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承与创新中探索学校特色

2014-10-21 19:53宋秀敏
学校教育研究 2014年23期
关键词:校本特色培训

宋秀敏

办学特色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关键,未来的学校没有特色就必然缺乏竞争力。第四小学结合自身实际,利用现有师资,进行了创建学校特色的探索。经过几年的实践逐渐形成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以此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一、制度护航,重在落实

第一,学校成立了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校长是领导小组组长,教导处主抓校本课程开发具体工作,教师是课程开发实施者。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第二,定期召开校本课程专题会议,全面商讨课程进展情况和工作步骤。每学期初对工作进行布置,明确要求职责和任务,督促成员加紧实验研究,进一步统一目标,完成任务,期末进行总结。

第三,学校对现有图书室、阅览室、电教设备等进行调整,妥善安排各功能室的使用,保证学生有较好的活动空间和条件,并为课程资源开发创造条件。

第四,教导处安排课时,将课时纳入课程计划中,保证校本课程活动开展。

二、校本培训,理念更新

第一,重视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教导处积极组织教师以校本培训为主要方式,深入学习新课程理念,做到人手一份资料,认真学习,认真做笔记,领悟新课标理念,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同时,各教研组利用周三教研时间组织全体教师学习课程开发的理论,不断更新教师的思想观念。

第二,学校不但鼓励教师订购书籍,还鼓励教师外出观摩学习。积极为教师提供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让教师走出学校从其他教师那接受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传承经典,创新特色

学校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组织吟诵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经验交流活动,将工作落到实处。

第一,经典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我校多年来一直开展“读经典 修德行”读书活动。每位老师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了班级及个人读书计划,按照计划进行阅读,定期撰写读书笔记、学习心得或经验总结,用读书学到的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学校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展牌、板报、墙壁,宣传读书活动内容,让校园渗润在浓郁的书香之中。

第二,中华吟诵,走进美妙的吟诵世界。

我校的吟诵教学观摩引起河北省教科所义教室李学红副主任的关注。2012年5月,李学红老师、王运老师来到高新区第四小学,观摩了我校吟诵教学,给予极高评价。6月14日上午,应李主任的邀请,张云霞为“河北省提升明德小学教育质量项目学校语文学科教师培训班”的学员们,现场展示了一节古诗吟诵课《凉州词》。现场的老师们被这种穿越时空的声音所吸引,更被孩子们课堂上积极踊跃、自信的表现所打动。他们精彩的表现获得了与会教师的阵阵掌声。课后,张老师从“吟诵      中国式读书法、吟诵的意义、怎样吟诵、我校如何开展吟诵教学”四个方面给现场的教师进行了介绍。现场的各位领导和来宾在张老师声情并茂的引领下,一同走入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殿堂,品味了内涵深刻、意存高远的经典诗文魅力。

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在原有活动的基础上,不断加大了推进力度。一是加大全员培训力度。自2012年以来,我校利用每周二下午备课时间,定期对全体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二是加强重点培训。于2011年11月、2013年2月、7月、2014年1月四次派出17名次骨干教师赴首都师范大学参加初级和中级培训,提高教师的国学综合素养,为吟诵教学的深入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课题研究,引领学校特色发展。

2013年3月,学校申报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华吟诵教育研究”子课题《小学经典诗文吟诵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被批准立项。5月份,学校顺利通过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华吟诵的抢救、整理与研究”子课题“吟诵教育研究”实验学校的申报,成为吟诵教学实验学校。2013年9月,在全校范围内开设吟诵校本课程,每周一节。实践创编了吟诵校本课程教材《醉品古韵》,不仅在全校范围内推广使用,而且获河北省中小学校本课程评选二等奖。2013年11月28日,举行中华吟诵教育实验学校挂牌仪式,邀请著名的吟诵专家徐健顺教授揭牌,并为全区语文教师做吟诵专题讲座。吟诵为学校开展国学教育奠定了新的起点,大大推动了特色学校的建设。

四、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第一,学校逐步形成吟诵特色。

一系列吟诵校本实践,有力地促进学校文化建设,学校逐渐形成吟诵特色。我们创编了吟诵校本课程教材《醉品古韵》,在全校范围内推广使用,课程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吟诵打开了让孩子们对古诗词饶有兴趣的一扇窗,每天早读孩子们都在吟诵中感受着古诗词的音韵之美,意境之美,那悠悠的华夏古韵静静地注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时至今日,我校师生踏上了愉快的吟诵之旅,吟诵已成为第四小学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第二,提升了教师文化素养。

在吟诵校本实践过程中,教师们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积极参与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得到提高。他们认识到进行古诗文吟诵的实践研究,是在教育者心中根植一种理念,是为学生终身发展的奠基。教师的文化素养得到了有效的发展,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了转变,教师的专业素质也得以提升。

第三,培养了学生人文精神。

开展小学生古詩文吟诵的实践,对于加强小学生诵读古诗文,引导他们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优秀传统文化智慧和精神营养,丰富语言、开拓眼界、陶冶情操、发展潜能,使他们成为具有创造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课程标准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放在首位,要求“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学生在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中,鉴赏文学作品,领略祖国语言的魅力,将古诗文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学校的特色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时代要求我们必须注重以学校为办学主体,追求自己的发展目标,形成自己的学校文化,办出自己的特色。在学校特色建设上,我们会不断实践研究,不断总结反思。在已成为吟诵教育实验学校的基础上,依托“吟诵”课题研究,做好对“吟诵”这一传统诵读方式的传承,将课程继续开展下去,争创“吟诵教育示范校”。

猜你喜欢
校本特色培训
会议·培训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会议·培训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教师培训还需“精准滴灌”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