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敏
摘要:《3-6岁儿童学习與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科学教育的价值在于培养孩子的情感态度和孩子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充分调动幼儿的情绪引导幼儿通过运用各种感官,积极地观察、操作、实验、推理,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引导、支持幼儿主动探究,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关系的经验。
关键词:幼儿园 科学活动 探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一种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幼儿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开发幼儿的智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园教育重在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兴趣,鼓励和培养幼儿对科学的求知欲和探索能力。因此,教师要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各个教育领域中进行科学教育契机的捕捉,从而能随时了解幼儿的兴趣所在,能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有效的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并从中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
一、提供丰富且适宜的物质材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位幼儿都能运用感官,多种形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为幼儿提供的材料要丰富,保证每名幼儿有学习和操作的机会,从中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使幼儿的探索活动更加丰富和深入。科学教育除了利用客观的环境,使幼儿在接触广阔的大自然、大社会中接受教育外。如:在各班的自然角内种植了各类蔬菜、粮食作物等,通过幼儿种植、管理、收获、品尝的过程,丰富了幼儿的感性知识,激发了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还要给幼儿提供丰富的人为环境,如在科学发现室中投放了各类图片、模型、声像资料、动植物标本、操作类玩具等,供幼儿自由选择、自发探索,培养了他们的科学精神。
如小班科学活动《制造声音》,我事先为幼儿准备了相同的小瓶子,和各种黄豆、小米沙子等不同的材料,活动开始幼儿通过装一装,摇一摇,听一听,运用多种感官幼儿对声音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孩子们玩的非常开心,这时我及时把握住孩子的兴奋点,运用惊奇的口吻,请幼儿仔细聆听声音的不同,并找出原因。
如中班在《小汽车开来了》活动中,我发动每个小朋友从家中自带一个电动小汽车并向全班幼儿展示自己的玩具。一个小朋友带了一个“挖土机”电动车,在装电池时,他把正负极装反了,可我并没有去阻止他,而是等他试过以后不行,再向全班幼儿提问:“为什么不行?出了什么问题?”经过一系列的讨论,终于发现了问题的所在。还为幼儿准备了灯泡、电线、电池等,进一步探究电池的秘密。
如:大班科学活动《制泡高手》,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多个层次的可自由组合的材料。简单层次的材料有现成的泡泡水、清水、棉花、木块、纸团、石块、土块等,可以满足较低发展水平幼儿的操作需要,较高层次的材料有各种粗细长短不一的吸管、针管、框架、充气玩具等,以满足较高发展水平幼儿尝试用不同工具制造泡泡,进而比较泡泡的差异,并进行记录。
二、以区域科学活动为幼儿提供活动空间。
幼儿天生好奇、好问、好动,喜欢探究周围环境中的事物,对什么事都要看一看、摸一摸、试一试,区域性科学活动恰巧符合了幼儿的探索特点。我们在活动室内设置了科学活动区、自然角等有益操作的环境,张贴一些生动、直观的科技挂图,配备一些试管、量杯、颜料、天平,放大镜、温度计、指南针、电线、开关、磁铁以及制作的万花筒、摇筒、响筒等。使幼儿能时时处处处于观察探索的环境中。在认识磁铁时,我在科学区里提供了大量的铁制品和其他材料制成的物品,先让幼儿用磁铁去吸各种各样的东西,让他们自己去发现磁铁的奥秘,再提供材料让幼儿去探索:为什么有的东西磁铁吸起来,有的东西吸不起来?在活动中我常对幼儿说:“让我们试一试”“试试看”“一类的话,在鼓励、表扬、支持、肯定的环境中,幼儿有更多的自主、自由的机会。而幼儿的活动更积极、更主动。我还经常围绕主题活动,布置诸如“风的形成”“好玩的水”“有趣的镜子”等活动区,让幼儿感知科学的奥妙,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我为幼儿提供了各式各样的有趣的镜子,有使图像变大的放大镜,有看得远的望远镜,有变化多端的多棱镜,有使人发笑的哈哈镜(凹、凸面镜),还有色彩斑斓的万花筒。幼儿在摆弄这些镜子时,不仅了解到各种各样的镜子及其产生的许多科学现象,而且使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给予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
