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
年少的我们曾有过许许多多的梦想,要让自己在人生舞台上有一席之地,尽情地放飞梦之鸽,舞出人生精彩。
今年,和往常一样我校依然进行了大规模的听评课活动,并且增添了很多新元素,來调动老师们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我也彻底改变了自己原来的认识与看法。语文组首先听取了陈老师的课,正是这位文坛才子,让我深受启发,深切领悟到语言文字的文学美、内在美,真正认识到教学语文就是欣赏美,领略美,这种美是其他学科不能具备的,更是无与伦比的美。
陈老师极具文学才华,是我校少有的语坛巨将。听他讲课是一种享受,一种无法用语言形容的美,让人不能不陶醉。他的课堂很朴实,没有花架子,他驾驭课堂的能力真可谓驾轻就熟。他博古通今,广征博引,不是分析,而是让人沉醉在美的文字意境之中。我羡慕的是他的学生之如此幸运遇到了懂语文的“大家”,我也真想天天当他的学生。
我的课堂,似乎只是应了那句“课文只是一个例子”,为了这个例子而讲课,正如上枯燥的数学课一样,总怕学生掌握不好,只有不停地反复地描画这个例子的影像,以文讲文,把文章分解的支离破碎,从而使语文课堂大大地增强了功利性,教师和学生也变得极其急功近利。我们往往是只为了学生能学会这一课的内容,能运用这一课的写作技巧,感悟作者的情感变化等,以应付大大小小的测试和测评。往往在具体的教学中心中没有学生,只是关注言语和文章的外在形态,停留在技巧的表层,没有深入挖掘言语和文章承载的人文因素,没有深度撞击和提升学生的价值观念与情感态度。总之,没有把培养人放在核心位置,只注重了知识传授,而忽略了能力的培养。而陈老师的课,似乎与我们正好相反,讲解课文似讲故事般,让人完全置身在故事中身临其境(我们多数人缺少的正是这一点),切身体验,至于写作技巧等考试点滴,随故事的讲述而进展,不会刻意去追求、强调,体现的是一种无形的渗透,体验的力量,亲历的铭记,自我的消化,我自叹不如。是啊,对照自己,我发现自己的教学太生硬,生怕学生学不会,要反复唠叨很多遍,从而失去了课文的文学色彩,失去了课堂的魅力,更不要说自己的知识储备不能适应时代与语文课堂发展的要求了。教授的过程,很少从学生思考的起点讲起,没有充分的倾听学生,还真是可怕呢。“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之后才会忘我的投入其中,享受无尽的乐趣。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自然,振兴语文课堂的希望在语文教师。好的一堂课,需要很多因素,老师的素质最重要,我们应继续培养读书的习惯,不断从书本中总结经验,提升经验,拓宽知识面,提高教学理论水平。
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备课这一教学的基础之基础,根本之根本。备课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即了解学生的知识底细,明确教学目标,掌握课文的重点内容。我们应注意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不要总做那个“贩卖”知识的“贩子”,把教参书、各种资料上面的知识,以“整取零卖”的方式硬塞给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对教学的构思,对板书的设计,对作业的设置等各个方面,都要融入自己的体会,都要有独创性。
我们应不断探索研究新教法,新课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语文课的工具性特点决定了这门学科靠死记硬背是学不好的,它体现的并不是你明白了多少语文知识,而是一种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着重体现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这种能力的提高,单单靠语文课堂教学又是不够的,在这种教学理念的促使下,我们必须不断地探索尝试新教法、新课型。
我们应在教学过程中,把培养人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时时刻刻思考,教什么才有利于人的发展,怎样教才有利于人的发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和矫正学生的思考方法和表达方法。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活力、有魅力的课堂,才会激起同学们对于语文这门课程“爱学”、“乐学”的情趣,同时,他们的语文能力、素养也会在一种轻松活泼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得到了提高。
我希望迷途的自己和同行,能够抱着“干这行,爱这行”的心态,享受语文的美和乐趣,让我们多一份享受,少一些抱怨,去享受这人间最美好职业当中最美好的课堂,让我们成为一个有智慧的育人专家。我庆幸我是一名语文老师,因为我要在这方寸天地里,和同学们一起寻找美,寻找快乐,享受快乐,做一个幸福的语文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