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茁
【摘要】《茨冈》是一首由德国作曲家舒曼作曲的经典合唱曲,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文章将对这首合唱作品的背景,曲式结构,声部处理等方面,以及合唱的分析,注意要点进行深入研究,为广大音乐爱好者及演唱者能更好地把握这首作品的演唱提供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舒曼;浪漫主义;曲式;声部处理;合唱
一.概述
合唱曲《茨冈》是德国作曲家舒曼于1843年左右创作的《混声合唱曲集》中最后一首作品,这是一首四声部,钢琴伴奏的合唱曲。这首《茨冈》历经一百多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音乐性格获得大众的喜爱。茨冈是俄语的音译,就是吉普赛人。在不同的地区对这群人还有不同的称谓:弗拉门戈人、波西米亚人等。这群流浪者热情活泼,居无定所,过着自由,简朴的生活,他们能歌善舞,非常热爱自己的民族,内心有着很强的民族性格,他们拒绝其他文化,保留着内心美好的向往。
二、((茨冈》曲式分析
合唱曲《茨冈》的曲式结构为对称式多段结构。也可以归纳为附加插部的三部曲式。
(一)曲式圖示
A
B
A
(al l+b8+e8)+插部18(d16+e12)(a10+codal6)
(二)段落分析
A段a(1~11)
起始部分共有11小节,该部分是活泼生动的(Belet),多以八分音符为主,给人以跳动的感觉,作曲家想把一个能歌善舞,热情活泼的吉普赛人带到大家面前。该部分节奏轻快、简明,强弱非常明显,以钢琴八分弱起开头,很快把人带入了愉快、轻松的氛围中,P的力度进入,也要给人神秘的感觉。开始的双手八度演奏,转变为双手的和旋,与之前的单一音高形成对比,音区变得较为集中,引领着合唱部分进入。在合唱部分进入之后左手以四分、八分音循环演奏,左手以空拍,八分音循环变化,整体简明,轻快,为合唱部分做好和声基础。合唱部分进入共有8小节,是一个并列结构,第一、第三句旋律相同,Soprano和Alto声部要以P的力度进入,体现出神秘感,但要有点跳跃性,体现出生动活泼。Tenor进入的时候,纵向对应的钢琴低音相同,起到了和声低音的作用,音乐层次加厚,情绪高涨,符合每一个声部的声音特点。
A段b8(12~19)
这部分与a在旋律、情感上有不同。按旋律结构可以分为两旬,两句中的节奏、音完全相同,旋律音都在主属音上,节奏以四分、八分音循环,使得旋律更加有力度,每一句前后强弱分明,右手伴奏部分出现了明显的旋律,左手在“f”力度时由八度低音与和旋交替演奏,在“P”力度时转为单音低音,一强一弱交替变换。作曲家把一个阳光,刚强的吉普赛人展现给了大家。再加上合唱编排的齐唱手法,使右手部分旋律更加清晰。
A段c8(20~27)
钢琴伴奏从19小节到22小节与合唱部分的旋律一致,以十六分音符弱起,每个八分音符都用跳音演奏,显得更加生动、活泼,带动合唱部分进入音乐状态。合唱部分以音阶式旋律走向为主,从低音部Tenor开始,逐渐进入,每个声部慢慢变强,四个声部同一节奏,重复两次合唱后变为齐唱,在渐强的同时可稍减慢,整体有层次感。钢琴部分一直为同一节奏型。
插部18(28~44)
这是A段与B段的一个的过渡部分,它与前后两段有所不同,可把它分为两句。“有人讲着故事,有人唱着歌,唱西班牙花园鲜花千万朵”,作曲家用了ff力度开始,表现出吉普赛人团结,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充满希望,对未来的憧憬,最能感染听众。旋律以单音重复为主,没有其他段落的起伏,第二句是把第一句整体移低五度,清晰,听众也很容易记住,力度有开始的Ⅱ变为P,速度稍慢,需要更多地气息支撑。钢琴伴奏第一句都是以柱式和旋演奏,加强了旋律的力度,第二句变为单一的左手八度演奏,完全配合了合唱部分,让人联想到吉普赛人到处流浪,但非常团结,乐观,一路放声歌唱的场景。
