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体积混凝土地面质量控制施工技术

2014-10-21 20:05田志强王成军李涛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4年36期
关键词:骨料水泥体积

田志强 王成军 李涛

摘要:我国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是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这使得我国人均面积也在不断降低。所以建筑行业在我国发展迅速。而在我国现代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经常应用在高层楼房基础、大型设备基础、水利大坝等建筑工程中。所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就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要求技术会比较高。本研究将对大体积混凝土在建筑施工中的技术及地面质量的控制施工技术进行讨论与分析。

关键字: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施工技术

前言:随着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在不断的发展。而在建筑行业中,混凝土则作为现代工程建筑中重要的地位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由于混凝土结构普遍存在出现裂缝的情况,从而使得建筑的可靠性和耐久性都大打折扣。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是工作人员在施工时的疏忽或者是措施实施的不到位所引起的,从而使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度而产生裂缝。所以,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和施工方法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1.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前材料的准备

1.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对于水泥的准备

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中,由于水化热所引起的温升较高,降温幅度较大。正是由于这种温差的变化幅度较大,从而使混凝土结构容易产生裂缝。所以,在施工前期对原材料的选择要将这一因素考虑进去。在水泥的选择上,则应该选用具有低热或者中热的矿渣酸盐水泥,因为这种性质的水泥能够满足大体积混凝土所要求的强度和耐久性。除此之外,由于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水泥的用量十分大,所以在对水泥进场时的检验工作要加强,保证其质量;并且也要尽可能的减少单位水泥用量。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混凝土中的水化热,从而使混凝土在后期浇筑时所产生的温差可以控制在合格的要求之内[1]。

1.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对于粗、细骨料的准备

对于骨料的准备要尽可能的选择合适的骨料级配,合适的骨料级配不仅可以使混凝土中水泥和水的用量减少,也会使混凝土的和易性大大增加。而在骨料的选择上,粗骨料和细骨料的选择方式不是完全相同的。其中对于粗骨料的选择使用碎石或者卵石都可以,但是其含泥量要尽可能的在工程允许的情况下小于1%,并且大小控制在5mm~20mm之间,其中碎石的最大粒径为40mm,卵石的最大粒径为50mm。而对于细骨料来说[2],其含泥量要在工程允许的情况下小于2%,可以采用级配良好的中砂,并且大小要控制在粒径范围0.15rnnl~5rnm之内,细度模数在2.4~2.8之间即可。

1.3大体积混凝施工对于掺合料的准备

对于混凝土来说,其成分除粗、细骨料,水泥之外,掺合料和外加剂也是必不可少的。而对于掺合料的准备可以借鉴国内外的实验资料和工程实践的结果。其中,在混凝土中掺入粉煤灰是表现效果比较好的一种选择。加入粉煤灰后,不仅可以代替大部分的水泥,而且由于粉煤灰的颗粒是球形的,也起到了润滑的作用。正是由于这种优越的条件,使得其可以很好的加强混凝土的工作性与可泵性,并能有效的是混凝土的水化热降低。在施工前,为了节约水泥的使用量,可以在混凝土中掺入15%~20%的II级粉煤灰取代10%~15%的水泥。

1.4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对于外加剂的准备

对于混凝土中,可以加入一定的外加剂使其具有更好的性能。其中外加剂主要有减水剂、引气剂、缓凝剂和早强剂等多种类型。而为了是混凝土的和易性满足需要并降低水泥早起的水化热,需要在混凝土中加入适量的减水剂。除此之外,混凝土中还可以加入适当的膨胀剂,是混凝土产生适度的膨胀从而将其中的孔隙填充并切断了毛细通道,杜绝毛细效应。这样不经能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也对其抗裂缝性有很好的表现。

