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铁站区的功能定位与布局研究

2014-10-21 20:07邓凤庆吴昆健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4年32期
关键词:实例分析功能定位构成

邓凤庆 吴昆健

【摘 要】文章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和总结,简要地阐述了城市功能定位及体系构成,从中针对高铁站地区功能定位与布局原则及需要考虑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结合项目实例加以论述,旨在为大家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高铁站区;构成;功能定位;布局;实例分析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增多,高铁的建设随之加快,高铁站周边片区的规划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在高铁的建设过程中,高铁站地区功能定位偏差,成为众多专业人土的焦点话题。因此,探讨高铁站地区功能定位的原则及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探讨了高铁站功能定位的原则及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加以分析。

1 城市功能定位及体系构成

城市功能主要是指城市在一个国家或区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活动中所具有的能力和所起的作用。城市功能定位则是根据城市发展的历史现状基础与区域发展条件等确定的。由于现代城市功能是综合性、多元化的,因而对于城市功能定位应从多维的角度分析,形成城市功能定位体系。城市功能定位体系主要包括空间定位、职能定位、产业定位、形象和特色定位四个方面。

空间定位,即功能定位的空间性,是在不同空间尺度上确定城市的区域地位及空间势力范围。不同城市功能影响的空间尺度有差异,通过城市功能尺度分析,可以合理确定城市的区域地位和等级。

职能定位,是通过科学对比测算,合理确定城市职能体系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尤其是支撑腹地区域发展的重要职能和大尺度范围的专业化分工。

产业定位是确定城市发展重点产业和潜力产业。主导产业选择是产业定位的重要内容,但产业定位不仅包括选择主导产业,还需要与城市发展潜力、产业发展导向等有机结合起来。

特色是城市灵魂。特色定位是对城市内在个性精神的提炼。城市形象是城市丰富内涵高度提炼性形象表达,是城市的品牌也是城市的象征。

2 高铁站地区功能定位与布局

基于城市功能定位理论和高铁站地区发展特点的思考,高铁站地区的功能定位应在分析所在城市区位以及未来承载的功能基础上,依据现状影响因素对高铁站地区进行全面的定位。分析区域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挖掘出高铁站地区发展潜力和竞争优势,为高铁站地区合理的功能定位提供坚实的支撑。

(1)城市需求

1)优化城市产业结构,提高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需要。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区域中心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蓬勃发展,与此对应的是城市功能由生产型向管理型和服务型转化,即以工业为主的城市产业结构逐渐向以服务业为主演变。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老城区受现状制约,要想在复杂的现状中规划布局城市新功能、布局新产业,所需成本比较大,因此城市往往选择城市外围地区,借城市重大历史事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新城区或城市副中心,承载城市新的功能,发展新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高铁带来的人流主要是高端要素流动,因此高铁站地区应重点发展金融、保险、总部经济、旅游等现代服务业,进而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增强经济实力。

2)城市发展空间拓展的需要。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产业不断涌入城市,致使城市空间日趋饱和。为解决城市拓展扩张所带来的人口膨胀、交通拥堵以及日益频繁的商业商务交流,加强区域间联系,建设快速便捷的轨道交通成为了迫切的需要。

(2)地区现状

现状研究重点分析高铁站地区的产业发展现状和空间现状。其中产业现状,主要是研究高铁站地区产业构成、产业发展主要特征,并依据产业发展规律和政策导向对现状产业进行评判,以此来确定高铁站地区产业是否需要调整优化;空间现状主要分析土地利用现状以及开发强度,以此衡量空间来承载力。如乘坐高速铁路出行主要以商务和旅行活动为主,使得高速铁路与城市高端服务业密切相关,这影响着高铁站周边片区的用地功能。

3 实例分析

3.1 案例一—广州南站

3.1.1项目概况

广州南站位于广州市番禺区,整体规划范围:36.16平方公里核心区范围:4.5平方公里。包括商业贸易、商务服务、专业会展博览和休闲旅游四大主导产业;布置了公交枢纽、长途客运站、城市轻轨等各种城市公共交通方式,为复合型综合交通枢纽。

