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畅
摘 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就城市道路工程中沥青路面施工的原材料选择、施工工艺流程及质量控制进行了简要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道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1原材料质量控制
1.1沥青。沥青在混合料压实过程中将各种矿料组成的稳定骨架胶结在一起,是沥青路面的主要组成材料之一,也是保证沥青面层较好的使用性能和较长的使用寿命的前提。
1.2矿料占沥青混合料总量的95%左右,主要包括粗集料、细集料和填料几个部分。它的选用质量标准必须符合以下几个要求:①抗滑表层尽可能采用人工砂,天然砂的质量变化较大,形状较圆滑,并且含有一些有害成份。②混合料级配中部分含量必须考虑粗细集料本身带的粉尘部分,其塑性指数应当小于4,否则不能使用,要严格控制回收粉的用量。③对石料要严格筛选,并严格控制各种规格矿料的均匀性、稳定性。④不同规格的材料要分类堆放,严禁混放;料场需硬化;软石含量应小于5%;严格限制矿料中有害成份的含量,土块含量应小于1%。
2沥青混合料的拌和
2.1拌和中不断调整实测温度与拌和机自控温度的误差;沥青储存罐內沥青控制在160°C±5°C;使筒内保证175°C±5°C,根据集料干湿状况控制烘干筒加热用燃油量。在这些过程中要及时地进行调整与改善,保证各项指数的稳定。
2.2确保沥青混合料质量的关键,就是选用先进的沥青混合料拌和机并具有足够的生产能力。
3沥青路面施工工艺流程
3.1运输与材料料准备。①运料车应在摊铺机前100~300mm外空挡等候,避免撞击摊铺机。被摊铺机缓缓顶推前进并逐步卸料,如有余料应及时清除,防止硬结。②应按施工方案安排运输和布料,对高等级道路,开始摊铺前等候的运料车宜在5辆以上,摊铺机前应有足够的运料车等候。③施工时发现沥青混合料结团成块、已遭雨淋现象不得使用,同时不符合施工温度要求也不可以。④运输中沥青混合料上宜用篷布覆盖保温、防雨和防污染,装料前应喷洒一薄层隔离剂或防粘结剂,防止沥青混合料粘结运料车车厢板。
3.2机械摊铺作业
3.2.1摊铺机的受料斗应涂刷薄层隔离剂或防粘结剂。热拌沥青混合料应采用履带式或轮胎式沥青摊铺机。
3.2.2铺筑高等级道路沥青混合料时,1台摊铺机的铺筑宽度不宜超过6(双车道)~7.5m(三车道以上),通常采用2台或多台摊铺机前后错开10~20m呈梯队方式同步摊铺,两幅之间应有30~60mm左右宽度的搭接,并应避开车道轮迹带,上下层搭接位置宜错开200mm以上。
3.2.3铺筑时应选择适宜的熨平板振捣或夯实装置的振动频率和振幅,摊铺机开工前应提前0.5~1h预热熨平板使其不低于100°C,以提高路面初始压实度。
3.2.4摊铺机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问断地摊铺,以提高平整度,减少沥青混合料的离析,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当发现沥青混合料出现明显的离析、波浪、裂缝、拖痕时,应分析原因,予以及时消除。摊铺速度宣控制在2~6m∕min的范围内。
3.2.5上面层宜采用平衡梁或滑靴并辅以厚度控制方式摊铺。下面层宜采用钢丝绳引导的高程控制方式。摊铺机应采用自动找平方式。
3.2.6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最低摊铺温度根据铺筑层厚度、气温、风速及下卧层表面温度,并按现行规范要求执行。例如,铺筑普通沥青混合料,下卧层的表面温度为15~20°C,铺筑层厚度为<50mm、50~80mm、>80mm三种情况下,最低摊铺温度分别是140°C、135°C、130°C。
3.2.7以使用的沥青混合料总量与面积校验平均厚度,应随时检查铺筑层厚度、路拱及横坡,沥青混合料的松铺系数应根据试铺试压确定。
3.3压实成型
3.3.1沥青路面施工应配备足够数量、状态完好的压路机,选择合理的压路机组合方式,根据摊铺完成的沥青混合料温度情况严格控制初压、复压、终压(包括成型)时机。压实层最大厚度不宜大于100mm,各层应符合压实度及平整度的要求。
