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五十年代“人情论”被热议的原因

2014-10-21 20:06耿雪莹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4年39期
关键词:人情改造

耿雪莹

摘 要:文学艺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发展几乎与政治的发展进程如出一辙。从第一次文代会以及此后的漫长岁月,政治的每一次重大转折也必然导致着文学艺术的变化。不是每个知识分子都来自劳动人民,也并非每一个知识分子能立刻投入到无产阶级工农兵思想中。在改造的过程中出现文学方向一元化,导致最后巴人声讨“政治气味太过浓厚”而发表《论人情》。从而在五十年代展开关于人情论的大讨论。

关键词:人情;阶级性;改造

新中国成立后,虽然政治得到独立、经济水平也得到提高,但对于“人”的关注却没有得到相应的热度。相反,却反而对“人”的个人情感进行压制,在这一时期,就算是一些细腻的个人感情,也会被批评为多愁善感、小资产阶级情调。而这时的巴人结合当时的社会现象,谈了自己对人性的看法。在当时的环境下,巴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也可见巴人作为文学家的可贵之处。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国家工作重点转向经济建设,从而对文艺领域也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总结发言中,首次将“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并提,用以促进科学和文艺的进步。或许是相对宽松的社会背景,1957年1月巴人在《新港》杂志上发表文章《论人情》,开先河的讨论“人性”的敏感话题,直击社会的弊端,至此在文坛便引起了沸腾式的讨论。巴人结合自己的一些生活体验,指出: “人情是人和人之间共同相通的东西,饮食男女,这是人类所共同要求的。花香、鸟语,这是人所共同喜爱的。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这是普通人的共同希望… …这些要求、喜爱和希望。可说是出乎人类本性的。”而现在的作品政治气味太多,人情味太少。并大呼“魂兮归来,我们文艺作品中的人情啊!”① 巴人以人情论为立足点,大力抨击文学作品创作的公式化。好在文坛上巴人并不是孑然一身,文章发表后,也随即得到了“人情论”的拥护者。像当时的王淑明、钱谷融等人。1957年王淑明在《新港》上发表了他的《论人情和人性》一文。在文章中指出,“尽管心理现象和社会生活带有阶级的烙印,但在基本情感上,仍然有共同相通的东西。对于文艺而言,作为艺术品的审美要素,人情人性是吸引人的东西。作为现实生活的存在,人情人性也必然是文艺的内容。”②与此同时,钱谷融也给出了回应,他在上海的《文学月刊》发表论文《论“文学是人学”》,文章主要是倡导让文学回到人学。他认为:在文学作品中一切都是从解放人、美化人的理想出发,一切都是为了人的……伟大的文学家必然也是伟大的人道主义者。③在反右高潮的浪尖中,王淑明、钱谷融等依然提出以“人”为中心的文学观念,追求真理的勇气是十分值得敬佩的。

而原本的“百家争鸣”是如何演变成大批判的呢,所以对时代背景的了解也是找到“人情论”被热议的重要线索。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全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尽管文学与政治的关系复杂多变,但基本的方向就是文艺如何为政治服务。对于逐渐壮大的革命政党来说,文化领导权是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但是在种种不恰当的阐释中,导致各类文艺思想被普遍混同于政治,文艺逐渐成了政治的宣传工具。

1949年7月,全国第一次文学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主要基本是对1940年《讲话》内容的延续。这次会议基本上确立了文学艺术格局的一元化,文学艺术的政治化得到政策性的支持。以毛泽东的文艺思想为基本路线,文学创造的统一规范化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得到确立。文学艺术者的工作重点也从描写自己熟悉的题材慢慢过渡到革命文学题材。“成功地进行了文艺等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整合,为文学等上层建筑制定了规范,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学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④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巴人大声疾呼,我们的文学作品“政治气味太过浓厚,缺乏人情”的重要背景原因。

而让巴人提出人情人性论的潜在前提就是毛泽东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中说:“在艺术方面的百花齐放的方针,学术方面的百家争鸣的方针,是有必要的……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朵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说春秋战国时代,两千年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派,诸子百家,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李森科、非李森科,我们也搞不清楚,有那么多的学说,那么多的自然科学学派。就是社会科学,也有这一派、那一派,让他们去谈。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⑤

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宣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党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由此便迎来了文艺界的“短暂的春天”,各种思想也在这个时期初露嫩芽,等待开放。但是后来由于各种反右派斗争,这一方针在随后的现实社会中并未得到实现。对“人情、人性论”的批判则是最好的体现。如周扬在第三次文代会上的报告的“驳资产阶级论人性论”一节中,提出“人性论”是修正主义者的主要武器。洁泯也发表文章《论人类本性的人道主义——批判巴人的论人情及其他》批判巴人,他认为巴人的论人情不过是拾取了梁实秋、杜衡之流的牙慧。……同时还指出:巴人的“人情”,只是资产阶级的“人情”,他的“人类本性”,也只是资产阶极本性。⑥当时的《文学评论》的文章中,大都粗暴蛮横地给他们加上了一条罪名,即“挂着抽象的‘人类本性的招牌,来贩卖地主资产阶级人性论。”

虽说这是对巴人等人的批判,但是这次的大批判的波及面之广难以估测。至此之后,很多文学艺术家都不敢再踏入这片“禁区”的去发表隶属个人的观点。“文艺从属于政治”的主导思想成为现实。从1949-1956年的泛政治化文艺倾向,演变为1957-1960年的批判右倾的文艺思潮,演变为1962-1966年的批判修正主义的文艺思潮,最终演变为1966—1976年长达10年的给国家带来灾难性后果的“文革⑦。

注释:

① 巴人:《论人情》,《新港》1957年1月

② 王淑明:《论人情与人性》,《新港》1957年7月

③ 钱谷融:《论“文学是人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7页。

④ 《大会纪念文章》,北京:新华书店,1950年,第142页。

⑤ 吴秀明:《當代中国文学六十年》,浙江文艺出版社第6页。

⑥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传1948一1976》(上),中央文献出版社,第491一492页。

⑦ 洁泯:《论人类本性的人道主义——批判巴人的论人情及其他》,《文学评论》

⑧ 童庆炳:《当代文学理论60年》,《文艺争鸣》。

猜你喜欢
人情改造
欠人情
倍er好用
欠人情
欠人情
人情
300MW机组顶轴油系统改造
论电梯单开门改双开门的改造方式
人情练达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