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作艳 安瓦尔?买买提明
摘要:在脆弱生态环境下塔里木盆地城市化发展的同时,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在不断的累积。在发展城市的过程要坚持因地制宜、现代化与民族化相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城市化、发展工业促进城市化、积极发展旅游业、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缩小贫富差距来加快塔里木盆地的城市化,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自然灾害;城市化道路
城市是社会和时代进步的标志,城市化是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中我们以发展经济为重点开发利用各种资源,并成功的完成了发展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本目标,但是资源的短缺和不合理利用也留给新世纪一系列复杂生态问题。如自然植被衰退、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沙尘暴肆虐,地表地下水体污染、地下水大面积超采等严重的生态后果,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不仅是国民经济遭受了重大损失,并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自然灾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自然环境与城市的产生和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它既为城市建设提供资源和场所,又制约城市的发展。随着城市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城市人口的集中,城市发展对环境的冲击亦更加强烈,特别是城市由二维平面开发转向三维空间开发,城市工程建筑活动和工业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与日俱增,由此而引起灾害频繁发生[1]。本文主要研究在自然灾害约束下塔里木盆地城市化发展道路的选择。
1.研究区概况
塔里木盆地地处新疆南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及和田地区5个地州42个县市在行政区域上属于塔里木盆地,土地面积105 万km2,约占新疆土地面积的64%,四周被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及帕米尔高原所环绕,东西长1400km,南北宽520km。2010 年共有人口1201 万人,占新疆总人口的55.08%,是我国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集地,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5.3%。根据统计年鉴资料计算,塔里木盆地城市化从1955年的9.74%上升到2000年的21.96%。塔里木盆地由于其特殊的地理背景,使其成为我国北方自然灾害种类较多影响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2]。塔里木盆地五地州的42县市,在1949-1990年间,共发生了地震、旱灾、洪灾、暴雨、风灾、雹灾、雷击、病虫害、火灾、泥石流、滑坡、塌方、寒流、霜冻和雪灾等十几种自然灾害类型共1526次。其中,雹灾发生了502次,洪灾483次,暴雨灾害392次,风灾291次,这四种灾害发生的频次占灾害总次数的74%,使其成为该地区的主要自然災害类型,频繁的自然灾害给城市化的发展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损失。[3]
在塔里木盆地城市发展的同时,自然灾害发生造成的经济损失也不断增加。根据民政局统计资料显示:在喀什地区,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从2000 年的3.9 亿元增加到2009 年的12.38亿元。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从2006年的2968.5 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8155万元。由此可见自然灾害对塔里木盆地城市发展的约束性愈来愈强,因而研究塔里木盆地在自然灾害约束下城市化发展的道路是必要的和有意义的。
2.城市化与自然灾害相互作用
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和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从其实质来看,它是一个人口经济化、社会化和产业的高级化过程[4]。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推动了区域社会经济的进步与优化,同时也改变了城市中自然景观的格局,引起城市气候系统、地表和地质的变异,增加了诱发自然灾害的可能性。自然灾害是由自然事件或力量为主因造成的生命伤亡和人类社会财产损失的事件[5],自然灾害具有损害性的特征,城市化的发展使城市的人口、物质财富、基础设施和建筑物等高度集中,自然灾害如果袭击了城市就可能造成城市较大生命伤亡和社会财产损失严重。自然灾害对城市的损害,使得人类加强了对自然灾害的形成、特征、内在机制和规律的研究,开始了一系列的减灾和灾害预防工作。自然灾害不仅仅由自然因素引起,人类活动因素的影响也在不断加强。因而要正确认识、协调城市化发展与自然灾害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走“人地”和谐的道路。
3.塔里木盆地自然灾害概括及形成原因
3.1塔里木盆地自然灾害的空间概况
