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学校的防灾教育

2017-02-20 14:52王倩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自然灾害

王倩

摘要 在自然灾害频发的今天,如何开展面向全民、特别是面向青少年的防灾教育是一个重大课题。在灾害多发的日本,政府一直以来积极推进全民的防灾教育,东京都在中小学的学校教育中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防灾教育体系,提出了适合各个年龄阶段特点的防灾目标,最终完成以培养“生存能力”为中心任务的防灾教育,并期望通过该教育让青少年在未来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中有自救、互救能力,在灾后重建中发挥作用。

关键词 自然灾害 防灾教育 生存能力 防灾教育手册 防灾教育辅助教材

近年来世界各大地区、国家自然灾害频发,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别是地震往往带给人们惨痛的记忆。在自然灾害频发的今天如何保障生命安全已然成为一项重大课题,除了在硬件方面修建抗震性能良好的房屋之外,开展面向全民的防灾教育也是一条值得尝试的道路。通过防灾教育不仅可以提高民众的防灾意识,而且在教育中获得的防灾技能可以帮助民众在灾害发生时从容应对。

2008年的“5·12”大地震后,我国从中央到地方都曾提出过开展防灾教育,而有不少学校也在积极尝试。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防灾教育并没有得到普及,即使开展的学校也只是简单地搞些避难训练,不系统也缺乏深度。日本有句俗语“灾害总是在被遗忘时发生”,这是灾害多发国日本的教训,所以,即便在较为稳定的时期也应该着眼于未来,防患于未然。本文以地震灾害为中心,介绍日本防灾教育的目标以及防灾教育体系的建立,并以防灾教育辅助教材的中学版为例,探讨防灾教育的内容,旨在能够给我国的防灾教育带来启迪。

一、日本防灾教育的总体目标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多发国,历史上曾发生过无数次带来巨大人员伤亡的地震、火山爆发以及海啸、台风等,所以,一直以来日本政府十分重视针对各种自然灾害的防灾教育。在日本,所谓“防灾教育”简言之即为培养“生存能力”的教育。该理念是1996年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上的《展望21世纪我国的教育方针》咨文中提出来的:即将担负起未来重任的青少年们应该知道可能发生的灾害;明确现在应该做的准备,以备在灾害发生时降低受害程度;培养抗灾能力,以及灾后社会重建能力。该咨文明确了面向未来,现在的青少年们应该接受什么样的防灾教育Ⅲ。

2006年4月第十七届内阁中央防灾会议上通过了《有关推进防灾抗灾国民运动的基本方针》,其中具体提出了在中小学开展防灾教育的四个重要目标:具备保护自己生命的手段;了解灾害发生的原理;掌握应对灾害的方法;清楚自己所在地区的地理、社会结构。该基本方针中提出的四大目标为防灾教育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二、日本防灾教育体系的构建

1.防灾教育内容的提出

在《有关推进防灾抗灾国民运动的基本方针》的基础上,2008年铃木康弘提出了建立一个“促进自我救助的防灾教育体系”,其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防灾基础教育”,二是“实践性防灾教育”。

所谓“防灾基础教育”就是让学生了解最基本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以及这些环境与自然灾害发生之间的关系,其主要内容有:地震、暴雨等自然现象发生的机制;自然现象引发灾害的过程;掌握所在地区的“风土特征”,分析其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潜藏的危机,并理解危险不仅仅存在于自然环境中,也潜藏于人口过密或过疏等人文环境中。所谓“实践性防灾教育”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灾害发生时能实现“自我救助·互相救助”的具体实施办法,其主要内容为:制作地区安全地图;利用DIG(Disaster Imagination Game灾害预想游戏)法,让学生们想象一旦所在地区发生灾害后的受害状况和受害范围,思考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实现“自救”和“互救”;了解各个防灾机构的具体功能以及它们的局限性。

