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计算机的产生是科技进步最有力的证明,它的产生不但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对人类整体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大作用,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现在,计算机已经成为了各行业生产经营最主要的部分。计算机被广泛普及使用也说明了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课程的开展也应在各个学校的日常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计算机基础教学与实际操作教学不同,所以,实际教授中应将基础教学做到稳固,为实际操作打好基础。当然,现在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还很多,所以只有做好教学研究工作,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本人通过分析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来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研究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4
1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在课程设计上存在不合理之处。现在,大多数学校所开展的课程在理论教学方面较多,理论基础固然重要,但是其方法并不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更好的吸收,也不能使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提升。
(2)计算机教学内容同当前的计算机水平不配比。科技是不断进步的,计算机技术也是随着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新的技术层出不穷,但是,一个时期的计算机技术要演变成知识教授给学生,则需要很长时间,这就决定了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与计算机技术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也使知识跟不上科技的发展,最终造成学而不得其用。
(3)轻实践重理论的不合理的教学模式。在合理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时,应将理论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偏重于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实际操作教学,这样使学生只会从书面上理解所学到的知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是不太好的。即使书面成绩再好,在实际使用计算中也会遇到很多问题,问题不能解决,所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预期效果也实现不了。
(4)忽视不同的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每个学生个体差异的不同,也会造成其学习进度的不同,但是教师的教学是按照教学进度来进行的,这就会出现学生跟不上,不能很好的掌握所学知识的情况,最终会使学生之间的学习程度差距拉大,导致教学目标不能完成。
(5)学生在教学中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与学生进行学习互动,其并不能知道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只顾自己讲课。因此,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了教学效率。
2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研究策略
2.1 研究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内容,进行创新性教学
传统的教学手段就是粉笔加黑板,再者就是简单的PPT讲稿演示教学,然而这些都难以收到较佳的教学效果。随着教学研究深入,必须采用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达到让学生“看得到做得到”的教学效果。例如,可以将TCP的流量控制与拥塞控制、CRC校验等理论制作成Flash动画,使抽象的算法变得十分具体,学生对算法的理解更容易。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教学地位只用,而教师则成为教学的主导者,教师通过其主导模式教学强迫学生接受知识,很多情况下,学生在不理解的情况下就接受知识,所以这很难起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合理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学可以有效地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转变教学角色,以达到合理理想的教学模式。例如对于sniffer软件的讲解,可以与TCP三次握手内容的融合來进行,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
2.2 创建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平台,加强实践教学
计算机教学模式在还处在探寻的初始阶段,要实现真实环境下的课堂实验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基于这种情况,利用一些网络软件惊醒课堂模拟实验是可行之道。例如利用软件对网络的数据包进行抓取并做讲解,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网络环境中数据传送的真实情况、一些网络协议在虚拟网络中的运行情况,然后再对这些数据进行一些抽象的虚拟化,将其与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进行类比,使得网络环境中数据的交换、传输、转发等过程更加生动形象地表现在学生的大脑中,让他们对网络环境的交通形成更加良好的认知。这是实验之后的阶段,通过实验,网络教学模式已经可以运用到实际过程之中了,并通过计算机网络教学达到现代教学目的。随着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发展,许多模拟软件,如Packet Tracer NS2等已经具备相当完善的功能,可以胜任复杂的实验环境。先在模拟软件上进行实验,可以使学生对实验的流程、框架和功能有一个宏观的认识;然后再分组操作真实设备,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拥有从整体到细节的掌握。利用这些模拟软件可以很好解决现实中存在的诸多教学难题,能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3 因材施教,对学生实施针对性教学
每个学生的生长环境以及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都是不同的,有些学生受家庭的影响对计算机和网络能够熟练的使用,能够处理一些简单的问题,也能够运用计算机去进行学习工作。其他的学生,因家庭环境的原因,对计算机接触较少,所以就很难上手进行操作。因此,对于这样的情况就不能进行统一的教学模式,应当将不同程度的学生分开来进行教学。在计算机应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应当通过简单的测试等方法,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决定具体的教学方案。开始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之后,在保证整体教学进度的前提之下,让那些已经具备一定计算机知识的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以便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对于那些计算机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要多引导、多训练,使其能够尽快掌握一些基础知识,跟上教学的进度。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够很好的学习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这样,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整体效率的提高也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2.4 研究课程体系,适应素质教育
教育领域计算机课程在计算机组成原理基础知识、文件管理及操作等方面存在交叉内容较多,而且第二学期结束后,学生仍不能很好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增加了学生的负担,未能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育技术等也不能适应计算机发展。 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在研究实践的研究中,深人研究了课程体系,编写、出版、使用了系列化的规划教材。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以计算机基础知识、DIY、Windows2000,Office2000(MicrosoftWord2000,Excel2000,Powerpoint2000d等)等常用办公软件、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为核心内容,在第一学期开设,利用50学时,其中实验占20学时。使学生在第一学期对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和办公软件、Internet等方面能很好的掌握和应用,为第二学期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学期开设技术基础,以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软件工程、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等为基本内容,理工科专业学生以C语言程序设计为核心内容,文科专业学生根据专业的特点,以QBASIC语言程序设计为核心内容,使学生对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及原理、编程语言有较深人的了解,并以培养程序员水平为要求和目标。同时使规范教材得到很好的使用,使系列课的讲授得到实行,真正实现课程体系的彻底研究,适应我国当前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唐力文.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研究与教学研究实践[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09(07).
[2]李翰权,何钦铭,周群.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改新尝试[J].计算机教育,2010(07).
[3]刘博琴.对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思考[J].计算机教育,2010(01).
作者简介:刘秀红(1975.08-),女,山东青州人,教师,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教学。
作者单位:中国烟草总公司青州中等专业学校,山东青州 26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