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靓
承载着无数重庆人儿时记忆的自然博物馆静静地躲在北碚区一片葱郁的绿色里,自2012年起这里就停止开放。去年秋天,老馆展品被陆续迁出、装车、搬离。四公里开外,一个硕大无朋的代表了亚洲最先进水平的新馆正在日渐成型。
在这新旧交替的间歇,本刊记者独家探访了重庆自然博物馆新馆,率先向读者们掀起它的神秘盖头。
陈旧的文星湾42号
自然博物馆老馆的正门坐落在一条并不宽敞的缓坡半腰上,成对称的梯形。大门最上方中央黄铜名牌醒目地挂着“重庆自然博物馆”。往下方左侧看,黑色石牌上刻着“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再往下是灰黄色砖块垒起的约两个人高的石墙,墙体上的红色刻字已不再清晰,隐约辨识出“西南人民科学馆”的名字。这里正是文星湾42号,一个引领了中国西部科学大变革的地方。
上世纪三十年代,爱国实业家卢作孚筹资建立中国西部科学院,如今成为了重庆自然博物馆的所在:绿树成荫,青苔铺地,圆形的消防池已长满粉红的睡莲,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照出湿润发霉的空气渐渐蒸发的味道。博物馆建筑以曾经科学院大楼“文宇楼”为主体,主要设有脊椎动物陈列、古生物进化陈列和恐龙化石陈列三大展厅。上了岁数的展馆和楼舍,多对称上翘屋檐,灰色石质砖墙,木色地板和门窗,还有漏雨漏光搁置旧门牌的阁楼……这一院时空,仿佛还停留在大半个世纪以前,散发着自己独有的“陪都气息”。
不再开放的展厅
跟随着老馆工作人员,本刊记者有幸走入已经不再开放的展厅。
虽然布展风格很陈旧,宣传画的色彩不再明丽,但玻璃瓶子里由小到大的蝌蚪变青蛙标本,以及昔日博物馆引以为傲的大熊猫、中华鲟、蛇颈龟、成渝龟、恐龙化石等等,无不勾起太多的旧时记忆。尤其当本刊记者站在树木造型的展区前,只看到贴在树干上各种鸟类的名牌却不见一只鸟的踪影时,难免显出失落神情。博物馆工作人员忙解释到:“老馆大部分展品,自半年前就陆续搬到基地仓库保存,精选部分未来也有机会于新馆展出,毕竟更新换代的技术环境更有利于珍惜标本的保护。”话音未落,他用手抚摸了一下展馆内已经被玻璃罩子保护起来的消防栓,默默地流露出不舍。
老馆的“亮点”恐龙化石厅里,方圆百里个头最大的马门犀龙化石还尚未搬走,它曾拥有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粉丝,孩子们总是给予这自然界中已经消失的奇迹以最高的热情。在大高个儿的两旁,左手边的霸王龙化石出土于永川,右手边的几只肉食龙化石分别来自自贡、合川和重庆江北地区。在老馆搬迁的日子里,恐龙展作为重庆特色被多次回忆性地提及。实际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重庆自然博物馆就一直向国外提供本土的恐龙化石做展。除去老馆展厅内可见的恐龙化石外,博物馆实际收藏的恐龙化石还约20多具。
据工作人员介绍,为了新馆呈现最佳展览效果,博物馆最近向台湾购买了一批世界级的恐龙模型,新馆还为恐龙们打造了近14米高的做“秀”空间,到时藏在枇杷山、基地库房、老馆和新馆地下室里的恐龙们将有机会舒展胫骨,一起亮相!
“根抱石”馆里的三大特色
最近两年间,一个又一个巨大的集装箱从南非、北美、澳洲、欧洲等地飘洋过海,纷纷落户重庆市北碚区缙云大道边一幢现代造型的灰绿色建筑门口,这建筑便是自然博物馆的新家。待集装箱打开,成排的箱子里面装满了包裹严实、固定稳当、各式各样的新一代动物标本——这批来自美国人贝林先生的大手笔捐赠品,便是重庆自然博物馆新馆即将公开的“秘密”。
自然博物馆新馆破土动工于2008年,接手布展于2012年,截至本刊记者探访时,立体时尚的建筑整体已经呈现。自然博物馆新馆工程是近年来重庆市最后一个尚在建设的“十大社会文化设施”之一,未来的它将成为国内仅有的七所综合性自然博物馆之一,也将是中国西部惟一的综合性自然博物馆。
四年前,新馆设计方案采用“全球招标”方式,不仅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上百件优秀作品,并且经过重庆市民自己投票选出了最喜爱的方案。最终,来自重庆建筑设计院的本土提案“根包石”获选。该设计灵感源自遍布巴渝大地的黄葛树根,树根盘绕于顽石的夹缝间,深深扎根于巴渝的岩石之中,这正好符合博物馆扎根本土,不断生长的自然理念。于是本刊记者看到,未来的自然博物馆新馆将通过由主馆伸展出的“根茎”把户外各个园区联系起来,使分区与主馆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博物馆内计划设置六大主题,其中重庆厅、恐龙厅和贝林厅将成为三大特色展馆。
