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马铃薯高产综合栽培技术

2014-10-21 20:06赵启峰金镇
农民致富之友 2014年7期
关键词:克新结薯硫酸钾

赵启峰 金镇

一、品种选择

根据本地区生态特点和不同用途及市场需求,必须选用经过审定的高产、抗病、质佳的2代以內的标准脱毒种薯。

菜用薯品种可选用克新13、克新14、克新18、克新19、早大白、黄麻子等;加工淀粉、粉条等品种选用克新12号、克新15、克新17、克新20号等;加工薯片可选用克新14号、克新16、克新20等;加工薯条可选用克新1号、克新17号等品种;适宜速冻品种克新18、东农307。

早熟品种选用东农303、早大白、克新21号等品种。

二、种子处理

1、用种量

人工播种100~120公斤/亩;机械播种120~150公斤/亩。

2、困种催芽

种薯于播前15~20天出窖,置于温度13~15℃,黑暗处平铺2~3层,将种薯逐渐暴露在散射光下,每隔2~3天翻动一次,使种薯充分见光,催紫芽,当芽长至0.5~1厘米左右时,即可切块,准备播种。催芽时要避免阳光直射、雨淋和霜冻等,同时淘汰病、烂薯。

3、种薯切块

切刀用70%酒精或5%来苏儿水消毒,选用健康种薯竖切,每块栽子确保1—2个健壮芽眼。机械播种,每块重40~50克为宜。人工播种,每块重35~40克为宜,为防止病毒传播,提倡整薯播种。

马铃薯与小麦、水稻、玉米并称为四大粮食作物,具有产量高、增产潜力大,营养丰富、粮菜兼用、综合加工用途广泛等特点,是产业链条最长的大宗农作物,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解决“三农”问题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根据马铃薯资源优势,嘉荫县气候条件,特制定马铃薯高产综合栽培技术方案。

4、拌种、闷种及种子包衣

100kg种薯用百菌清0.1kg和1kg滑石粉及微量元素(如钼、硼、铜、锌、镁)拌种后,放在通风处1~2天,待创伤愈合即可播种。最好实行种薯包衣处理,可有效防止播种后烂种,杀菌、降低田间发病率,提高出苗率。

三、选择地块,实行大垄栽培

1、选地

选择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团粒结构及排水、保水性能好,有深松基础的偏酸性地块,盐碱地不适宜种植。

2选茬

以小麦、玉米、谷子、杂粮茬为好,其次是大豆、高粱、麻类、地瓜茬,忌用甜菜、向日葵、茄子、辣椒、番茄、白菜、甘蓝等与马铃薯有共同病害的地块。

严禁选用在前茬施用过绿黄隆、豆黄隆、普施特等长残效药剂地块。

3、深松整地

实行旋耕灭茬、重耙耙地、秋深翻整地、起垄施肥连续作业。麦茬伏秋翻、耙、耢起垄,镇压。深松35~40厘米。

4、实行大垄栽培

马铃薯80~90公分大垄标准化栽培技术是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结合我省实际生产情况,根据马铃薯生长发育特点总结出的一项新的栽培技术措施。重点推广垄底宽90厘米、垄顶宽40厘米,垄体高25厘米的“90厘米大垄栽培模式”。该模式垄体土壤结构疏松,供肥能力强,有利于根系发育,增加结薯率,并具有透光通风,保墒提墒、抗旱防涝,减轻早、晚疫病的发生等优点,有效提高马铃薯的单产及品质,单产可提高50%以上,大薯率可提高20%以上,是一项切实可行的高产栽培技术模式。

四、播种

1、播期

当10厘米深度地表土层温度连续三天稳定通过7~10℃时,即可播种。根据我县气候条件,确定适时播期为:5月10日左右

2、播法

①人工播种:均匀摆种,然后破原垄,合成新垄,及时镇压,防止跑墒或垄上开沟,摆种后合上原垄或者采取平播后起垄。

②机械播种:主要适宜大面积种植。方法是机械施肥播种一次成垄。

3、密度

根据品种和土壤肥力状况,合理密植,早熟品种或肥力低的地块,适当密植,晚熟品种或肥力高的地块适当稀植。以 90厘米大垄为标准,株距18~23厘米,肥力高的地块早熟品种亩保苗株4500~4800株为宜,中晚熟品种3800~4300株为宜,肥力低的地块,早熟品种5200~5500株,中晚熟品种4000~4500株,力争一次播种保全苗。

五、平衡施肥

马铃薯是需肥量较大的作物,要获得高产就必须多施肥,如要亩产达到3吨以上,就要亩施肥百斤以上,为了充分发挥肥效和提高肥料利用率,要轻施底肥,重追肥,实行分期施肥,防止浪费肥料和提高肥料利用率。同时,氮、磷、钾三大元素合理搭配,按比例施用。具体做法如下:

1、增施有机肥

每公顷用腐熟优质有机肥15吨以上做底肥,结合整地一次性施入。

2、底肥

在亩施1立方米有机肥的基础上,施用速效肥料。秧苗生长期需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钾的比例是3.4:1:3,在播种时亩施尿素、磷酸二胺、硫酸钾分别为10kg、3kg、9kg,保证秧苗本身一生生长发育需要。

3、追肥

结薯期,是马铃薯需肥量最多的时期,此时要追肥,以满足块茎膨大需要和防止秧苗因脱肥而早衰。需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钾的比例是1.5:1:3.5,追肥适期,以块茎直径膨大至2~3厘米时为适宜期,即植株生长中心已从营养生长转至生殖生长阶段,在6月20日左右雨季到来之前,于蹚地前将三种肥料混匀,施于垄体两侧,施肥后要及时蹚地,将肥料覆盖上,防止流失。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钾用量分别为15kg、10kg、30kg。也可按此比例适当增加或减少,另外也可施用其它肥料,但氮、磷、钾比例不能改变。

4、叶面追肥

在块茎形成期和块茎膨大期,将尿素0.5%;磷酸二氢钾0.3%,添加微量元素,结合喷施农药进行叶面追肥3~4次,间隔5~7天。

五、水分管理

在有灌溉条件的地块,播种后如遇天气干旱,应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确保出苗。马铃薯发棵期、盛花期更要水分充足。结薯初期要适当控水分,少浇水或不浇水,促进植株生长中心转移,由营养生长阶段转至生殖生长阶段。结薯期,即当块茎长至2~3厘米时,是马铃薯需水量最大的时期,要适天气和土壤墒情及时灌水。结薯后期和收获前,要控制水分,避免浇水,防止病害发生和烂薯。

猜你喜欢
克新结薯硫酸钾
椰糠与草炭配比生产马铃薯原原种的综合技术分析
枣庄二季作淀粉型马铃薯品种筛选
过二硫酸钾三级中红外光谱研究
马铃薯不同基因型试管薯形成能力比较及遗传位点分析
不同激素及添加物对马铃薯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硫酸钾为什么出口没有预想的热?
叶面调控对马铃薯新品种微型薯结薯的影响
马铃薯优良品种的筛选与综合评价
克新1号马铃薯贮藏的最佳温度
硫酸钾供给受限明显行业景气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