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炳良
【摘要】在提出城乡发展一体化之后,我国的城乡规划体系必定要进行相应的变革。我国尚处在转型期,城乡问题明显,社会的发展观也产生了变化,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也持续提高。在新形势下,应当通过重新审视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对我国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进行分析。
【关键词】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
目前,通过城乡规划的正确引导,一些中等城市的规划建设突飞猛进,由原来的一个中小城市正逐步发展成一个环境优美、交通方便、经济发达的中等城市。城市的健康发展,城乡规划功不可没,城乡规划管理对于城市发展更是发挥了非常巨大的作用,但也有不少的问题和矛盾急待研究和解决。
一、对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发展的认识
1、城乡规划体系和规划范围的变革
推进我国的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首先应进行规划体系的变革。传统的城市总体规划重点进行中心城区的规划,城镇体系规划仅仅涉及到发展规模预测、职能分工和发展方向的定位、很少进行全县域统一的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虽然是全县域统一规划,但由于仅仅侧重于土地类型划分,用地预测等方面,对土地利用和规划管理方面力度不够。因此,应该创新城乡规划体系,进行覆盖整个行政地域的城乡统筹规划,把广大乡村和城镇的规划建设纳入总体规划,扩大规划范围,为乡镇和农村地区的发展提供规划指导和用地控制,从而成为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的主要依据。
2、土地所有权和土地规划利用的变革
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工作,都要落实到具体的地域上进行。在当前城乡土地所有权归属不同的情况下,进行一体化规划管理的可操作性不强。因此,应该在城乡规划过程中,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在保证土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土地的使用必须依照城乡总体规划进行统一合理的利用和管理。集约利用乡村和城镇的土地资源,做到城乡土地利用规划地域全覆盖,并进行城乡统一的用地审批和监测,严格制止各种乱用土地和浪费土地的集体和个人行为,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的合理集约利用,为城市空间的外向拓展预留充足的发展空间。
3、实施城乡人口一体化管理
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应该有助于人口的合理转移和有序流动。对行政地域内的广大城镇进行统一的等级划分,确定各城镇未来的人口发展规模,并制定积极的产业政策和配套政策,推动人口剩余劳动力稳步有序地向城镇和各级城市转移。改革户籍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按照居住地登记户口的制度,消除戶籍歧视,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引导劳动力在城乡间的自由流动,促进城乡就业的一体化。
4、促进城乡产业链的关联和协作
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能够以全局的视角评估规划地域各种优势,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挖掘内在潜力,促进城乡产业的互补与共生,构建城乡联系密切的产业体系。要立足于城乡的各种资源优势,建立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条,充分利用当地的农产品和各种生产要素,进行城乡产业间的协作互补与配套,构建科学合理的产业生态链,充分发挥各村镇的比较优势,产业互动,以城带乡,以工哺农,带动广大农村地区的快速发展。
5、引导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有效衔接
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就要充分考虑联系城乡的交通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应该建立便捷的交通系统和顺畅的要素流通渠道。改变以往规划中只重视城区交通建设的现象,建立覆盖城乡的交通网络,促进基础设施的有效衔接和合理利用,让城乡都能便利地享受现代化的成果。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实现各村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配置,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
6、维护农村良好的生态环境
进行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可以合理利用广大农村地区的各种生产要素,优化布局农村的工业和乡镇企业,集中处理垃圾和三废排放,维护农村良好的生态环境。设应该尊重和悉心呵护自然环境,继承村民们尊重周边生态环境,与之共存的传统思想,在新农村的建设中遵循落实构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统筹安排分散的乡村工业,适当集中布局,统一集中处理各种废弃物和生活垃圾,维护农村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实现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的方式
要改变目前城乡分割的规划管理体系,建立一体化的城乡规划管理体系,需要变革原来的规划思维,整合现有的各类规划,扩大原来规划区考虑的地域范围,深化各类规划的规划内容,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并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格局。
1、建立覆盖城乡的地域规划系统
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原则,完善城乡规划体系,改革城乡规划编制办法,从规划上将农村和城市发展一起统筹考虑。改变目前规划中只侧重城市建成区的习惯和规划弊端,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尽快建立城乡统一的规划管理体制,并由城市政府统一执行管理权,统筹规划安排整个行政地域,实现城乡规划和管理的一体化。积极开展城乡统筹规划,把整个行政地域看成一个相互联系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把它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考虑,优化城乡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配置和开发利用,规范广大农村地区的土地利用,实现土地的集约化高效化利用。要重视研究和制定有关城乡协调发展的各项政策,统一规划城乡人口分布,
产业构成,用地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特别要加强村镇的规划和引导。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规划建设中心村,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和人居环境建设,加强村庄整治和农用地整理,积极进行空心村的改造,重视城乡之间的交通衔接和基础设施共享,建立城乡之间要素流动的快速通道。
2、城乡土地制度适应城乡一体化
在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下,城镇土地属于国有,土地的开发和利用一般可以按照规划进行,而乡村的土地归农村集体所有,规划则成为强加的干预手段,乡村建设就必然成为农民在自己土地上自行其事地盲目建设,土地利用混乱。因此,应进行城乡土地制度的变革和创新,农村土地的使用权必须纳入政府的统一管理框架之下,接受政府和规划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农村土地的开发利用必须符合城乡统筹规划的要求,逐步规范农村的土地利用,实行城乡土地的统一规划管理。
3、充分引进现代科学技术
我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时期,城市建设规模浩大,对土地的需求很强烈,另外,农用地乱圈乱占的现象比较严重,土地利用比较混乱。GIS 和 RS 为我们提供了非常有效的技术手
段,通过地图化和空间分析可视化的形式,为我们提供城乡规划管理所需要的快速查询、分析、统计、辅助决策和动态监测的手段和方法。因此,应积极引进各种先进的科技手段,如现代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网络共享技术等,加强城乡规划管理的动态监测,及时制止各种违反规划的建设行为。实现城乡规划管理的智能化动态监测。
结语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已成为必然趋势。对于城市规划管理的过程,要正确把握好规划管理权下放及统一的联系,完成城市规划与管理的有效连接。
参考文献
[1]李经帮.漳州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路径与对策[J].中国国情国力,2011(07)
[2]吕慧芳.对城乡一体化管理的认识与思考[J].山西建筑,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