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语文教学时空性的拓展

2014-10-21 20:06曾强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4年39期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课堂教学

曾强

摘 要:教育的本质是立人的教育,语文课堂教学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的条件下对学生的教育要有长远的发展观念。教师应努力做一名有思想的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思想交流,使学生的思想得到无限的扩展,从而扩展语文教学的时空。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新课改

教育是人的教育,教育的本质是立人。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思想文化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塑造人的完美的人格。这是我们当前课改所确立的“立人”的教育观。这使得我们的语文教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过去语文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现在则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过去课程内容过于注重书本知识,而现在新课改则强调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知识和技能;现在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从而达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的理想。

语文教师首先要处理好课的教学和语文整体教学的关系,在目标与过程的统一性拓展语文教学的时间。新课程标准制定的目标具有层级性,有宏观上的大的目标,也有微观上小的目标,正式每堂课的小目标的完成才组成了语文教育的大目标的实现。语文教师在课堂目标的制定上要有时间的延续性的观念,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正是由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所完成的,这也体现了语文教育的延续性。在认识到语文教育的延续性的同时拓展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时间。

其次,要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念。语文是开放的,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把学生的心理世界外化于课堂,让课堂面向学生的学习,面向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实践体验不断生成与发展的过程。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以及学生的情感需求水乳交融,语文学习因此而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学生表达的欲望就会被充分激发和调动起来。处理好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之间的关系,是当前新课改下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重要的教学能力。语文教学不仅要要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还要做到书本内容和课外知识相结合、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仅仅局限在学校内的课堂教学是狭隘的,同时也是不符合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精神。

因此新课改下语文课堂教学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要把时间还给学生。

语文教学应该多给学生留有时间,让学生在恰当的时间里面去感悟文本、思考问题、积极交流。没有足够的时间是不能做到的,表面上的热闹却代替不了内在的空虚、乏味,要给学生以时间去读,朗读、默读等,在读的过程中感受文本的语言的准确与优美,在读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这读的过程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就已经内化为学生的感情,而那种分析咀嚼式的说教则是学生厌恶的,可以说起到的效果是有限的。学生的感悟不是支离破碎的分析。感悟语言主要在于教师应有意识地将一篇作品的语言推至学生注意力的中心,体会运用。教师在提问的时候要留给学生时间去思考。因此,一堂语文课,应该形成有静有动,动静搭配的一个组合过程,静,更是一种境界,只有静下心来,才能领略、思考和感悟,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同时也要处理好一堂课教师讲的时间,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改变语文课堂教学的时间的局促的境况。

二、创设情境,联系生活,拓展语文教学的时空。

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生活,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熱爱之情,是《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所极力倡导的,符合大语文的观念。语文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让观察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以此来拓展语文教学的时空,使语文课堂教学获得广阔的空间。

教师有意识地在校内外特定的地点创设“生活”情境,为学生提供有利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进行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教学活动,发挥学生的潜能,陶冶情操,增进学识,锻炼能力,发挥创造性,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下培养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逐渐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习惯,逐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运用网络,拓展语文教学的时空。

“网络教学”是一个新生事物,日益成为语文教学的工具、资源、环境,成为优化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驱动力,时代的发展需要新的学习方式,而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能使抽象的事物变得更加具体,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感情,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从而拓展了语文教学和学习的空间,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当然,在语文教学中使用网络媒体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如果不能很好地利用它,只取其形,认为什么课都可以用,都拿来用,那就可能适得其反。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首先应该是语文课,不能脱离语文的本质特点。而网络紧紧是一种手段,是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上好语文课的一种手段、一种媒介。我们不能脱离了语文课的本质与特色,应该牢牢地抓住语文的学科特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处理好学生、教师、网络之间的关系,真正地体现出网络在课堂教学上的优势。

四、在合作交流中拓展语文课堂的时空。

《学记》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等。可以说,现在在教学中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以说是对我国古代语文教学这一传统的最新的阐释。这也是拓展语文课堂教学时空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强烈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有自觉的合作的需要,把“学会合作,就是学会生存”的观念渗透给每一个学生。另外还要让每位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任务,使学生的合作学习有明确的方向感、责任感。每位小组成员都应在不同的合作任务中尝试承担不同的角色,以提高各种能力。只有让小组的每个成员有自己明确的个人任务,他们在合作学习中才会有个人责任感,才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在不断的交流中提高语文素养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当然,对语文课堂教学时空的拓展还有很多的途径,还有很多的途径可以拓展,但是无论如何,一名成功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有思想,没有思想的语文课堂教学必将是枯燥的,毫无生机的。这正如钱理群所说的,教师的精神空间决定了教育的空间,教育的魅力取决于教师的人格和精神魅力。

猜你喜欢
新课改语文课堂教学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我的语文书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