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绍刚 夏天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但遗憾的是现在有不少学生讨厌数学、不愿上数学课。而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是课堂的小主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引导者,学生和教师具有同等的地位。课堂不应是关押学生的笼子,而应是一个让学生自由发展能力的生活空间。因此,构建快乐的小学数学课堂非常必要。那么,如何构建快乐的小学数学课堂,让学生乐学、愿学、主动地学呢?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探索:
一、优化课堂结构,使学生学的快乐、轻松。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问,本身不具有快乐的因子,但构思教学过程时,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巧妙地安排教学结构,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可以克服学生的厌烦情绪。
1、精心设计导语,激起学生的兴趣
古有“一天之计在于晨”,而一堂课的开始也犹如一节课的“晨”。教师应抓住这一良好契机,设法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唤起求知欲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索取。如在教学中运用生动活泼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例子,通过趣味性、好奇性、参与性、挑战性的导入,找准新知识的切入点,就能把学生的数学学习情绪、注意力和思维活动调控到最佳状态。从而使学生愿意接近数学,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很快便进入了学习的角色。
精心设计导语,能起到组织教学、激发兴趣、启迪思维的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实现由“要我学数学”转变到“我要学数学”、从根本上减轻学数学给学生带来的压力和负担,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学会认知数学、学会应用数学。
2、营造良好情境,去感染学生
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应伴随任何心理负担,除了以学为乐的心理状态外,环境的熏陶也是很重要的。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师生互动的场所。只有宽松和谐的氛围,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教师可以通过和蔼可亲的态度,鼓励性的语言,亲切的眼光表现出对学生的期待、信任和鼓励,从而使学生产生对老师的信任和热爱,并会由喜欢老师进而喜欢上老师的课。第二,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也是引起学生兴趣的直接因素。教师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挖掘数学知识的有趣因素,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只有教师占有丰富的数学信息和完善的表达能力,才能做到幽默的讲解,巧妙的点拔,灵活的搭桥和自身的聪明机智去感染学生。第三,教师应学会营造民主、宽松、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双方感情渠道通了,教学情景也就得到了优化,课堂教学充满了活力,从而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感场所,不断迸发思想的火花,使学生思维自然得到发展。第四,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生的兴趣为着眼点,创设各种数学情景,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动嘴动脑,鼓勵与众不同、独到见解,让学生自己去归纳、探索新知识,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方式去学数学。
二、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愿学、乐学。
我们知道,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的双向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创设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情景,使学生满怀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尤为重要。
1、要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相信学生、热爱学生,让学生喜欢老师,进而喜欢数学课;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让学生敢问敢发言,形成一种情趣融洽、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探究知识,使课堂充满生气和活力。我在教学当中,一直坚持“七允许”:错了允许重答,其他同学不能嘲笑,不完整允许补充,没想好允许再想,不同意的意见允许争论,不明白的允许发问,老师错了允许提意见,遇到问题允许大胆猜想。这样一来,学生就不怕上数学课了,每到数学课总有一种余兴未尽感觉,学生总要拉着我的手问:“老师,你什么时候再来给我们上课?”。
2、引而不发,诱思导学,使学生乐学。诱导学生思维,使学生乐学。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数学本身的规律和诱人的奥秘,更好的诱导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构建认知结构,从整体上提高综合解题能力,使学生乐学。
三、丰富课外实践,促成学生学习的活泼、主动。
1、开展数学小课题研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开展丰富多样的数学课外活动,可以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当学生接受一定的课本数学知识后已不满足课内的学习,希望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来扩大自己的视野、拓宽知识、发展特长。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积极组织各种数学课外活动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它比课堂教学更具开放性,更有利于因材施教。开展丰富的小课题研究活动,激发儿童的兴趣为着眼点,使学生喜欢活动,乐意参与。无论是活动的目标设计、题目拟定、内容安排、形式选择、效果评价都应体现趣味性。
2、开展数学课外研究性活动,渗透数学思考方法。
数学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需要课内的数学知识做基础,但又不是课堂教学的重复与延续。通过开展数学课外研究性活动可培养:(1)思维的灵活性。活动从不同角度、方向思考问题,揭示了数学与实际问题的关系,通过开展数学课外活动,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材料、足够的思维空间,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让学生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思考,使思维过程灵活。可开展如“请你辩一辩”、“趣味数学”等活动培养思维的灵活性。(2)思维的敏捷性。所谓敏捷性就是思维过程敏捷、反应快。关键是做好表象的积累,表象越丰富,形象思维就越容易形成,结合研究内容,调查社会生活,让学生通过各种感官进行形象感知,感知越充分形象表象越鲜明,形象识别就越快。(3)思维的独创性。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独特、新颖的解题。为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可开展“自编习题”“数学小报”等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概念,方法的理解进行概括、总结。
总之,在数学课堂中只要注重灵活优化课堂结构,使学生学的快乐、轻松;就能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愿学、乐学;不断丰富课外实践,就会促成学生学的活泼、主动,从而实现快乐课堂的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