3.1.2项目功能定位

3.1.2.1 功能定位的思路

(1)注重功能的紧凑和土地使用的混合;(2)圈层式辐射发展模式;(3)呼吸的开敞空间系统,利用基地水系与山脉构建生态基底与水系网络,通过绿化廊道与城市公园节点相联系,形成“蓝脉绿网”的生态框架;(4)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广州南站将建全国最大地下城。(5)打造1km岭南时尚水街,强化步行、立体交通和公共交通发展。

3.1.2.2 总体功能定位

为交通枢纽综合服务区、城市商业次中心和复合型的城市生活空间。由于地处区域复合型交通枢纽的特殊性,片区承担了区域和城市的双重功能。

(1)区域功能:交通枢纽服务区。

(2)城市功能:城市商业中心、复合型城市生活空间(主要包括商贸中心、文化中心,东、西部商务中心、岭南水街、休闲文化和总部办公等功能。(

(3)总体发展目标:逐步实现从对外集散型场所和生产基地向新型城市商业次中心转变,建成一个广州地区综合性现代服务业聚集地段、一个广州城市门户形象区,开辟和谐生活社区空间。

3.1.3 规划目标

(1)近期目标:交通枢纽服务配套区

高密度的人群活动为发展公共服务、商业商贸活动提供了可能,近期发展方向是对片区城市面貌的提升,生活服务配套的完善,围绕交通枢纽这一核心职能,衍生公共服务、生活配套等职能。

(2)远期目标:城市商业中心

构建广州站商圈,实现交通枢纽向经济枢纽的转化,远期发展成为广州的城市商业中心区;综合发展商业、商务、商贸、展示、商业物流、生活服务配套等功能;承担城市南部新建生活区的服务功能。

3.2 案例二——济南西客站

3.2.1 现状概况

济南西客站地区位于济南市西部,距主城区中心约10公里。规划范围东到二环西路,西到京福高速,北到小清河,南到腊山分洪河,面积约26平方公里。

3.2.2功能分析

作为区域中心城市,济南市在区域职能分工体系中,更多地承擔现代服务功能。根据国际先进大都市发展经验,区域中心城市承担现代服务职能,而现代服务业在中心城市的聚集和发展是推动中心城市扩散,建设快速轨道交通,形成区域金融、贸易、科研、文化、商务中心等重要因素。

3.2.2 功能定位

(1)空间定位。定位为城市新中心,通过发挥西客站地区的枢纽转换作用,将高铁带来的知识、技术、信息等要素转化成推动山东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城市新中心,即西客站地区通过发挥集散功能,将成为现代服务业新的聚集点。

(2)职能定位。以发展枢纽经济为导向,集金融服务、总部经济、会展展览、商业休闲、居住等多职能于一体。

(3)产业定位。以发展金融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的总部经济、信息经济、专业化服务业作为其主导产业,以会展酒店、商贸休闲为辅助性产业,以房地产为基础性产业。

从以上两个案例中分析可知,高铁站区功能定位与布局对于城市周边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将成为未来城市人流集散地和公共活动中心,而将商业服务和酒店、办公等功能通过立体化模式纳入高铁规划中,必然使得其城市朝着多元化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缉宪.高速铁路对城市空间演变的影响:基于中国特征的分析思路[J].国际城市规划,2011,26(1):16-23.

[2]潘涛.对高铁客站综合交通枢纽地区规划与建设的思考[J].华中建筑,2010(11):28-29.

猜你喜欢
实例分析功能定位构成
财务管理在企业内控中的功能定位及实践核心思路分析
依托行业协会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引导性设计在公共设施领域的应用研究
多种地质找矿手段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以实例分析
齿轮油的构成和分类
物流信息平台
浅析铁路通信传输的构成及实现方法
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布局河北文化发展新常态
研究国企改革下的功能定位与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