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千
【摘 要】经济的发展是依靠科学技术的大变革来推动的,科学技术的进步提高了企业的生产力、改善了企业的生产方式、促进了企业对资源的利用、最终推动了经济快速稳定的增长,然而在这一过程中,科技进步通过改变企业的生产模式、消费者的消费结构、企业的竞争方式,导致了企业之间收入水平产生差距,这种差距正在逐步扩大。
【关键词】科技进步;生产模式;竞争方式
科技革命往往都会引起各行业间发展要素的改变,因此对劳动者、生产工具、劳动对象以及企业的管理和组织方式,这几个发展要素的基本面带来了巨大变革。“创造性毁灭”是经济保持稳定发展的前提。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随着高科技产品慢慢融入生活,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需求结构都随之改变,产业的发展方向也逐渐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而收入也在不同的行业和企业之间拉开了差距。
1 科技进步引起收入差距的传导机制
1.1 科技进步改变了生产模式
生产模式是由劳动者、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三个要素组成的。科技进步通过改变这三个要素提高了企业的生产力和扩大了企业的生产规模,因此引入先进技术的企业发展差距将会拉大,企业的利润水平会得到提高,不同企业从业人员的收入水平也将扩大。
科技进步在以下三个方面的体现:
(1)劳动者素质的变革。科技教育提高劳动者科学技术水平和劳动技能,使劳动力在产业间发生转移,使得“蓝领”减少,“白领”增多。科技进步促进了用“脑生产”方式的根本革新与“用脑生产”相适应的是“知识”潜代“劳动”。
(2)生产工具变革。生产工具的重大变革,提高了工人的劳动效率,增加了劳动总量,常常会带来社会生产力的飞跃。电子计算机的出现,部分取代并增强了人脑的功能,使人们得以摆脱大量繁重的重复的脑力劳动。
(3)劳动对象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革。科学技术进步使得一些废弃物可以被重新使用,提高效率,扩大了劳动对象的使用范围。
科技进步引起的生产方式的转变带来了生产力的改变,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一旦拥有高新技术就成为了企业的竞争条件,生产力差的旧产业必然会走向衰退,资金将会在新旧企业之间重新分配,并且流向效益最高的企业。
1.2 科技进步改变了消费模式
科技进步使得生产成本的缩小和效率的提高扩大了企业的生产力,经济体会更倾向于消费便利廉价、高性能的产品和服务。在分工与专业化的不断深化中,科技和服务渐渐地融入到各相关行业中,由于服务业具有难以模仿、难以竞争以及能够可持续创造价值等特性,随着科学技术逐渐融入到金融等服务行业,1978年我国的第三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23.9%到2011年的43.4%,产业结构逐步向第三产业发展。基于以前人们对于物质服务和产品的满足,现在消费更多追求的是非物质性需求,并且带动着产业结构随需求升级而改变和升级。因此收入差距演变机制可以表示如下:“投资不平衡流动→生产力水平和产品性质→行业产值和消费模式变化→行业产值→投资倾斜重化→行业生产能力差距扩大→收入分配→收入差距扩大”。
基于静态的角度:一方面,全国科技力量和科研成果为发达地区和具有优势条件的大城市所垄断;另一方面,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要素禀赋,落后地区的要素往往被廉价用于发达地区。
基于动态的角度:科技进步通过对生产资料和生产方式的改变引发产业结构的变化,因此出现新旧产业的替换新的社会分工由此出现;科技的进步通过对劳动者的作用,在知识社会生产要素价值发生变化和内涵的延伸,使知识成为资本,给有稀缺性知识和技能的人和企业带来了竞争优势,从而成为了资本拥有者,获得了更高的收入;科技的迅速发展不仅增加了旧行业推广和利用科技成果的成本,而且其时滞效应又加大了旧行业实现赶超战略的难度。
1.3 科技进步改变了行业间的竞争方式
随着知识社会的到来,人们对于非物质服务和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消费结构的改变使高新的技术主导的产业呈现出向国际垄断阶段过渡的趋势,这些垄断的产业往往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较大的收益。行业垄断是直接造成行业间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依靠对科技资源的占有和行政特权,垄断行业往往都最先拥有使用高新技术的特权并采取非市场化手段攫取超额利润,高新技术专利建筑的资本壁垒和高新产品的市场壁垒阻隔了其他行业的介入,并引致了行业收入差距的产生。高利润行业的职工能够领取更高的工资。与竞争性行业相比,垄断行业职工收入水平普遍较高且增长较快,收入决定机制的不同导致垄断行业比非垄断行业获取了更高的“溢价”。
1.3.1 市场壁垒
对于落后的产业因为缺乏相应的科技水平,在产品功能和服务品质上难以满足居民的需求,而且社会消费品供给结构更落后于拥有技术资源的企业,如此高筑的市场壁垒使得缺少高新技术的企业很难在与之竞争,而市场垄断则会加剧企业之间的收入差距。
1.3.2 資源垄断
现代科技发展的过程中最优的资源配置和先进的仪器设备都是必不可少的发展条件,这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城市往往都具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来购买科学技术的发展的材料和技术模仿创新的的消耗。科技进步通过改变了行业原本的生产方式,提供的高新技术产品与服务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因此人们更倾向于便利的产品使得货币选票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对于资源的垄断在研发和运用技术的时滞性使得旧的产业来不及调整生产策略,从而在竞争中失去优势走向衰落,收入会重新被分配。
2 引导科技进步与收入差距的契合
随着经济增长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资本原始积累的推进和市场机制作用必然会促进收入差距的扩大和社会贫富两极分化。在收入差距扩大的过程在中,政府必须要通过适当的干预来控制这种趋势的发展,将收入差距控制在社会政治可承受的区间内,从而在科技创新的激励与贫富差距的控制之间寻找一个均衡点。
2.1 完善科技管理体制
政府加强公共服务职能的执行,推进落后地区政府对科技研发和管理机制创新,按照要素禀赋的差异,鼓励针对性的科技发展,并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此来升级地区的产业结构,扩大消费结构,改善生活方式,平衡地区的收入差距。
2.2 教育机会和人才流动机制
鼓励人才援助低收入地区,促进落后地区的教育和科技研究,政府也要提供给迁移人口在迁入地得到必须的福利保障,人才流入使得低收入地区能有效利用本地区的潜在发展水平提高收入,从根本上改变落后地区科技水平低和收入少的局面。
2.3 扩大公民对生活方式的选择权利
在市场经济下社会必定要实行多元化的生活方式。扩大公民对生活方式的选择权利,寻求多元化生活方式的选择与收入差距相适应,使每个人对自己的收入水平都存在最公平、最满意的感觉,从而整个社会的收入分配状态也处在最满意的公平水平之上。扩大公民对生活方式的选择权利需要社会的宽容和政治的宽容,以及人们的自由选择权利,即某种稳定和谐的制度可以是一种收入水平存在一定差距的制度,这也是一种有弹性有差异的分配制度。
【参考文献】
[1]袁海霞.从生产力不平衡结构看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形成机制[J].兰州学刊,2008(1):56-59.
[2]纪玉山,张洋,代栓平.技术进步与居民收入分配差距[J].当代经济研究,2005(5):55-58.
[3]伍装.非线性发展论[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147-149.
[4]叶立新,杜玉兰.试论消费结构升级[J].当代财经,2005(4):28-30.
[责任编辑:杨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