B段d16f45~6(】1
整首合唱曲的亮点就在这一部分,淋漓尽致地描绘出吉普赛人的热情,也是最能考验合唱声部的能力和情感表达的。
作曲家把这部分的力度一直保持在mf上,与前面一样,这部分的四句都是以八分音弱起。这里采取的是单声部演唱,由高到低,每一句都充分表现每个声部的音色。旋律中大音程的跳进有特色,也给合唱成员增加了难度。如第一句中的“姑娘”用了下六度的跳进,接着“全都”是上四度的跳进,第三句中的“多么”是一个下四度的跳进,接着“引”是一个高八度的跳进。四个声部,四个音色,Soprano声部音区较高,要求演唱音色明朗,表现出美丽姑娘青春洋溢。Alto声部都在中音区,整体比第一句移低了五度,音色浑厚,形成对比。Tenor声部旋律起伏较大,音色明亮清脆,表现出男生的气质魅力,阳光。Bass声部是Tenor声部的移低四度,声音充满力量,厚实,表现出欢腾的氛围。
同时这四旬也有四次的转调,前一段的F大调转到开头的G大调,到第二旬的C大调,第三旬的e和声小调,第四旬的b和声小调。都是由钢琴前奏把合唱部分带入,合唱部分的伴奏以左右手交替变换的演奏,表现出活泼,欢快的气氛。
B段e12(61~72)
Soprano和Tenor声部交替演唱,每个声部分为两个声部,整理的力度保持在P,进入一个安静放松的环境中,当这些吉普赛人狂欢了一夜之后,感到了疲倦,准备回去休息。速度有稍慢再回到原速,回到四个声部的合唱,虽然他们感到了疲倦,但是仍然没有忘记他们美丽的故乡,梦里都想回去。声音柔和,缓缓吟唱转变为一起的诉说。钢琴部分由前四小节的双手齐奏变为双手交替的织体,右手和旋跳音。
最后一段与A段相同,回到了e小调,在祥和、宁静的氛围中结束歌曲,最后重复两遍“有谁能够知道他们去哪里”,表达出了吉普赛人的辛酸,对故乡的渴望又无可奈何,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又被现实生活所迫。
三.合唱(《茨冈》演唱分析
《茨冈》就是一首由钢琴伴奏的混声四部合唱。作品中,作曲家对声部的处理富有特色,每一段描绘出不一样的吉普赛人,每个声部都表现出人物饱满的情感,完全与文学作品融为一体。
1.音域宽广,从男低声部的最低音到女高声部的最高音可达到三个半至四个八度。
2.音色丰富,合唱中有四个声部,每个声部音色都不同,传达出来的感情也有所不同。《茨冈》的B段d部分是由四个声部轮流演唱,完全展现了四个声部不同的音色,所传达出的不同效果。
3.力度变化大,可以从最弱PPP到最强行,是个人所不能达到的。
4.音响层次多,不同的和旋以及转位,不同的声部组合,不同的力度,不同音色变化,产生的音响效果,层次感都不同。
5、表现力极强,合唱可以完美地表现不同时代,不同风格,不同种类的作品。
A段的开始所表现出的神秘感,S.和A.声部进入时力度要小,但要有点跳跃性,体现出生动活泼,T.和B.声部加入,音乐层次加厚,情绪高涨。b部分的“头”和“阳”字,T.声部要表现得更加夸张一点,突出一点。b部分四声部都是在后半拍进入,声部叠加时要注意节奏,同一力度,描绘出一幅吉普赛人晚上,一起围绕的篝火做晚餐的热闹场景。插部是由四个声部合唱,重点注意和声效果,注意男低的音准。B段四个声部不同的特色,每个声部的发声位置也有所不同,S.和T.要求声音明亮,需要合唱队员发声位置较高,头腔音为主,需要更多地气息支撑,还需要一些跳跃性,A.和B.音色浑厚,声音从胸腔发出。合唱部分的“这些离开了自己家乡的人,在梦中也看见那幸福故乡”,T.和B.以半音化进行,要注意音准,渐慢渐弱。再现段在开始时与A段不同的是四个声部一同出现,第二句的“有”字在这里是四分音,最后两句还有节拍的转换,由4/4拍转为2/4拍,节奏放慢,结束整首作品。
《茨冈》是一首优秀的合唱声乐作品。其旋律的起伏变化,声部的不断交替,伴奏的巧妙配合,融入浪漫主义诗词,把一群热情、善良、居无定所、思念家乡的吉普赛人带到大家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