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物理课程改革的背景、现状及策略

2014-10-21 19:44张龙
素质教育 2014年3期
关键词:教育改革背景现状

张龙

摘要:物理课程改革来自素质教育的提出,实质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创新能力,高校课堂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研究高校课堂打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吸其精华,弃其糟粕”,剖析问题存在的根源,克服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形式主义,提高学生发现、吸收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为教师、学生提供“终身学习的基础和适应现代社会日新月异变化的能力”,有助于当前进行的基础物理教学改革。

关键词:基础物理 教育改革 背景 现状 问题 对策

物理课程在中国的出现,始于清末洋务运动,在学校中的正式设定始见于《奏定学堂章程》。学科意义上的物理教育独立设科后,就定位为“既有一定的实用性,又与物理关系密切”的学科。

一、改革背景---素质教育的提出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试用)》,将物理教学摆到了为提高全民族素质服务的高度。《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 “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了“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任务。《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以课程改革为核心,进行与课程改革相关的考试改革,探索现代学校制度等新要求。

《义务教育法》作出了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规定。《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立对基础教育的质量评价和指导体系,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倾向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二、改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要注重物理学的应用,在教学方法上有了物理教学要从生活实际讲授物理的意识,评价方式上:“试题以属于计算及解释者为宜,背诵定义及定律—类题目,皆应避免”。

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逐渐向强调知识应用、突出能力培养、关注非智力因素等关注学生发展的方向发展。经过十年多的探索和实践,教师的角色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变了,让教师轻松地教,让学生快乐地学,已是高效课堂的关键。高校课堂摸索出了成功的“3+X”模式,实施的典型代表有山东太古、河北衡水、甘肃安定等,参观效仿着络绎不绝,但在实施过程中都没有象“洋思、杜朗口”那样在课堂上让学生都活动起来,让学生的学习在不同的程度上都有所提高。

受高考指挥棒、评价方式的影响,物理教学在打造高校课堂的过程中, “重解题轻实验、重结果轻过程、重推理轻直觉,学习物理就是解题,学生只会套题形、不会想问题、不会提问题,缺乏较强实践能力”的现象和科学探究中的形式主义一直存在。

因此,基础物理教育急需进一步改革,才能适应时代发展、学生发展以及物理学科发展的需求。

三、对策

(一)改变评价方式

评价是为学习服务的,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 “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物理教学应以发展性评价为主,评价体系应该定位在对问题的“暴露” ,而不是“评定优劣的评价”。评价要为学校提供服务和支持,而不应增加负担和压力,从而避免实现素质教育这一主体的学校、教师长期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就如同人要定期体检,不是让身体达到一个什么标准,而是要清楚身体的问题在哪里。必须加快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只有建立符合素质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的考核评价机制,才能激励正确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教学行为,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二)运用物理问题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基础物理教学要重视对学生物理意识的培养。问题只给出了一个要解决的对象,学生只有通过对物理问题的不断了解、积累、熟悉、获取知识,在头脑中获得认知结构,才能形成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克服科学探究中存在的形式主义

实验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不是说物理学中的每一个规律都“应该”直接由实验总结出来。科学探究不一定都要动手做实验,只要包含探究的若干要素就是科学探究,从而克服教学时科学探究中的形式主义。

(四)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物理学的发展不仅要成为自然学科的带头学科,还要与其他科目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物理教学要改变学科本位思想、改变“单兵作战”的状态。 “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能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得出物理结论”,都体现了物理科目需要具备:应用数学工具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育能否给人一种关怀,采取何种教育方式也将制约教育的实际成效。以功利主义为前导的应试教育仍然是教育的主流,物理教学在应试教育的机制下,认为学习物理就是解题,忽视了相关的人文知识的传承,偏离了教育的“生命”意义这一正确方向。物理教学改革要克服由应试教育带来的评价弊端,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参考文献:

[1]张正严.清末至建国前物理课程标准演变的管窥.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5-5-62.

[2]教育部.全日制義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3]杨天明.走进高效课堂—和高效课堂建设者对话.定西市安定区教育体育局.2012-3

[4]刘晓东.从裹脚到儿童教育.中国教育报2007-5-31-9.

[5]课程教材研究所.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物理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6]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7]叶澜.关于素质教育是什么的再认识.人民教育2007-2-18.

[8]付先锋等.运用原始物理问题培养中学生物理能力的研究.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6-6-2.

[9]洪林旺.新课程-新理念-新评价.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4-12-20.

[10]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甘肃省教育科学 “十二五” 规划课题“新课程实施的背景条件、实施办法、策略研究”之成果,批准文号:GS[2013]GHB0246

猜你喜欢
教育改革背景现状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