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显斌
摘 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我国公路建设和桥梁建设的水平在逐年的提高,构造结构也是变得多样化。当前形势下,在城市之中建造桥梁,一般将中小跨径混凝土斜拉桥作为优选之一。这种斜拉桥同一般的桥梁相比较,其跨越能力更强,同时造型美观。对此本文就对中小跨径的混凝土斜拉桥的设计展开探讨。
关键词:混凝土斜拉桥;中小跨径;特点;设计
0 引言
斜拉桥的基本结构是由塔、梁、索三部分而组成的,这三个基本结构都能起到承重的作用,并且三者相互协调组成一个整体。斜拉桥利用从桥的塔顶处引出斜拉锁,将其当做中心的支撑点,这样能够降低梁跨在运行过程中所受到的弯矩作用力,并且能够减轻桥梁的自身重量,从而达到斜拉桥自身的跨越能力的优点。
1 中小跨径斜拉桥的特点与设计
1.1 斜拉桥的特点
不论是钢结构还是钢筋混凝土结构,都是由主梁承受预压应力,斜拉索接受水平分力,斜拉索的竖向分力提供支撑主梁自重和活载的承载力,即主梁为压弯构件,其抗弯、抗剪能力就大于纯弯构件。同时斜拉索初张拉力大小可调,消除永久荷载产生的弯矩,减小主梁的梁高,减轻自重。
另外,中小跨径的混凝土斜拉桥施工工艺简易,取材方便,主要通过现浇索塔与主梁、张紧斜拉索、拧紧螺帽与挖除土牛(或拆除支架)等环节,在很大程度上也降低了材料成本也施工成本。
1.2 斜拉桥的设计
结构体系。斜拉桥结构均是由上部的梁、塔、索与下部的墩台、基础构成,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具体工程的情况选择上下部分的结合方式,一般有塔梁固结体系、支承体系和刚构体系。
索塔。首先,索塔主塔造型上常采用单柱式、A字形、和倒Y形等(如图1),在横向形式上,常用柱式、门式、A字形、倒Y形、菱形等,實际工程中应根据地形、气候风向、跨度等等情况进行选取。如柱式索塔虽然设计和施工都相对简单,但是其能承受的横向水平力的能力较差,因此在沿海、山区等抗风要求较高的地区不宜采用;而如A形和倒Y形主塔的结构横向刚度都较大,对于抗风、抗震等要求较高,环境恶劣的地区可发挥较高的作用,当然其设计就相对复杂。不管采用任何塔索形式,在其结构设计中都应对荷载和受力情况充分计算,如自重、横载、活载、弯矩、剪力等,在塔柱受很大轴向压力的情况下,应考虑顺、横桥向双向弯矩的影响,在角点进行相应各类工况下的应力叠加。
主梁。其主要有钢梁、混凝土梁、混合梁等三种,其中混凝土主梁在中小跨境斜拉桥设计中常被采用,其具有刚度大、抗风性好、易养护、造价低等优势。在混凝土梁设计过程中,根据工程实际要求,选择以下断面形式。板式断面:构造简单、建筑高度小、抗风性能也好适用于双索面密索体系的窄桥;分离式双箱断面:施工方便,适用于异型斜拉桥;半封闭双室梯形或三角形箱形断面:抗风性能好,适用于双索面稀索体系和单索面斜拉桥;闭合式箱形断面:抗弯和抗扭刚度大,适用于单索面斜拉桥。
拉索。拉索一般分为柔性和刚性索,跨径很小的斜拉桥可以设计采用强度较高的拉索,这种拉索造价低,方便养护更换。跨径大的现一般采用钢丝索和钢绞线索。在拉索的设计布置时,常采用的有辐射形、竖琴形、扇形和星形(如图2),横桥布置分单面索、双面索和三面索。
2 中小跨径斜拉桥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2.1 横向力
计算时可利用车辆荷载进行,但应符合《公路桥涵涉及通用规范》(JTGD60-2004)的具体规定和相关要求。锚固点之间的间距可以以车道板之间的横向跨度作为标准,承载能力的极限值可以按照《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中的有关公式来进行计算。
2.2 设计参数
分为局部参数与整体参数。局部参数能够对每个构件的细微尺寸做出详细的规定,从而可以进行局部的分析和将斜拉桥进行优化。整体参数可以呈现出斜拉桥的总体特点。局部参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斜拉索面形式、斜拉索距、斜拉索倾角、桥塔、斜拉索截面部件的细微尺寸。整体的参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斜拉桥高度、斜拉桥边跨长度、斜拉桥主梁无索区长度、斜拉桥主梁高度与宽度。相对于独塔斜拉桥而言,最主要的支承方式要应该将墩固结作为重点,这样能够增加边跨的刚度。独塔的布置形式中,其中边塔与主塔之比在1—0.6之间,然而双塔的数值在0.4—0.5之间。
永久荷载。包括着桥梁的自身重量和其他荷载与拉索的预应力,通过相关数据得出,中小跨径斜拉桥的跨径增大时,永久载荷所产生的弯矩几乎没有明显的变化,其中的增加幅度也是有限的,而斜拉索的最大设计的拉力随着跨径的增加而逐渐增大。
斜拉结构刚度。在《公路斜拉桥设计细则》(JTG/TD65-01-2007)中的相关规定当中:混凝土的大梁主跨度要求不能够大于L/500。钢绞线之中的强度与螺纹粗钢筋对比具有很高的强度,所以斜拉索的刚度的增加能够有效地减小主梁产生的竖向挠度。
3 结语
斜拉桥的基本结构是由塔、梁、索这三种结构体系构成,斜拉桥的特点能够通过斜拉锁充当梁跨的弹性支撑,这样能够提高斜拉桥横跨能力。其中中小跨境型斜拉桥受力合理,结构稳定,因此可在城市交通建设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魏一红,胡士德.对斜拉桥总体设计参数的讨论[J].结构工程师,2003(03).
[2]王伯惠.斜拉桥结构发展和中国经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3]杨心蕊.斜拉桥设计方案探析[J].交通标准化,2013(05).
[4]司萍.中小跨径混凝土斜拉桥的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