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龙”形图案在中国古代服饰中的运用

2014-10-21 20:05邓茂兰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4年36期
关键词:运用

邓茂兰

【摘要】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它的历史源远流长,始于8000年前,发展至今仍将继续延续下去。作为“龙的传人”我们看过了许多中国古代有关龙形图案运用在服饰中的精美作品,这不禁使人感叹,中华民族的先辈们是如此有创造力和艺术感,让这种结合了神秘、高贵、奇特等各种力量的神物,骄傲的存在于这个世界,这是我们作为中国人立足于世界之林的伟大精神支柱。

【关键词】“龙”形图案、中国古代服饰、运用

引言:

2010年5月13日,在第63届戛纳电影节上,中国女星范冰冰的一袭“龙袍”礼服向全世界展现了东方的美,获得了大众的认可。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的服饰对现代的中国服饰文化影响深远,其中“龙”是中国人最喜闻乐见的传统图案题材。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国人都以是“龙的传人”而骄傲、自豪。闻一多先生在《伏羲考》中说:龙图腾,“是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的生物,因为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是“蛇图腾兼并与同化了许多弱小单位的结果”。龙是中国古人对鱼、鳄、蛇、猪、牛等动物,和云、雷电、虹霓等自然天象模糊集合而产生的一种神物。龙的形成本身就是一种美的产生过程,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体现了古人对无法掌控的自然现象的一种膜拜和艺术创造。

正文

服饰是服装和除了服装以外装饰人体的物品总称,在中国古代服饰中“龙”形图案的运用非常多,大到服装上的刺绣图案,小到挂在身上的佩件,无处不彰显出了“龙”的身份和地位,本文就从以下几点来谈谈“龙”形图案在中国古代服饰中的运用。

1 最早出现在服饰中的“龙”形图案

1.1 最早出现在饰品中的“龙”

5500年前诞生了著名的红山文化时期,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名为“玉猪龙”的玉器,它背部有一两个对钻的圆孔,似可做饰物系绳佩挂。据出土时位于死者胸前的情况看,用作佩饰的可能性极大。这应该是中国出现最早运用在服饰上的“龙”形图案。

1.2 最早出现在服装上的“龙”

相传黄帝认为龙的变化无穷,神通广大,十分喜欢龙的样子,就让他的大臣史皇在他的衣服上畫上龙的图像,涂以五彩,这是传说中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件“龙袍”。

据《周礼·春官·司服》注及疏记载,周代有官名“司服”,“掌王之吉凶衣服”,周天子用于祭祀的礼服即开始采用“玄衣纁裳”,并绘绣有十二章纹;公爵用九章,侯、伯用七章、五章,以示等级。而十二章纹,是中国帝制时代的服饰等级标志,指中国古代帝王及高级官员礼服上绘绣的十二种纹饰,它们是:日、月、星辰、群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等,通称“十二章”,绘绣有章纹的礼服称为“衮服”。由此看来,中国在周朝的时候就已经将“龙”形图案用在周天子的服装上面了。

2 “龙”形图案在服饰中呈现的几种形态

2.1 “坐龙”图案

坐龙是汉族传统寓意的吉祥图案,是中国常见的龙纹之一,因其呈现姿态为蹲坐样式而称为“坐龙”,而这种图形一般以团龙的形式出现。所谓团龙,就是指整条龙的形态盘踞为团形,一般居于装饰物的核心位置,起到统一全局的作用,造型为龙头傲视前方,龙身与云雾盘踞成“S”形,龙尾位于龙的左方,与龙首平齐,这种构图方式在所有龙纹中最端正,最不偏不倚,因此在服装中常用于皇帝衮服的中央的装饰部分,一般在皇帝龙袍胸前都会有坐龙图案。比如明定陵出土的天子衮服,中心装饰坐龙图案三枚,肩部装饰坐龙图案两枚,两侧各两枚,其余部位装饰十二章等图案。明代历代帝王相中所展示的龙袍,都有一枚气势恢宏的坐龙盘踞胸前,由此可知坐龙图案的神圣与庄重,民间是不可以僭越的。

2.2 “行龙”图案

行龙图案也是龙纹的一种,它的造型为缓缓行走的龙,整条龙的样式呈水平的正侧面,比较有动感。行龙图案一般用在皇帝龙袍的边缘地带,做为装饰作用。

2.3 “升龙”图案

升龙图案造型为头部在上方,有向上飞升的动态姿势。如果龙头往左上方飞升,称为“左侧升龙”,如果龙头往右上方飞升,则称为“右侧升龙”。升龙还有缓急之分,升起较缓慢的称为“缓升龙”,升起较急的称为“急升龙”。一般的升龙图案在服装中呈对称之势,装饰在服装的两侧。

2.4 “降龙”图案

降龙图案中龙的头部在下方,呈下降的动势。若龙头往左下方下降,称“左侧降龙”,龙头往右下方下降,称“右侧降龙”。降龙也有缓急之分,下降较缓者,称“缓降龙”。 在服饰中运用时,降龙图案时常与升龙图案结合在一起,构成正方或长方的双龙戏珠画面,非常生动。有时,头部在下的降龙又作往上的动势,称为“倒挂龙”或“回升龙”。也有时,头部在上的升龙又作往下的动势,被称为“回降龙”。

3 古代龙形图案的使用者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有森严的等级制度,而“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不是一般人能使用的图案,也并非只有皇帝能正大光明的将“龙”穿在身上。皇帝一般穿龙袍,而龙袍上的各种龙章图案,历代是有所变化的。龙的数目一般是九条,前后身各三条,左右肩各一条,衣襟里面还藏有一条,这样一来衣服正背面各显示有五条龙,隐喻为“九五之尊”之意。

唐高祖武德年间下令,臣民不得使用黄色,从此之后,黄色的衣服只供皇室专用,但是龙袍并不是只有皇帝能穿的,郡王以上的皇帝亲戚也是可以穿的,不过不能穿黄色的龙袍,其他官员一般是不能穿的,只有皇帝钦赐的才能穿。明朝的时候开始规定,除皇帝外的人穿有龙形图案的衣服必须改制为“蟒袍”才能穿,而龙袍是五爪,蟒袍必须挑去一爪,变成四爪,这时蟒袍成为了明朝官员的常服。

由此可见,龙形图案并不是专属于“皇帝”一个人的。

结束语

龙文化在中国是源远流长的,至少有8000年的历史,从远古时期就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图腾,延续至今,仍将传承下去。作为中国人,我们既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也要将这种文化发扬光大,将民族的历史传承作为进军世界文化之林的突破口,“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们终将因这让国人引以为傲的图腾而傲立在世界中。

参考文献

1、HTTP://www.jingxinzhai.cn/NewsShow.asp?id=14666

2、http://baike.baidu.com/view/607764.htm

3、http://baike.baidu.com/view/57983.htm

4、http://baike.baidu.com/view/2223505.htm?fr=aladdin

5、http://baike.baidu.com/view/95624.htm?fr=aladdin

6、华梅:《中国服装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运用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企业管理中社会网络的运用及相关问题阐述
节能降耗技术管理在电气设备的运用
工厂电气节能技术综述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