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民
摘要:建筑学领域从古代至今我国就已经产生,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建设,我们已经具备了独特的建筑设计方法。但是,面对科技时代的到来,一味的固守传统建筑学设计技术,该行业的发展必然会走向衰败。本文将针对现代建筑学中的设计研究方法的发展进行简要的分析以及研究。
关键字:现代建筑学;设计;研究方法
前言:面对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的不断接触,在两次工业革命的冲击之下,面对当前社会发展中不断涌现的大量的新型科学技术以及建筑设计理念的影响,促使我国传统建筑设计方法的使用者开始了反思。为了能够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满足社会的发展建设,采用科学技术现代建筑设计,将能够促进该行业的有效发展,提高建筑行业的竞争实力。做好建筑学中设计工作的开展,积极的采用创新的研究策略,必然能够提高设计研究方法的应用价值。
一、研究进展与成果
现代建筑学的发展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潮流,迎合了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面对社会建筑中不断增强的产业竞争趋势,为了能够在湍急的洪水中站稳自己的脚跟,相关的建筑企业不学对建筑的应用技术进行不断的完善以及更新。所以,这就促进了现代建筑学的创新以及发展,为取得更好的硕果奠定了保障。所以,在现代建筑学的设计以及应用研究的过程中,使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将能够有效的提升设计研究成果的准确性、科学性、可靠性,促进设计研究方法在实践应用中利用价值的提升,为当代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基础。
作为建筑领域中设计研究方法学科另一重要组成部分的研究方法研究,其較之于设计方法研究而言,常具有研究起步较晚、研究难度较大的现实特点。因此在设计研究方法学领域中,其研究过程的开展及其成果的取得往往又成为该学科领域中的难点所在。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我国理论研究界对国外“设计研究方法学”的研究开展了早期的引介和学习。这对其后我国建筑设计方法论研究的下一步开展提供了必要的先期准备和理论支持。1983年,以冯纪忠、杨公侠为代表的武汉华中理工大学的一批学者,就将德国J·Jeodieke所著《建筑设计方法论》加以翻译出版,为我国研究人员在这一领域中能够较早接触到西方相关理论文献做出了重要贡献。
1985年芮杏文、戚昌滋合著的《实用创造学与方法论》一书中对创造学加以了详细介绍,并在其中对研究所使用的系统论、智能论、离散论、信息论、控制论、优化论、对应论、寿命论和模糊论等九大方法体系加以了介绍和说明。成为介绍并引发我国现代设计科学理论研究发展的启蒙性著作。
工程学者李贵轩在1989年编写出版了《设计方法学》一书,全书从工程设计学的视角出发,系统讲解了设计方法学所涉及的范围、进程以及基本设计方法。此外在该书中还就设计与创造的关系、设计与经济效益、设计与人机工程学、设计方法学与计算机应用等几个专题展开了有关设计人员及其设计实践之间关系的讨论,并由此成为在设计方法学领域中较早引入对现代技术手段加以专题讨论的一部重要著作。紧随其后,设计研究人员董仲元与蒋克铸出版了《设计方法学》一书。全书在继承李贵轩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扩充了针对技术过程与技术系统、设计典型流程以及设计系列化与模块化等理论领域的研究深度。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同的时代终将会出现在某一行业中一批新兴的建筑大师。在20世纪90年代到来之后,随着我国有志之士对建筑设计方法的重视以及研究,经过长时间在建筑领域的深入分析,从建筑设计自身所具有的规律以及特点出发,针对在设计当中出现的过程问题、方法问题等进行深度的分析以及研究,最终得出了建筑与环境之间的研究著作。
1999年,东南大学建筑理论学家刘先觉主编出版了《现代建筑理论——建筑结合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的新成就》一书。该书以专题研究式的方式出发,针对当代建筑理论发展进程中的各种问题和流派加以其百科全书型的解读,而这种特点同样也体现在对西方现代建筑设计方法论本身加以介绍和研究的过程中。通过大量翔实而客观的分析评判,作者从对当代设计方法运动产生与发展、设计方法论的理论与实践及其对当今建筑创作发展的启示作用等多个角度人手,为我们架构出一幅西方社会设计方法论研究的宏观历史图景,并也由此成为我们今后开展研究工作一份不可多得的有力基础资料支持。
20世纪是科学发展工作进入一个新的高度的世纪,他的开展拉动了社会的发展以及建设,促进了各行业之间与科学技术领域的广泛融合,促进了当代社会的发展以及变化。同时,建筑行业的发展在该阶段同样是得到了洗礼,并最终取得了质的突破。面对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创新思维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所以基于此基础上进行建筑设计工作的开展将十分具有价值。2001年,哈建大教授张伶伶与李存东合著的《建筑创作思维的过程与表达》一书出版。在书中对建筑创作思维加以了三段式界定,同时结合具体创作实例进行分析,对创作思维过程中存在的一般规律和特征加以了分析总结,并且为下一步开展创作实践与建筑研究提供富有价值的理论支持。此外,在本书研究中还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对于“创作主体论”的再认识过程,这对于今后我们开展设计创作中设计师主观能动作用的分析研究也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同年,同济大学郑时龄教授从对建筑开展批评的角度出发,在深入研究建筑批评意识、建筑批评价值论、建筑批评符号论以及建筑批评方法论等诸多领域的基础上完成了《建筑批评学》一书。其中在对建筑批评方法论所开展研究这一部分中,作者就批评所应采取的模式以及批评的规范与标准等问题加以了探索,而这种研究方法和思路同样可借鉴运用到今后所开展的研究过程中来。
二、价值与展望
伴随当代社会的迅速转型与飞速发展,在建筑领域中,传统的设计方法与设计过程越来越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和挑战。以往更多凭借于建筑师个人修养和手工艺操作式的设计模式最先由于无法满足当代社会中日趋庞大复杂设计对象的要求而不得不进行必要的自我调试与革新,以期由此满足时代发展对于速度和效率的追求。并由此成为当代设计研究方法学形成和发展的必要社会需求基础所在。
与此同时在哲学和思想研究领域中,科学技术哲学、存在主义哲学、批判主义哲学以及结构主义哲学等一批学说流派的确立和兴起在对传统西方古典主义哲学加以批判和反思的同时,也进一步确立了所谓现代理性哲学的历史地位。受其影响,在各学科研究领域中相继出现的相对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以及运筹学等内容也深刻影响到研究发展的进程本身。而这些新理念和新思想由此也为当代设计研究方法学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思想文化准备。正是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相关建筑设计与研究方法学目前正日益成为当代建筑学创作与研究舞台上一门新兴的学科领域,其必将对建筑设计与发展研究进程起到深刻的理论意义与影响作用。
结语:综上所述,本文对现代建筑学中的设计研究方法的发展进行了研究分析,对研究设计方法的演变以及相关成就进行了简要的概括。面对当代社会建筑工程行业应用发展价值的不断提升,基于科学发展的视角积极的采取创新的建筑设计方法,必然能够推动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晓程 建筑学设计中的生态意识 现代装饰(理论) 2013年05期
【2】刘波 解析生态建筑学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中华民居(下旬刊) 2013年06期
【3】杨洋 向曦 关于我国当前景观建筑学设计的探究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