标方的选择。但由于投标人预期招标人愿意對信号质量好的投标人支付更多的成本,即使是低能力的投标人也会提供虚假的信号,如资格预审时挂靠高资质企业,或通过转让或租借的方式取得资格或资质证书,或在企业形象宣传中夸大其词,对企业的不良经营行为避而不提,在招标时通过串标、陪标、行贿等办法制造虚假信号,这样就使信号传递模型失灵,甚至可能会加剧逆向选择问题。可用下述模型加以解释:
设信号质量为X,产出(包括质量、工期等综合因素)为Y,投标价为Z。当所需提供的信号较少时,低能力企业与高能力企业都有能力提供,低能力企业为获胜只能用低价中标,则一般高能力企业的投标价会高于低能力企业,当所需提供的信号超过低能力企业的能力时,低能力的企业就必须付出巨大的成本,其投标报价必然超过高能力企业,而一般来说,高能力企业的产出要比低能力企业高,因此,两种企业在招标过程中的信号质量与投标价、产出的函数关系如图2所示。
如果两种企业提供的信息都是真实的,则均衡状态下产出等于投标价(Y=Z),低能力企业和高能力企业的均衡点分别为A、B两点,即高能力企业会提供X2的信号,投标价为Y2,产出为Z2,低能力企业会提供X1的信号,投标价为Y1,产出为Z1,这一信息是真实的,招标方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这两个均衡点。
但实际上,由于投标人预期招标人会对信号质量高的投标人支付更多的成本,即使是低能力的企业也会提供虚假的信号,使其达到X2,这样投标价为Z3,产出为 Y3,由于Z3>Y3,招标人的收益为负数,即虚假的信号引起招标人利益的损失。
可见,招标过程中出现的承包商信用风险问题是由于价格信号和其他信号机制失去作用的结果。
参考文献:
[1] 李燕鹏.美国的工程项目保险与保证担保[J].建筑经济,1998(8)
[2] 孟宪海.国际工程担保制度研究借鉴[J].建筑经济.2000(5)
[3] 李军红.工程承发包合同方式与风险管理[J].建筑经济,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