塔里木盆地自然灾害具有很强的空间变化特征,表现为灾害次数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在空间上主要呈条带状或块状的分布格局。从行政区划上看,塔里木盆地有2个自然灾害频发区,分别是阿克苏地区和喀什地区,这两个地区各灾害频次之和占其对应灾害总和的比例分别为:66%、72%、54%、79%。总的分布特点是:山区多,山区与盆地交界地带多,盆地内部较少;灾害发生频次以盆地北部最为集中,表现出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基本格局。
从单个灾害类型具体分析来看:洪灾在空间上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塔里木盆地北部的和西部,呈块状分布。暴雨灾害主要发生在山区或靠近山区的地方,风灾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分布范围广、影响区域多、连片分布的特点。在分布范围上超过76%的县市都受到较严重的风灾影响。在空间上沿东北-西南轴向上呈连续分布,在空间上呈“多核”分布的特点。雹灾在空间分布上形成“Y”字形的树杈状分布的特点,而围绕其周围的周边县城形成雹灾的次高发区。
4.2 灾害空间格局特征的成因分析
塔里木盆地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周围高山环绕,距离水汽来源远,能入境的湿气流少,是我国主要的荒漠区。北有天山,南有昆仑山及阿尔金山围绕,形成山地、绿洲、荒地沙漠的地貌特征。塔里木盆地具有典型大陆性气候,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气候干燥。位于盆地中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占据着盆地的大部分 盆地夏季酷热,冬季寒冷,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降水量少,风沙多,是我国最干旱的地区,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6]。降水集中在山区,山地降水和高山融雪为平原提供了丰富的水源。平原降水少,使得绿洲面积小而荒地沙漠面积大。从地质基础来看,塔里木盆地山地多位于地质构造活动区,并受冰缘气候作用强烈,前山地及山前倾斜平原由松散的第四纪沉积物组成,地表植被稀疏,再往下是有冲积细土组成的平原,是自然灾害形成的地质基础。
阿克苏地区和喀什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西部山区和天山南坡中山段的前山地带,这里是暴雨多发地带,易形成暴雨型洪水[7]。塔里木盆地西部山区和天山南坡中段的许多较大河流多发源于山体高大、冰川广布的天山山脉,这些河流以冰雪融水型洪水为主,有些河流如叶尔羌河还引发突发性冰川洪水[8]。强降水汇集成大的径流易引发灾害,比如山洪、暴雨型洪水等。地形和低空气流方向成为影响一个区域降水的重要因素之一,地形对气流具有抬升和阻挡作用,暖气流在行进中受山地阻挡会被迫抬升,遇冷凝结降水,因而在山地迎风坡多形成暴雨[9]。全年大风日数的分布规律与大气环流形式和地形有很大关系[10]。大风进入南疆的通道有3个:一是从阿拉山口经新源、巴音布鲁克到阿克苏北部、巴州北部,北疆大风翻越天山进入南疆;二是从乌鲁木齐到达坂城的天山谷地进入南疆;三是从东疆风口进入南疆[11],在大风行经区域上易形成分布范围广、影响区域多的风灾区。冰雹的产生往往与当地的地形有密切关系[12]。塔里木盆地冰雹的地理分布西部多于东部,山脉的背风面多于迎风坡,山间盆地、谷地带多于开阔的平原地区,向东开口的喇叭形河谷地区多而盆地中心少[13]。比如地处盆地的巴音布鲁克年均降雹次数多在14次以上;南疆西北部的阿合奇-阿克苏,西部的乌恰-喀什等地,均位于向东的喇叭形的河谷地带,相对来讲,降雹次数多于其他地区[14]。
在现代社会人为因素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已经大于环境本身带给人类的灾害,人类活动已极大地改变了塔里木盆地原有自然生态环境的分布格局与面貌,其集中表现在人工的生态系统代替了天然的生态系统。人类为了生存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改造和索取程度越来越大,使得干旱生态环境的极端脆弱性得到充分显现[15]。
4.自然灾害约束下塔里木盆地城市化发展的原则和道路选择
面对未来城市化进程中越来越大的资源和生态环境压力,在2012年11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议中,明确提出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的新目标。
4.1.塔里木盆地城市化发展的原则
4.1.1.因地制宜
塔里木盆地以山地、绿洲、荒地和沙漠为主要地貌特征,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在发展中要取长补短,如取光热资源丰富的长处来发展果木,现在有的地方把它发展的不错,如库尔勒的梨、和田的大枣、喀什的石榴和巴旦木等,发挥其优势,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如果发展不能为广大人民谋求更好的福利,還会造成毁灭性的灾害。楼兰古城的消失并不是一个意外,以史为鉴在今后的城市化发展既要从城镇数量少、规模小,城镇结构不合理,布局分散的全局出发,又要从天然植物稀少,生态类型复杂多样,生态系统脆弱,风、沙、地震等自然灾害频繁等的实际出发去规划和发展5地州的城市化。
4.1.2.现代化与民族化相结合
塔里木盆地是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既要把现代社会城市化的新元素注入塔里木盆地,还要继承和发扬维吾尔民族的优秀传统,并且要尊重和保持他的民族性,这样我们就能不断地使得塔里木盆地的城市化发展与发达地区、国家,甚至和世界接轨。在发展中开创民族性和现代化相结合的适合塔里木盆地发展的道路。
