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柯 韦浩 程佩瑶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步入了科技化的时代,不同的领域均对自动化技术进行了广泛的运用。同时当今社会下的机械工程对自动化技术的运用也已普及化。本文将对机械工程中自动化技术的运用、发展的前景、自动化技术的现状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运用;现状;前景
目前我国大部分领域其运用的技术均是自动化技术,随着我国机械工程不断的发展,将自动化技术运用到机械工程中,可提高其生产的水平,促进经济快速的增长。这种方式符合我国的国情以及现代生产的规律。我国的机械工程从自动化转向高度集成化,因此对自动化技术有着严格的要求。我国目前的机械行业正处于发展阶段,人们对机械行业中的自动化技术正予以创新以及发展,并努力的引进、借助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新制造技术的开发,但是由于我国机械自动化的水平较低,因此必须加快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并且将其广泛以及科学的应用到机械工程中去。
一、机械工程对自动化技术应用的现状
目前我国机械工程在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方面与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较,有着明显的差异,我国在这方面的应用正处在自动化的单子以及刚性阶段。其与发达国家具有明显差异的原因,即因为国外的发达国家已经对自动化技术运用的智能性、集成性以及柔性予以实现。而我国大部分的企业,在对机械工程生产管理中的自动化利用的管理模式相对传统,并且极其落后,国外的发达国家则对管理的信息化进行了有效的实现,并努力的升级以及创新生产模式、组织以及工业管理。同时由于我国的才人管理相对落后,在管理方面缺乏科学性的机制,大多数的才人是都一些理论型人才,而具有牢固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操作能力的人才极其少。同时在机械设计的方面,我国暂时做不到快速的更新,设计的能力也有所欠缺。在数控加工以及工艺水平上任处于低级阶段,无法对先进的一些技术手段予以掌握,例如复合加工。因此我国对自动化技术应用在机械工程中存在着较大的问题,而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高新人才相对缺乏、技术极其落后、应用的范围较小等是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工程应用中最为突出的问题。
二、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随着机械工程的发展,其机械工程中自动化的应用正逐步靠近敏捷化、智能化、虚拟化以及集成化,从而使得机械工程出现了重大的转变。根据信息技术,来将不同的技术、材料以及信息聚集在一起,从而达到机械工程其制造全过程的整体优化,使得技术功能以及技术的经营能够双方面的集中再一起,即为计算机集成制造。自动化技术应用的智能化对工程制造的過程有着严格的要求,它要求必须进行相关的智能活动,例如分析、判断以及决策等,并对安全性以及友好性予以强调。而对环境的要求则是不能对其进行任何污染,同时节省能源以及资料并回收,对协作与竞争提倡合理性。自动化技术应用的敏捷化有利于企业对市场信息及时的掌握,对生产的灵活度予以增加,从而将生产效益以及质量进行提升。而自动化技术应用的虚拟化,则可将在制造中出现的一些情况进预测,从而保证产品制作成功,降低制造的成本。
三、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前景以及趋势
(一)自动化发展的趋势
自动化技术具有不断变化、进步以及创新的发展趋势。同时它会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逐渐的具备了高科技性以及创新性,并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也变得更加的广泛以及全面。机械工程中在自动化技术的运用则会对其环保予以重视,利用的材料、技术以及设备均具备环保性质,从而促进了自动化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随着我国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机械工程中的自动化技术逐渐倾向于信息网络化,对于地域的限制而言进行了有效的打破,其发展步入了广阔的空间。然而今后的机械工程发展的趋势是自动化技术与传统制造技术、信息技术、现代系统的工程技术以及管理技术的有效结合。
(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前景
社会的竞争不管是我国还是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而言都极其激烈,因此自动化技术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根据社会对质量的不断要求,要想制造出更好的产品,就必须对机械工程技术进行改进。同时可通过对自动化技术的运用来提升产品的质量、降低劳动的力度以及适应社会的变化。因此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前景具全球性以及国际性。
四、结束语
随着全球不断的进步,市场的激烈的竞争力。因此必须将我国的机械工程中的自动化技术进行不断的研究与应用,才能将其技术能力予以提高,从而我国与国际自动化水平才能够更好的进行接轨,同时促进我国机械工程的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刘力.浅谈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历史[J].中国化工贸易,2014,(10):101-101.
[2] 历超,扈静霆,周洁等.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6).
[3] 王建.对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有关问题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19):765-765.
[4] 费东旭.基于机械工程中自动化技术的研究[J].房地产导刊,2013,(4):11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