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学语文教学中“淡化语法”的现状和语法教学存在的必要性。接着,本文提出了有关中学语文语法的教学策略,即以“精要”、“好懂”、“有用”为原则,系统讲述一定的基础语法知识,将语法教学贯穿于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最后,文章论述了在对方言区学生的教学中,要重点避免方言对语法的影响。
关键词:中学 语文 语法 教学策略
一、引言
新课程改革之后,“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价值取向就是强调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就是强调语文学科的人文性。”1而且,在应试教育“考什么教什么”的大趋势下,语法在中高考中直接占的比重几乎没有,而仅仅是隐约地体现在语言运用题和作文中。因此,语法成为了中学语文教学中课程标准中有提到,但是教师不教,学生不学的“鸡肋”。这导致了中学生作文水平下降,在各种场合运用汉语时总是产生病句。因此,语法教学有其必要性,却又总是被淡化忽视,即使开展教学,也由于方法不对导致失败。
本文结合了汉语的自身特点和目前语法教学的环境,探讨进行中学语法教学的策略和方法。本文的作用在于为中学教师提供一套教学语法的方法,让中学生提高语法水平,在各种环境下运用汉语时保证其准确性。
二、中学语文语法现状简要分析
由于新课程改革,应试教育以及汉语自身的特点,当今的中学语文语法教学处于“学生不愿学、教师不愿教、考试不涉及、教学无检查”2的局面。现代汉语语法在语文考试中仅仅在病句修改题中能够直接考查。而类似于语言运用题,作文以及其他需要学生用语言表述的题目也只能浅层次地考查学生的语感和修辞,没有专门考查语法本身的题目。
然而,语法教学却仍有它的必要性。专门的语文语法知识的缺乏导致学生作文水平降低,并且在各种场合使用语言时容易产生语病。此外,由于英语课十分强调语法的学习,有些学生容易将英语语法与汉语语法混淆,导致他们在学习汉语语法时更加一头雾水。综上所述,汉语语法有其教学的必要性,但在实际教学中却被淡化。因此,中学语文语法教学需要有新策略来提高教学效率。
三、中学语法的教学策略
(一)原则:精要、好懂、有用
著名语文教育家张志公曾经提出语法教学的三原则:“精要”、“好懂”、“有用”3。所谓“精要”,就是语法教学的比重不能太大,这一点在“淡化语法”的潮流中已经被强调。此外,“精”是指语法中精华的部分,“要”是指重要的部分。因此,比重已经较小的语法教学必须挑选那些没有争议的,日常使用语言时能意识到的来教。“好懂”是指语法教学让人容易理解,最好是将语感与语法相结合,通过语感来感知语法的正误,通过语法来培养正确的语感。“有用”是学生在日常交际,写作和考试中能够有意无意的运用这些知识。因此,语法教学没有必要特别系统全面地去讲各个语言学派。
(二)必须提前进行专门的基础语法教学
即使课本中没有提到相关内容,教师也必须为基础、系统的语法教学安排时间。如果是初中,就尽可能在初一开学之时就讲,高中也是如此。这是为了给后面有关语法教学的内容打下基础。由于零散的语法教学和英语的干扰容易使学生难以完整、系统的记忆和使用汉语语法,因此必须提早学习。
《中学语法教学实施意见》中提到“初中语法教学,要求学生掌握词类、短语、句子、句与句之间关系的基本知识。4而高中阶段对于语法知识的要求也只是巩固初中所学的基础。”基础语法教学应该包括词类、短语和句子。这三部分既好懂,平时也用得上。在分析课文或者学生作文中的语病时,就可以直接通过复习句子语法中的内容来得知,不需要遇到问题再讲。否则学生的语法知识会过于零散,难以记住。
(三)采取随机点拨的策略,注重实用性