4.1.3.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观、道德观和文明观。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2012年正式对外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持续发展国家报告》,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作为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决策;把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求;把科技创新作为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把深化体制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和合作作为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塔里木盆地的发展要跟随国家的策略,走出一条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道路。
4.2塔里木盆地城市化发展的道路选择
4.2.1.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城市化
南疆地域辽阔,光热资源丰富,气候干燥,降水稀少,日照充足。全年日照时数达2200~340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60~70%,是我国日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丰富的光热资源利于植物光合作用,不仅使瓜果等农产品着色浓、颜色艳、品质好,而且利于果树和作物养分积累,为发展特色农业、特别是种植业和林果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是世界宜棉区之一,植棉自然条件优越,且棉田的生态条件较好,有益生物的种植数量多,有利于控制病虫害,有利于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减少植保防治的费用,特别是发展无公害特色农业的优势所在。
4.2.2.发展工业促进城市化
南疆石油、天然气、煤、黄金、宝石、玉石等资源种类繁多,储量大,开发前景广阔。2013年塔里木油田向南疆供气突破10亿立方米。以库尔勒市为例抓住国家放宽西部地区天然气利用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做好石油石化产业链延伸。通过努力,库尔勒经济开发区建成以石油石化为龙头、天然气精细化工产业集群,成为拉动南疆工业经济的“火车头”。与此同时,阿克苏、喀什、和田等南疆中心城市,抓住中国石油“新疆大庆”建设的时机,形成了库尔勒—轮台、库车—阿克苏、喀什—泽普石油石化产业链,使塔里木盆地周边形成一个围绕天然气产业发展的大格局。
4.2.3.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加快推进城市化
南疆有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有帕米尔高原、有千佛洞、天山神秘大峡谷、和田美玉、楼兰遗址、罗布泊、胡杨林等。在这里发展最好的就属中坤集团,在2003年的时候提出在五年内打造帕米尔风光旅游、国际登山、探险及跨境旅游的目标,在2004年的时候南疆的喀什、克州、阿克苏、和田四地州共同举办了首届南疆国际旅游节,此后每年一届的南疆旅游节如火如荼的举行,把南疆的旅游业推广到全国既发展了经济,又完善了基础设施,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南疆经济的增长,促进南疆整体的发展。
4.2.4.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促进城市化发展
南疆拥有漫长的边境线,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多个国家接壤,古代这里是丝绸之路的通道,设有很多的驿站,与中亚、欧洲有密切的联系。现在南疆有4个对外开放的口岸,就要利用这些本身的优势来搞活经济。要不断地完善边境口岸的基础设施建设,科学规划和完善管理制度,利用各种边贸活动促进了口岸城镇的发展,由口岸到腹地中心城市的纵深配置的边境城镇体系正在不断完善和发展。根据身居内陆的自身特点,加快口岸的城镇化进程,发挥其比较优势,密切和周边国家开展经贸合作,加快地缘经济一体化,加强我国与中亚国家的協作发展,促进地区安全与稳定,使口岸城镇成为经济增长极,发挥其集化作用和扩散作用,促进其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从而带动整个新疆乃至西部的经济发展。
由此可见,塔里木盆地的城市化虽然在有很大的自然灾害约束性,但是其发展道路选择潜力很大,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的加强交通建设、重视小城镇的发展、加强制度管理、吸引人才、加大科技创新、建造自己的品牌,逐渐缩小贫富差距,走出一条适合干旱区城市发展特色的道路,实现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都吉夔,李远志.城市防震减灾及其对策[J].灾害学,2001,16(4):50-52.
[2]马宗晋,方蔚青,高文学等.中国重大减灾问题研究[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2.1-5.
[3]新疆减灾四十年编委会.新疆减灾四十年[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3.
[4]新疆自然灾害研究课题组.新疆自然灾害研究[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4.
[5]侯艳君.塔里木盆地自然灾害约束下城市化发展模式研究—以地震灾害为例[J].新疆师范大学,2012.
[6]王旭,马禹.新疆大风的时空统计特征[J].新疆气象,2002,25(1):1-3.
[7]吴友均,师庆东,常顺利.1961-2008年新疆地区旱涝时空分布特征[J].高原气象,2011,30(2):391-396.
[8]王秋香,任宜勇,张静等.新疆近53年洪灾研究[J].新疆气象,2006,29(6):1-3.
[9]张新主,章新平,张剑民等.1999-2008年湖南省暴雨特征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11,20(1):19-25.
[10]王秋香,李红军.新疆近20年风灾研究[J].中国沙漠,2003,23(5):545-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