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2.1大体积混凝土技术中对浇筑质量控制

混凝土的浇筑方法主要有整体浇筑和分段浇筑两种方式。而对于实际的工程来说,浇筑方法的选择则需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和其温度应力的计算去确定。在进行浇筑时应该采用“分区定点、一个坡度、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浇筑工艺。而这种浇筑工艺的主要内容就是根据在进行混凝土泵送时所形成的坡度,在其上层与下层都要布置振捣点。而这两道振捣点的第一道振捣点要布置在混凝土的卸点,这样做主要是为了解决混凝土的上部振实;对于其中的第二道振捣点则要不知在混凝土的坡脚处,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下部的混凝土可以密实一些。而在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时要先在一个部位集中进行,直至该部位达到设计标高为止,这时的混凝土没有凝固,会形成扇形结构而向前流动,然后,施工人员要对其坡面上进行连续的浇筑即可[3]。在混凝土的分段浇筑完成之后,现场的施工人员则应该在混凝土的初凝之后到终凝之前的期间内对混凝土进行二次的振捣或者再起表面上进行抹压工作,这样做可以排除表面上的泌水并用木板对混凝土进行反復的抹压密实,从而可以有效的将最先出现的表面裂缝消除,从而使混凝土的防水性能和外观感觉大大的提升。除上述几点要求之外,对于混凝土的浇筑建议选择在夜间进行实施,这样做是为了见效混凝土之间所产生的温差,从而减小了因为限制的客观因素产生冷缩变形所产生裂缝的现象。

2.2大体积混凝土技术中对温度控制

对于混凝土的施工来说,其中对于温度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将温度进行合理的控制时间少裂缝最有效的办法。而对于温度的控制,首先就是对于混凝土在浇筑入模时的温度进行控制。其中,如果是在高温的季节进行施工,则可以采用冷却拌合用水,并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遮阳覆盖,水喷淋冷等方式降低原材料的温度,从而使要入模的混凝土具有最大限度的低温。其次对于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所产生的温度也要控制,这是由于浇筑温度可以直接影响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场,而这也是混凝土产生内部收缩裂缝的根本原因。因此,在施工时,要对施工的部署尽可能的科学合理,并避免在天气炎热的时候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浇筑。在夏季进行施工时,如果是采用混凝土输送泵进行浇筑,则现场的施工人员要对混凝土输送泵的日照下的管道进行遮阳,使其温度不要太高。最后,施工时可以在浇筑混凝土中加入适量的毛石、卵石,这样可以吸收部分的热量并可以节约混凝土中材料的使用量。但是其中对于毛石和卵石的投放量要进行适当的控制,一般在20%~30%之间最好,大小也不要超过15cm。除此之外,根据工程的实际经验来说,混凝土中心的温度与其表面的温度差应该小于20℃。所以在混凝土进行浇筑完毕后,施工人员应该立刻采取有效的保温措施并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对其进行覆盖保护。同时在浇筑完成后也要对混凝土的表面铺设塑料布,麻袋等遮阳性好的物质对其进行遮阳覆盖,从而达到降低温差减小裂缝出现的问题。

结语: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也在不断的发展。而大体积混凝土技术在建筑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技术经常会出现裂缝现象而导致建筑单位整体的耐久性和实用性。所以通过对该技术的各方面提高来将这种现象尽可能的杜绝。但是技术是有限的,所以并不能做到完全杜绝。所以还需要工作人员不断的学习并对该技术进行创新和改革。

参考文献:

[1]朱新华.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J].广东科技,2007(6):30-31.

[2]东南大学、郑州工学院.《砌体结构》(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2~3.

[3]胡健.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J].山西建筑,2007,33(2):174-175.

作者简介:田志强(1979-)男,370321197904010716,汉,山东省青岛市,2003年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现从事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工作。

猜你喜欢
骨料水泥体积
1立方厘米与1立方分米
再生骨料混凝土强度离散性试验研究
谈拟柱体的体积
谁的体积大
轻骨料混凝土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与推广对策
浅述轻骨料混凝土性能及施工
再生混凝土骨料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展望
天价水泥
化学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