2.《防火防灾教育手册》的制定

防災教育体系的建立是从《防火防灾教育手册》的出台开始的。近二十年来,日本关东地区将发生大地震的预测一直没有停止过,这让防灾教育变得迫在眉睫。2008年由东京都教育厅、部分中小学校长、以及东京都综合防灾部防灾管理科、防灾研究所等相关人员,机构联合制定了《防火防灾教育手册》(下面称《手册》),其宗旨是加强学校与地方消防局的合作,使之更有效地开展防灾教育。该《手册》的对象涵盖了从幼儿到大学生的整个青少年群体,并根据年龄层的不同分为五个阶段,即“幼儿阶段”“小学阶段”“初中阶段”“高中阶段”“大学阶段”,并详细制定了各个阶段的教育目标。

(1)保育院·幼儿园阶段

这个阶段的目标为“自救”,具体内容是在灾害发生时能做出防身动作,主要为“能够按照大人的指示行动”“能够自主地做出防身动作”。

(2)小学阶段

小学阶段又细分为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三个阶段,低年级与中年级的主要目标“自救”,即在“发生灾害时能够保护自身安全”,其具体内容为“能够按照大人指示行动”“没有大人指示也能采取行动保护自身安全”“能采取行动规避危险”等。

而小学高年级阶段则除了“自救”外还增加了“互救”的内容,并需要“掌握地震、火灾以及日常生活中灾害发生的基本原理”,也就是说从这个阶段开始增加了理论知识的学习。

(3)初中阶段

初中阶段需要做到“自救”与“互救”,并要求承担部分地区性的防灾工作。通过学习和训练了解地震、火灾以及日常生活中灾害发生的原理,并培养基本的防灾行动能力。

(4)高中阶段

高中阶段的目标为“自救”与“互救”,并特别提出“要为防灾作出一定的贡献”。其具体内容为“灾害发生时,能独立作出判断,采取应急措施开展救援活动”,同时“能够承担初期防火工作”。

(5)大学阶段

大学阶段的目标也是“自救”与“互救”,但相较于高中阶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大学生们“当灾害发生时,参加自愿者活动等为抗灾作出贡献”,具体内容为“能够承担防火防灾工作”“能够以幼儿为对象开展防火防灾教育”。

从上述内容中可以看出,《手册》分年龄段制定的不同目标给教育者提供了一个标杆,构建起了一套完善的防灾教育体系。

三、防灾教育的内容

1.《防灾教育辅助教材》的编制

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发生特大地震之后,为应对在今后数年内有可能发生的关东大地震,东京都教育委员会为加强青少年的防灾教育,以《手册》为依据,于2011年10月编制了高中版的防灾教育辅助教材——《灾害的发生与安全·健康一不忘3·11》,并发放到都内的公立高中。后来又于2012年1月分别编制了以初中生、小学生为对象的教材,名称仍然为《不忘3·11》,并于2012年1月发放到东京都内的公立初中和小学。2015年对“初中版”与“小学版”进行了修订,重新发行。

2.防灾教育辅助教材《不忘3·11》(初中版)的内容

初中版《不忘3·11》的扉页上有这样几句话:“我们的目标是:首先保护好自己的生命,而后救助身边的人,进而为地区作出贡献。”教材的序言里这样写道:“我们所居住的东京都过去曾经历关东大地震,可以预测在不久的将来还会发生同样的灾难。在此生活学习的我们要牢记东日本大地震带来的灾害,提高防灾意识。”这些充满忧患意识的话语充分体现了该教材的基本理念。

该教材一共分为三章二十四节,第一章为“了解各种各样的灾害”,第二章为“防灾准备和对策”,第三章为“灾害发生时自救·互救的准备”。由此可见教材依次从“了解”到“准备”再到“救助”等几个环节构建起了一套完整的防灾教育内容。另外,教材的特点是使用了大量的照片和图片,具体而生动地展示了地震发生时以及灾后重建的情形,对理论常识的描述浅显易懂,同时设计了多个问题供学生思考,这些均符合中学生的学习特点。

(1)第一章“了解各种各样的灾害”

这一章共分九小节,主要内容为:“从年表看日本的主要自然灾害”“地震带来的灾害”“火山喷发带来的灾害”“台风带来的灾害”“震灾带给我们的经验教训”“古人教给我们的防灾对策”等。

