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I英语教学对医学生医学伦理素质培养的实践设计

2014-10-21 20:08赵婕
科技视界 2014年36期

赵婕

【摘 要】面对纷繁复杂的医学伦理问题,医学伦理素养的培养对医学生而言显得尤为重要。而作为人文通识课程,大学英语对医学生伦理素养的培养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提供了以CBI教学模式对学生医学伦理素质培养的实践模式,佐证了大学英语教学对医学生伦理素质培养的功用。

【关键词】医学伦理;医学伦理素养;CBI英语教学

“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著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这是中国医学生的誓言。[1]这是我国医学生的誓言。细读此誓言,全面概括了一名医生所应具备的意志品质(不辞艰辛,执著追求),学术风貌(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更重要的是指出了医学生应有的“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为……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需要注意的是,既然作为誓言了,那么其就等同于对所有医生的要求,是每个医生必备的良知与情怀。如果每个医生都具备这样的人本信念,那么现实中的医疗伦理难题就不会那么棘手,医患关系不会剑拔弩张到有些医生都不敢站上手术台的地步了。当然,不能把这些难题和矛盾的出现责任都归因于医者。经济转型期社会价值取向的变化,医疗体制改革,现代医学技术的革新,都成为了医生伦理价值信念的模糊、偏离甚至沦丧的推手。因此,加强医学生在校期间的医学伦理道德素养培养是势在必行的。

1 医学伦理学科现状与需求

目前,医学生在校时的医学伦理知识学习主要是通过医学伦理课进行的。医学伦理课程教育目标一是传授医德基本理论,二是帮助医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医疗实践中的各种伦理道德问题。另外,医学伦理学要让学生理解:医学伦理道德不仅表现在对待病人的态度和行为上,还表现在医学研究、发明、创造的道德约束,对待人体科学的严谨态度等方面。[2]没有医学伦理学理论学习内化为医学生的自觉伦理意识和判断,那么我们造就的医学生要具备医者良心和高尚的医德只有在医学实践中去获得。在此之前,他们的医学伦理素养必然是匮乏的,可能还需经过惨痛的代价才能获得。尤其在棘手的医患关系处理上,没有高度的医学伦理自觉,很难做出最合理的伦理判断。另一方面,当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动摇了传统伦理观念。人工受孕,堕胎问题,以及克隆技术、器官移植等技术的不断更新对传统的生命伦理、家庭伦理、社会伦理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因此,医学生也必须在具备恒定的医学伦理观的基础上,更新伦理评判与思索能力,再次,经济转型时期所出现的利己主义,利益至上主义也影响了众多医学生的伦理价值取向。而在医患关系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话题的今天,中国医学生尤其必要树立正确的伦理观,从而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人本论”为核心的医患问题处理方法。中国从 1981 年开始开设医学伦理学,然而还有不足之处。首先医学伦理学课时偏少,总课时为 30 学时左右,不及美国、日本的医学院校同类课程学时总数的 1/5。此外,根据笔者对100名临床医学生的访谈,65%医学生认为这只是一门思想道德课,有点讲高调,案例分析少。而60%学生则对医生职业的选择是出于待遇高而非职业信仰。55%的学生对热点医学伦理问题茫然不知。这一现状说明医学伦理教学的作用并无充分发挥。为了塑造有正确的医德认识和人格,具有高度医学伦理判断力和解决复杂医学伦理问题能力的医学生,高等医学院校的医学伦理道德教育改革刻不容缓。

2 CBI英语教学特点与医学伦理教育的契合与促进

2001年,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发布的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在医学教育过程中必须加强文、理、医渗透和多学科交叉融合,把医德和医术的培育结合起来”。学生医学伦理素养的培养需要各个学科的融合和共同作用,尤其是公共通识类课程更是除了专门的医学伦理课程以外进行医学伦理素养教育的主阵地。大学英语面对的是大一、大二学生。是学生受到医学伦理启蒙的第一站。但在传统的以“讲解-练习-听说”为主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索,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和不断重塑自身知识架构的能力。这种被动教学文化是难以与医学伦理学课程互补,发挥“转识为德”的作用的。而CBI教学恰好能弥补传统英语教学之不足。

CBI教学模式(Content Based Instruction)即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模式,之所以被称为以内容为依托,是因为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学科内容为中心,而不是以单纯学习语言知识为中心的。CBI教学理念将语言教学基于某个学科或某种主题之上来进行,通过学习学科知识,以及与学科有关的主题来获得语言能力。它包括四个主要特征:(1)以学科知识为核心。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是在学习各种学科如经济,文化,地理,历史等过程中通过大量的输入习得的。(2)使用真实的语言材料,完成真实的任务。(3)习得新的信息。(4)学习内容和课程安排要符合学生的语言程度、认知和情感需要,并适应他们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和个体兴趣。

由于CBI教学重视的是思维方法与方式的训练,学生的学习重点由单纯的语言学习转移到获取与具体学科相关的语言材料的过程上。在完成获取大量信息的过程中,他们的分析,判断,归纳,等思维的基本能力得到极大的锻炼,并在此过程中,获得对社会与人类根本理解,从而有助于形成对公正、公平原则的深层理解,认识医学伦理问题的复杂性, 重视生命世界的多样性,形成对医学伦理问题的科学看法,具备伦理敏锐感,宽容度,掌握普世及医学伦理价值观及正确对待和处理复杂的医患关系的能力。

3 以CBI教学进行医学伦理素养培养的实践

笔者所作的实践对象为浙江某医科大学2012届三个大学英语教学班。教学实施进行了两个学期,每周的教学时间均为4学时。其中CBI教学时间占30%。由于医学伦理素养是基于普通概念的伦理学基础之上的,医学伦理本身涉及多门学科,因而学习内容在医学伦理的框架中将嵌入各学科与非学科内容,从而在全面发展学生人文素养的基础上,提高医学伦理素养。内容将涉及伦理学、医学、生物学、社会学、历史、哲学、文学、电影、舞蹈、音乐、美术、书法等各学科。每2周学完一个主题伦理问题。

在学期末,笔者对学生进行了伦理学测评以及面谈,访问,确定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感有了极大的提升。对伦理难题的处理能做到尽量从公正原则出发客观思考。同时对医学伦理学科也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当然,由于实践时间并不长久,学生的伦理水平还没完全达到理想程度,还需要在专业医学伦理课以及后期医学实践中,进一步提高深化。但笔者相信,如果坚持此实践,大学英语课程对学生医学伦理素养的提高是有深远的意义的。

【参考文献】

[1]丘祥兴.医学伦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55.

[2]陈小平.试论渗透性医学伦理道德教育主体目标责任体系的构建[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8).

[3]Stryker,S.&B. B.L.Leaver.1997.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i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M].Washiongton: 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1989.

[4]Joy de Leo. Learning for a Peace and Sustainable Future[M].London:Everyman,1993.

[5]Spolsky,B. Educational Linguistics: An Introduction [M].Rowley, Massachusetts: Newbury House,1978,2.

[責任编辑:薛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