操作是幼儿科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我们必须创造条件,支持、引导孩子实际参加探究操作活动,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尽可能的让每一个孩子都动手操作,引导幼儿使用观察、实验、分类、测量、统计、记录等方法进行探索实践。他们是在尽情“探索”的过程中获得发展的。因此,我们在进行科学教育活动时,应注重让幼儿在操作中学。我们老师应让幼儿去尽情探索,把幼儿放到主动发展的位置上,仔细观察,正确记录。在《猜猜哪杯是清水》这一活动中,我拿出六个分别装有白开水、糖水、盐水、白醋、白酒和无色香水的透明玻璃杯,请幼儿区别,大部分幼儿都会先闻一闻,找出香水、醋和酒,再尝一尝剩下的三个瓶子中的液体,辨别出糖水、盐水和白开水。并作出相应的记录。
四、选取贴近幼儿生活的科学教育题材
《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孩子们的科学探索,幼儿对自己身边的事物和现象充满了好奇,幼儿科学教育的题材可以从身边的事物和现象开始,引导他们关注周围生活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奥妙,使他们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要通过生活化的幼儿科学教育,萌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问题的思维方式,为幼儿终身的学习和发展作准备。
科学活动《鸡蛋里的秘密》时,我们先组织幼儿和鸡蛋宝宝一起玩,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运用多种感官加深幼儿对鸡蛋的认识。孩子们非常开心,这时教师及时把握住孩子的兴奋点,运用故事的形式,使幼儿了解蛋黄和蛋白对小鸡成长的作用。幼儿具有极大的兴趣,恨不得马上就看到“变出来”的小鸡,他们都在为鸡蛋宝宝神奇的秘密而激动不已。幼儿的兴趣被充分调动,通过电教手段,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幼儿的这些经验和认识是零碎的、片面的,我们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就应从贴近幼儿生活的事物中,选取适当的题材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幼儿进行探索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之后能够将感性经验在生活中进行检验,进而升华为理性经验,再运用到现实生活之中。
走进自然,走进社区。对孩子进行科学教育,我们应带领他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因为大自然蕴涵着无限的奥秘与乐趣。在科学活动《多变的云彩》中,我带领幼儿来到我园的大草坪上,要求孩子们自己找一个空地方躺下,仔细观察天上的云的形状、色彩及变化。例如:在“走进春天”的主题活动中,活动时看到鮮花、蜜蜂、蝴蝶、小蜗牛等;顺应幼儿在活动中产生的疑问,生成科学活动内容。看似很小的发现,但对于幼儿来说,这些就是科学,同时都能在做和玩的过程中将发现转化为自身的知识经验认识,即开阔了幼儿的眼界,丰富了幼儿的科学经验和生活。
五、家长社区的支持是培养幼儿探究能力的坚强后盾
《纲要》中关于科学教育的内容和要求中,多次提到了诸如利用“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从生活和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从身边的小事入手”等要求,这是对幼儿园科学教育生活化要求的具体体现。有效地利用社会和生活的大环境作为孩子们学习的课堂,使他们能较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的发展已成为必然。家长都来自于各行各业,他们所在的工作场所,是幼儿开展科学教育的真切的参观场所。我经常将小朋友的家长请到班里来和孩子们一起开展活动。如在“全国爱眼日”到来之前,请医生妈妈给孩子们讲解保护眼睛,以及一些自我保护方面的卫生知识;陈爸爸是汇通机动车市场的的销售员,对汽车知识了解颇多,在进行《轱辘轱辘》科学活动时,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汽车图片和模型,使幼儿对汽车有了较全面的感性认识,而且陈爸爸还不厌其烦的回答孩子们的提问,丰富的知识我自叹弗如。我深刻感受到:教师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 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
探索本身就是一种精神,教师要善于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陪养幼儿的探索能力。教师要充分发挥科学的魅力,巧妙地组织科学教育活动,引导幼儿用科学的探索方法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把“科学”的种子撒向更多的孩子!
参考文献:
[1]、《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指导》.张俊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