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登华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课程改革犹如一股春风吹遍布全国各地,也吹进了偏远的大山。课程改革对于山村教师来说简直是个“稀客”。山村的教师捧着崭新的课本,心中茫然了,如何将这次“革命”进行到底?只觉肩上的担子沉沉的。但也不能放弃啊!路,再难,也得走下去。
眼前的这担子如何挑起,还得审视一下所面临的问题。山村小学里寥寥无几的老师还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师范毕业生,还有部分是初中毕业生,进了中师函授班而转正的。他们知识老化,思维空间狭窄,接受新事物缓慢;他们仍保留中国封建时代里“棍棒出人才”的落后教学方法。这些因素阻碍了新课程改革前进的步伐。
如果不突破“教师”这一道防线,我看改革只能是一句空口号了。首先要从“转变老师观念”这个切口下手。因为教师的思想观念在在整个改革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决定着课改的前程和命运。目前,山村小学仍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转变观念是一场严峻的斗争,老师必须树立坚定的信心,摆脱陈旧思想的束缚,把紧闭的思维打开,以全新的态度迎接新事物。其次,教师要不断“充电”。观念转变了,知识不够也不行。采取不同方法学习新知识势在必行,时刻保持“学习、学习、再学习”的良好态度。再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山村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教师严重缺编。一个老师教一个班,一个老师教几个班的情况很多。为了让老师有更多的精力做好课改工作,必须减轻教师的负担。最后是重新认识师生关系,要把教师“唯一论”抛到九宵云外。“教师教、学生学、教师满堂灌”的陈旧思想要坚决铲除。“严师出高徒、棍棒出人才”的理论必须斩草除根,重新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信息闭塞也是课改进程的一大因素。新信息无法即时进入,学校图书老化,导致教师知识更新困难。这就需要学校领导多组织教师到先进的实验点“淘金”,还可以请专业人才到校内做新课程理论传授,在校内多开展教师交流、讨论活动,让老师之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除此之外,教师征订报刊也是弥补信息闭塞的好方法。
外出学习,请专家传授理论,购买图书资料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山村学校的经费短缺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因此,学校领导除了争取上级拨款外,还应该采用多种途径选集资金,为课改铺平道路。
教师、学校的问题解决了,学生、家长的问题也不容忽视。“读书做官论”在学生家长的意识中早已根深蒂固,家长只作成绩好坏这一把尺子衡量孩子的作为,而且眼光只凝聚在语文、数学的学习上,其他综合科的学习都认为是无用功。除此之外,总认为教育孩子是老师的事,把孩子送到学校就大功告成,其余的就是老师的责任,把自己视为旁观者。这一难题还得让老师来解决,让他们和孩子们一起学习,把观念改变过来,和老师一道将这次课改“革命”进行到底。
總之困难再大,也要想方设法克服,山村没有任何理由落后于时代,学校更没有理由不参加课程改革。山村未来的重担落在这一代人的身上,教育改革的成败就决定了这一代人的未来。新课程的改革为山村铺平了路,指明了方向,在行路的过程中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找准问题的根源,从而彻底解决问题,才能加快课程改革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