从重庆自然博物馆贝林先生签订意向性的合同之日起,一共有四批动物标本陆续运到重庆,现在馆内已收到贝林捐赠展品237件,老先生还承诺追加63件,总价值约过2000万美元。
贝林是世界著名的企业家,晚老致力于向世界各地博物馆进行无偿捐赠,仅在中国的贝林博物馆就遍布北京、上海、天津、大连等多地。重庆自然博物馆此批收到的贝林捐赠,在数量上仅次于上海,位居全国第二。贝林先生一直坚持的理想是:让更多人通过博物馆的载体尽量了解我们平日里见不到的物种。对于展览本身,贝林希望运用景观还原方式,将他亲自置身非洲,面对一望无际草原和每天日出日落的感受与世界各地更多的人们一起,身临其境地分享。
因此,重庆自然博物馆贝林厅计划面积约2000平方米,专门用以展示老先生的捐赠品。所有展品中,来自非洲草原的标本有147件,北美洲70件,余下分别由南美、澳洲和极地运过来。贝林厅的主题定为“世界栖息地”,博物馆有意将世界各地的动物朋友们送回故土——非洲动物到非洲草原,极低动物去冰天雪地,展厅内还将规划亚洲、南美、北美、澳洲等多个展区。在满足貝林先生愿望的同时,博物馆将利用现代生、光、电等技术,经全力打造丰富多彩的自然生态景观,为观众制造出最为逼真的观展体验。
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走进博物馆,便有机会跟着动物们的脚步目睹和感受非洲茫茫草原上的生老病死、喜怒哀乐了。
博物馆奇妙日:被整个非洲包围
邀请到重庆自然博物馆内年轻的动物学钟博士作向导后,本刊记者在新馆底部的库房里率先领略到了贝林先生捐赠品的风采。
“哐”,伴随着响声,新馆库房的大门颤抖着开启,漆黑而宽大的空间隐约有一头巨型的动物挡在门口。灯光亮起时,羚羊、犀牛、斑马、长颈鹿,草食动物、肉食动物,一排排,一列列,整整齐齐而又错落有致地突然逼到眼前,犹如被按动了开关,记者耳畔立时响起《狮子王》主题曲《生生不息》那扣人心玄的节奏——全非洲动物的朝圣场景瞬间凝固在了眼前。
贝林先生此批捐赠,制作工艺堪称世界顶级,“真”得令人惊心动魄。
因为这些动物标本多属国外展品,大部分物种在中国较为少见,甚至根本没有分布,所以难以用国家的“一级保护动物”、“二级保护动物”等标进行分类与评价。不过,如果某些动物被列入《国际动物保护公约》,成为“禁止猎杀野生动物清单”中的一员,那么其保护级别可能较高,作为标本也较为珍贵。比如,重庆自然博物馆中现藏的非洲狮,是《国际动物保护公约》中的一级保护动物,则其等级算得上最高的。
除此之外,诸多展品中较为亮眼的还有:一只四米多高的长颈鹿、一头体型巨大的非洲象、两米多高全身雪白的北极熊、电影《金刚狼》的原型狼獾、为圣诞老人拉车的麋鹿,以及随季节变换毛色个头最小的长尾鼬……忽然忆起,儿时那些用玻璃弹珠做眼睛的标本,今日眼前的动物群足够以假乱真。你看,美洲黑熊的眼,仰天长啸的狼牙,单腿跪地、嗷嗷待哺的牛羚,展翅交配、相互打啵儿的亚洲鹤。正如钟博士所介绍的:“现在国内外的专家们不仅仅追求做标本,他们试图将动物习性和物种关系表现在展品当中。”。
“你知道那只动物在做什么吗?”
循着钟博士手指的方向,出现在眼前的是一只歪脑袋的母鹿。她双腿张开,一只脚站立,另一只翘向天上,正用自己长长的犄角触碰着腹部。如果熟悉小狗撒尿的姿势,答案一定是错误的。钟博士解密说:“她在挠痒!想想看,肚皮下面很难触碰到树木或灌丛的部位,母鹿便用自己的角来挠。这可是动物自身的习性,具有现实的依据,足以见到标本制作者的用心。”
独立展品之外,博物馆团队还精心地为动物标本们编写剧本。想象茫茫草原上雌、雄、幼三只斑马凑成“一家子”的幸福神态,或者,注视喝水犀牛哥身后的草丛中潜伏着猎豹的目光炯炯。最为有趣的一个场景,由几只阿拉伯狒狒和两头奔跑状的黑毛鸵鸟组成。钟博士随手点了点这组场景的各个“角儿”,解释道:“其实,动物与动物间是有关联的,要么习性上喜好结伴而行,要么姿态上适合故事组合。你看这儿就上演着一出非洲狒狒偷鸵鸟蛋的好戏。”。
“你知道鸵鳥怎么区分雌雄吗?”
钟博士再一次欲擒故纵:“雌雄怎么分?羽毛黑色为雄鸵鸟,羽毛灰褐为雌鸵鸟。所以通过毛色可以判断,现在去追狒狒的是鸵鸟爸爸,并且爸爸们也参与孵蛋。一般根据羽色保护的情况,妈妈白天孵蛋,爸爸轮到值夜班,因此这个故事一定发生在天色较暗的黄昏、夜晚或清晨……像这些场景布置和自然知识的解读都是博物馆团队的工作。”
伴着钟博士的娓娓叙述,博物馆里的标本们也仿佛越来越有灵气,不知道采访过后的这一晚,博物馆奇妙夜是否会就此降临?
从历史悠久的文星湾42号,到现代时尚的根包石新馆,重庆自然博物从诞生之日起,一路经历琵琶街到文星湾,文星湾至缙云大道的两次迁徙,其历史使命始终未变。未来名副其实的综合性自然博物馆内,将囊括自然科学所有领域的相关展品,凡是观众们于老馆看到过的珍品都将在新馆展出,而更多如同贝林自然标本一类的世界级展品和惊喜也在等待着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