这一章用较大篇幅介绍了从古到今发生在日本的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以及这类灾害发生的原理、特征等,理论知识地讲解浅显易懂,并附有大量彩色图片和照片,学生易于吸收。在“古典文学作品中的地震”这一节里列举了古典名著或诗歌中关于地震的描述,以感性的方式将古代的灾害带到人们的眼前。而在“震灾带给我们的经验教训”这节里谈到了灾后的重建,把“灾难会发生但一定能重生”的信念灌输给学生,并设问“作为中学生在灾后重建中应该作出什么样的贡献”。

该章内容信息量大,通过学习可以让学生较为全面地掌握从古至今发生在日本的地震等自然灾害情况,引发学生的忧患意识。

(2)第二章“防灾准备和对策”

这一章包括“首都圈可能发生的大地震”“思考地震发生时应该怎么做”“防震用品的准备”“制作地区防灾地图”“受伤后的处置”“地震发生后信息的收集与利用”等内容,也就是“预想→思考→准备→处理”这一过程。首先预想在不久的将来东京都内可能发生的大地震,并将人员伤亡数字以及建筑物的损坏情况作了详细预测,给人一种灾害已经发生的实景之感。接下来让学生思考在不同场合遭遇地震时的不同应对方法,并通过图画方式讲解地震发生时需要采取的10项主要对策。“准备”阶段有两个内容,一是防灾用品的准备,二是防灾地图的准备。这里让学生亲自制作学校和住家附近的地图,旨在让学生明确周边的道路情况,准确把握避难场所,以便在地震发生时能做到有序的避难。“对策”阶段也包含两个内容,一是受伤后的自我简单处置和处理他人伤口的方式;二是对各种信息的收集和辨别。特别是在各种信息混雜并快速传播的灾后环境中,如何辨别正确的信息显得尤为重要,教材上一一列出了发布消息的各种官方渠道,同时告诫大家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会辨别正误信息。

这部分内容可以说是防灾教育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其训练的广度与深度会直接影响到灾害发生后的应对是否冷静、科学、合理。

(3)第三章“灾害发生时自救·互救的准备”

这一章主要从地震发生时“保护自己生命→救助他人生命”的理念出发,谈到积极参加防灾训练是地震发生时做到自救、互救的根本。训练的内容包括“避难”“灭火”、制作简单担架“救助他人”、能使用AED(自动体外心脏起搏器)“救人之生命”等,同时了解东京救援队的活动,旨在让学生全方位地掌握从理论到实践的一系列知识,以应对今后灾害的发生。

从这本初中版防灾教育辅助教材中可以看出日本在长期的防灾教育中已经总结出了一套切实可行、并行之有效的防灾教育内容,该内容全面、具体,既有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有具体的实践,这一点与铃木康弘提出的“防灾基础教育”和“实践性防灾教育”相吻合。

3.《不忘3·11》(初中版)的使用方式

该教材并没有设置一门专门的课程来讲授,而是按内容不同插入已有的其他课程中开展教学活动,其中一门叫“社会”的课程承担了大部分的讲授任务。其他如理科课程中学习“日本的主要自然灾害”;在体育课上实施“参加地区防灾演习”;在英语课上学习“海外媒体对东日本大地震的报道以及对日本的评价”;在国语课上学习“古典文学作品中的地震”等,这种分散式的学习可以让防灾教育渗透到教学的方方面面,并始终贯穿于整个学习阶段。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日本的防灾教育旨在培养青少年的四个“能力”,即想象力:提高防灾意识,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以及发生之后的状况;学习能力:知道灾害为什么会发生,了解灾害发生的原理;应对能力:灾害发生之后的应对措施;行动能力:具备战略性对策,以防患于未然。这四种能力归结在一起就是“生存能力”,而培养“生存能力”正是防灾教育的中心任务。

[责任编辑 郭振玲]

猜你喜欢
自然灾害
日本学校的防灾教育
城市公共安全系统可靠性研究
三年困难时期的背景原因分析与思考
自然灾害应急物流问题及对策研究
面对自然灾害我国应急物流管理运作体系的完善研究
清水江下游地区自然灾害初步研究(1459—1949)
试论清代河湟地区自然灾害及救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