在《中学语法教学实施意见(试用)》还提到要让学生“理解语句在语境中的含义,培养在阅读、写作和听说中运用语法知识的能力,养成观察和分析语言的良好习惯,注意语言规范要求,培养识别语句正误的能力。“对高中的学生则要求”提高在阅读、写作和听说中运用语法知识的能力,特别是提高理解、运用虚词和长句的能力,提高变换和选择句式的能力,提高辨析语句在语境中含义的能力,提高辨别语句正误的能力,自觉遵守语言规范的要求。”5因此,教学目标中对语法教学的实用性要求非常高。这样,我们在课文和阅读题中的长难句分析,文言文句式分析,病句修改题以及其他主观题(如作文、诗歌鉴赏)的学习中都应该随机、适时地运用语法分析的方法,来培养学生自觉观察、检查语法的习惯。
“汉语语法的普遍规则少,具体性规则多。”6汉语的语法特点导致了汉语语法规则数量十分庞大,繁杂和琐碎。对于这种繁琐的具体性规则,应该在遇到问题时采取随机点拨的方式。
(四)将语法与修辞相结合
相对于语法,修辞教学的比重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更大。修辞在语言运用题,阅读题,诗歌鉴赏题和作文中都会明显涉及。并且,修辞是集科学性和人文性为一体的一门学科。在修辞学习中运用语法来分析,能够使学生在运用修辞时不易出现语病,也能语法更加实用而生动活泼。以排比和对偶为例,排比在《汉语修辞格大辞典》中的定义如“连续使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意相关、语气一致的语言单位,以强调语意、突出感情、增强语势的一种修辞方式。”其中提到了“结构相同或相似”,因此在使用排比句时,必须注意句子的语法结构,句子各成分所使用的词汇,以及它们的词性,褒贬色彩等等。在这时,就可以运用符号法来分析应该写出什么结构的排比句,或者写出的排比句是否符合语法规则。
四、结论
在淡化语法的趋势下,中学教师应该重新意识到语法教学的重要性,并且在实际教学中应该以“精要,好懂,有用”为原则,采取系统讲述和随机点拨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花不多的时间能够熟练地运用汉语语法。
五、参考文献
[1] 王汉长,包幼琴,庄文中,李裕德,李秀荣,李玉臻,李增孝,李锦文,苏虹光,郭德宏,高石曾,奚博先,陶伯英. 中学语法教学实施意见(试用)[J]. 教育科学研究. 1995(01).
[2] 张志公. 汉语语法研究与中学教学语法[A]. 北京市语言学会. 教学语法系列讲座[C]. 北京: 中国和平出版社, 1987.
[3] 张艳. 浅论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法教学的淡化问题[J]. 考试周刊, 2013(10).
[4] 张先亮. 语法教学与作文水平相关性研究[J]. 课程·教材·教法, 2005(6).
[5] 周一民. 中学语法教学的原则和策略[J]. 语文建设, 2008(2).
[6] 周一民, 胡晓. 关于中学语法教学改革的思考[J]. 课程. 教材. 教法, 2008 (3).
[7] 芦淳. 中学语文语法教学研究[D]. 扬州大学, 2012.
注释:
芦淳. 中学语文语法教学研究[D]. 扬州大学, 2012.
2周一民, 胡晓. 关于中学语法教学改革的思考[J]. 课程. 教材. 教法, 2008 (3): 29-33.
3张志公. 汉语语法研究与中学教学语法[A]. 北京市语言学会. 教学语法系列讲座[C]. 北京: 中国和平出版社, 1987.
4王汉长,包幼琴,庄文中,李裕德,李秀荣,李玉臻,李增孝,李锦文,苏虹光,郭德宏,高石曾,奚博先,陶伯英. 中学语法教学实施意见(试用)[J]. 教育科学研究. 1995(01): 1
5王汉长,包幼琴,庄文中,李裕德,李秀荣,李玉臻,李增孝,李锦文,苏虹光,郭德宏,高石曾,奚博先,陶伯英. 中学语法教学实施意见(试用)[J]. 教育科学研究. 1995(01):
6芦淳,中学语文语法教学研究[D].扬州大学,2012
作者简介:王译莹(1983-),性别:男,籍贯: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工作单位:广西博白县实验中学,学历:本科职称:中學二级,研究方向: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