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锐
【摘要】高校开设的作曲课程是音乐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因为这门课程的专业性强,而且毕业之后选择作曲职业的学生占少数,所以高校里面的作曲课程都是沿用旧习进行教学。文章结合了具体的教学过程,对未来的高校作曲教学课程做了大致的展望。
【关键词】高等院校;作曲教学;宏观思考
一.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
因为沿用了过往的音乐教学模式,所以多数高校的作曲课程都是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惯例。教条死板的授课方式,让作曲课程毫无新意,根本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的教学模式知识和一些最基本的乐理知识,对于作曲这种创作性的课程,是完全不适合的。音乐本来就是一个激发灵魂创作的过程,它是需要全身心投入、用心感受的。音乐创作课程中,老师的职责是把基础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在依靠基本知识的基础之上,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创作发挥。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老师可以采用过往的教学方式,因为那只是为学生的创作提供坚实基础的。而对于音乐中的创作部分,则应该采取灵活一些的方式,不能循规蹈矩。在作曲的课堂上,教学形式是十分自由的,老师和学生都是平等的。师生之间处于一种平等的地位,老师应该鼓励学生说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或是分享某一次的创作心得。对于学生的分析意见,老师也应该给予相应的评价和指导。
二.重视音乐鉴赏的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的音乐教学存在一个误区,在课堂上只注重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并没有去了解什么适合学生,这些技巧在作品中是如何体现的,有著怎样的规律可言。音乐的重点在于听和感受,尤其是作曲的专业,如果对基础理论知识没有一定的掌握,在对作品进行分析的时候,就无法深入作品的内部进行透析。国外专业的音乐院校所开设的课程作曲课占有很大的比重,每一次的课堂都会指定学生进行对作品的分析,用他们所积淀的知识来感悟分析音乐作品,然后他们亲身参与进去,再加以老师的分析讲解,会让他们对作品的理解更加深刻清晰,让学生的理解分析的水平有所提高。所以现在的音乐专业院校应该加强这方面对于学生的训练。老师要一边进行分析一边以直观的方式让学生感受,这样遇到相关联的知识点的时候,可以咐一反三,让学生触类旁通,增加他们之后独立分析的能力。在技术讲解之后,再进行复听,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由分到总”和“由总到分”的鉴赏过程。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欣赏音乐包括了很多层面的知识,从古流传下来的经典音乐都可以欣赏分析,老师应该事先做好分类归纳整理的工作,让学生在欣赏之后,可以有所启发。通过对音乐的欣赏,让学生的修养提高一个层次,能够对各种创作技法的运用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为自己的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建立创作.表演和反馈的一体化教学过程
音乐的创作不同于美术和文学的创作,需要作者进行再次创作。音乐创作出来的成效表现力怎样完全是由创作者决定的。长久下来,学生潜在的创作天赋没有释放出来,仅仅还停留在学习基础的理论知识的阶段,许许多多的学生唯一的实践过程都是在考试中进行的,对于热爱音乐、热爱创作的学生来说,这些都并不算难事,只不过是一次实践的过程,但是往往这一过程老师都无法进行指导。因此,创作是基础,引导和评析才是让创作继续的动力。所以说老师可以利用课堂开展互动,确保每一个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都可以参与进来,无论创作出的作品是什么形式。老师将学生平日里的训练都总结归纳出来,就是完整的创作性的原创的过程,整个过程的参与者和完善者便是学生自己。除了学校举办的活动,还可以鼓励学生能够多参与校外的活动,成绩并不重要,而是学生参与其中感受音乐的这个过程。还可以推荐一些优秀学生的作品给报刊杂志,让学生有更大的创作激情。
四.努力提高教师的能力和素质
在一些不是音乐专业的综合性院校,创作的人才极为缺乏,多数的音乐教师还不是正规音乐专业毕业。更多的老师都是沿用了老一套的教学模式,没有自己的创新观点,学习的热情和最终的成果更是微乎其微。所以必须明确作曲在高校教学中的重要性,也更是音乐专业的重点课程之一,也是集学术、理论为一体的专业性的课程之一。另外还是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先把教学质量提高上去。力求做一个全方位的专业教师,可以给予不同方向专业的学生以学术性的指导意见。无论什么学科都是自己的价值和意义,高校的作曲理论基础课也是这样。教学过程中用到的种种方法都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