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金花
“和谐”,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定义为:配合得适当而匀称。英文中叫做“harmony”,意思是指内心的平静、音律的协调、相处的融洽,以和谐为理念的教育称为“和谐教育”,“和谐教育”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倡和谐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和谐社会少不了和谐的教育,和谐教育离不开和谐的校园,和谐校园离不开和谐的班级,和谐的班级体现为和谐的师生关系,本文拟从加强女中学生早恋问题心理疏导,促进和谐的师生关系发展,从而达到人的和谐发展、教育和谐发展、社会和谐发展。
问题的提出
从笔者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来看,女中学生的早恋问题是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有关于中学生的焦虑问题的研究结果表明,初中女生在对人不安、孤独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等方面均显著高于男生,存在着比男生更为严重的焦虑。女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变化发展较快,往往超过男生,且生理、心理发展不同步更为明显。再加上社会、文化和家庭因素的影响,十几岁的女中学生一般都喜欢看小说、电视、电影、上网聊微信,喜欢K歌,再加上有些地方对网吧和歌厅(KTV)的不规范管理,使得大批中学生涌入其中,在网络这个虚拟社会里接受来自不同方面的刺激,有些歌词有关情爱的描写也对少女的性心理发展起到了催化作用。在文艺自由的今天,相当多的黄色作品流向社会,对青春期的少女影响极大。在学校里,有的女孩子同时与多名校内或校外的男孩保持交往的现象屡见不绝,美其名曰“竞争”。常常使她们更易出现心理困扰和障碍。
早恋类型及教育策略
早恋问题是女中学生心理困扰中较为普遍而又严重的问题,其涉及面较广,既与学习有关,又与人际交往有关。笔者把目前困扰女中学生的早恋问题分为“想涉足型”和“已涉足型”两类。“想涉足型”的困扰主要表现为:有需要,但缺乏正确的异性交往知识;男生或外界干扰;正常友谊被误解;单相思。“已涉足型”的困扰主要表现为:不能正确对待已发生的两性感情,干扰了学习;师生恋;同性之间的爱慕。面对女中学生的早恋困扰,教育者必须全面诱导,及时疏导。
首先,必须正确认识早恋,早恋一般是指人在性成熟后,思想还不成熟,心理尚不稳定,经济还不独立时发生的恋爱行为。尽管这种恋爱行为是不合时宜、过早发生的,可能造成她们学习不能集中精力,成绩下降,可能产生各种烦恼和忧伤,造成多疑、紧张等心理疾病,但它却是中学生的一种情感活动。中学生的情感丰富而不稳定并带有文饰性,她们往往渴望友谊,尤其是喜欢与异性交往,要求亲密、信赖、愉快的内心体验。对于这些,教师或家长应持理解和支持的态度,帮助她们建立正确的友谊观。教育者不要虚张声势,要善于观察做出判断,即使出现早恋,要有科学態度,不能视为邪恶,更不能把其看成是“不良行为”或“下流行为”。
其次,改变性教育观念,加强青春期性教育,现代教育者应用全新的恋爱观和性爱观对女中学生进行性知识和性道德教育,既要让她们正视其性意识的出现,又要教育学生懂得人类的性行为不单是生理本能的冲动,而且要受社会、道德、伦理观念的约束,是一种高尚的社会行为,个体从性成熟到性要求得到满意,其间必须通过合法的婚姻,有一相当长的成熟过程。在青春期由于性冲动引起的心理困扰,只有通过理智和自我来调节。如果发现学生早恋,就公开点名批评或暗示性地嘲讽,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宜导不宜堵,采用个别的谈话方式,真心实意地疏导和调理,不再简单地训斥责备,适宜采用“曲径通幽”的办法达到心理沟通的目的。一位老师和一位早恋的女学生谈心,为避免学生产生对抗心理,老师只字不提早恋之事:“你看,这棵桃树,春天到了,开始发芽了,多好的春天啊,给万物带来了生机!你看,一个芽,以后就是一朵桃花。再以后,就是一个个又大又甜的桃子啊!”“怎么搞的,这里已开了一朵花,哎,开早了呀!现在还没到开花的季节,没到开花的时候开花,是一种不结果的花啊!”女学生听到这里,心里似乎被猛地推了一下。老师又说:“争春,不一定提前表露;早柳提前发芽,但春天刚到,就开始枯黄,飘落;竹笋,春日还把头埋在土里,吸收丰富的水分和营养,后来拔地而起,直冲云天……”老师的话刚讲完,女学生便望了一眼老师,继而低下了头……老师只字不提早恋之事,娓娓而谈,循循善诱,用个别谈心的方式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爱情的真谛,明确早恋危害,努力把爱的萌芽转移到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学习活动中去。
最后,恰到好处的谈心和心理疏导,可以使紧张的师生关系得到缓解,使感情上对立的师生变成相互了解的知己,从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便会极大地提高教育效果,促进人的和谐发展、教育的和谐发展并最终达到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勇.《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分析》[J].青年研究,1999(7)
[2]李百珍主编.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高县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