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言在2014年9月15日《海南日报》撰文指出:均衡教育资源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2除以2等于1”的表面上均衡算式,不是为了“拆东墙补西墙”的政绩考核、面子工程;而是要实现“1加1大于2”的整合效应,在全局层面上,实现“在发展中均衡,在均衡中提质”的步步高。能做到进步的均衡,而非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的均衡,不仅是直接考验我们均衡教育资源成效的试金石,更应是我们落实这项工作的指挥棒。只有以“优质+均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的改革举措才能够找到凝聚社会共识、获得广泛支持的最大公约数。
这便对校长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校长们更加深入课堂,成为掌握教育规律、了解师生需求、熟谙教学业务、“阳光”校园管理的带头人、内行人,和师生见得上面、说得上话、交得上心、办得上事;也需要教师们拿出更强的责任感、更强的事业心,与时俱进,根据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与不同的老师们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当然,要实现步步高的教育均衡,家长们的责任也非常重大。不仅需要他们从思想上打破根深蒂固的望子成龙观念;更要在实际生活中,不以牺牲孩子的快乐生活和健康成长为代价,而成为“择校难”“择班热”的助推者,成为嘴上喊着素质教育、脚下“追星”应试教育的纠结人。
对于教育主管部门来说,要为教育的均衡与优质同步提供机制上的“后勤保障”,也有诸多的工作需要细化落实。比如改变以往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的评价体制,由第三方评价机构如“家长委员会”等,对学校的教育质量进行考评;出台能调动教师积极性的政策作保障——同等条件下,越是条件艰苦的学校,校长和教师的待遇越高;学生综合素质考核提高的幅度越大,校长和教师的绩效考核奖励越高等。
只有政府、学校、家长多管齐下,教育的均衡優质发展才有望摆脱诸多本不应有的利益驱动,释放出教育“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