3.3.2碾压速度做到慢而均匀。压路机的碾压温度数据,应根据沥青和沥青混合料种类、压路机、气温、层厚等因素来定,见表1所示。
表1 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碾压温度(°C)
施工工序 石油沥青的标号
50号 70号 90号 110号
开始辗压的混合料内部温度,不低于 正常施工
低温施工 135
150 130
145 125
135 120
130
辗压终了的表面温度,不低于 钢轮压路机
轮胎压路机
振动压路机 80
85
75 70
80
70 65
75
60 60
70
55
开放交通的路表温度,不高于 50 50 50 45
3.3.3初压宜采用钢轮压路机静压1~2遍。碾压时应将压路机的驱动轮面向摊铺机,从外侧向中心碾压:在超高路段和坡道上则由低处向高处碾压。复压应紧跟在初压后开始,不得随意停顿。碾压路段总长度不超过80m。
3.3.4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复压宜优先采用重型轮胎压路机进行碾压,以增加密水性,其总质量不宜小于25t。相邻碾压带应重叠1∕3~1∕2轮宽。对粗骨料为主的混合料,宜优先采用振动压路机复压(厚度宜大于30mm),振动频率宜为35~50Hz,振幅宜为0.3~0.8mm。层厚较大时宣采用高频大振幅,厚度较薄时宜采用低振幅,以防止骨料破碎。相邻碾压带宜重叠100~200mm。当采用三轮钢筒式压路机时,总质量不小于12t,相邻碾压带宜重叠后轮的1∕2轮宽,并不应小于200mm。
3.3.5终压应选用双轮钢筒式压路机或关闭振动的振动压路机,终压应紧接在复压后进行,碾压不宜少于2遍,至无明显轮迹为止。
3.3.6为防止沥青混合料粘轮,可向碾轮喷淋添加少量表面活性剂的雾状水。或对压路机钢轮可涂刷隔离剂或防粘结剂,严禁刷柴油。
4沥青路面施工要求和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4.1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外观质量要求
表面应平整、坚实,不得有脱落、掉渣、裂缝、推挤、烂边、粗细料集中等现象;用10t以上压路机碾压后,不得有明显轮迹;面层与路缘石及其他构筑物应接平顺,不得有积水现象;接缝应紧密、平顺,烫缝不应枯焦。施工质量检测与验收项目:压实度、厚度、弯沉值、平整度、宽度、中线高程、横坡、井框与路面的高差等八项。
4.2道路施工质量要求
4.2.1城镇道路施工质量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和合同指定的规范标准要求,还应满足发包方对工程项目的特定要求。
4.2.2应注意压实度测定中标准密度的确定。是沥青混合料拌合厂试验室马歇尔试验密度,还是试验路钻孔芯样密度。标准密度不同,压实度要求也不同,比较而言后者要求更高。如对城市主干路、快速路的沥青混合料面层,交工检查验收阶段的压实度代表值应达到试验室马歇尔试验密度的96%或试验路钻孔芯样密度的98%。
4.2.3除压实度外,城镇道路施工质量主控项目还有弯沉值和面层厚度;工程实践表明面层厚度准确度控制直接反映出施工项目部和企业的施工技术质量管理水平。
结束语
沥青路面越来越多应用于城市道路工程中,其涉及因素多,规范好施工技术,保证工程质量。要做好施工的关键是人员、材料、设备的合理配置。对整个施工过程实施有效的动态管理,严格控制各种试验及检测。施工当中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只有加强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精心组织施工,才能铺筑出高质量、高水平的沥青混凝土路面,进一步确保城市沥青路面的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史石榴.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咨询专家系统设计与实现[J].公路,2009,(07).
[2]张相群.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的若干技术问题[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