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丰 张志革
【摘 要】随着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创新思维改革实践教学成为高职教育中提高应用能力的根本,机械设计基础在教学中要以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注重设计构思和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应用型课程 立体化教学环境 工程意识 创新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4-0071-01
为重点突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应用性、技术性和职业性特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育观念,应紧密围绕各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对学生提出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工程意识培养的教学目的,把培养适应工程实际的创新人才作为教学改革的根本目标,因此,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有必要在减少原理阐述、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在实验及创新设计方面做改革,建立感性引导理性、实践导入理论,从形象过渡到抽象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的认识规律,进行实践教学改革,以形成符合当前实际的应用型机械设计基础课程。
一 目前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陈旧,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
教学仍停留在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下,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依然是学生对课堂知识理解了多少,作业与考试能否顺利通过等,几个传统实验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方式和内容缺乏创造性
目前的实践教学还限于实验室中少数的教学模型和实验设备,学生对实验过程按部就班,按教师布置流程完成实验,填写规范划一的实验报告,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
3.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能力与实际需求严重脱节
对于生产实践中的常用机构、机械连接、机械零部件的认知理解能力明显缺乏,对于机械设计的流程有畏惧感,对于“设计”有理解上的误区,觉得与自己的层次有距离。
4.没有及时跟踪先进技术的发展,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学习有前瞻性的认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便于一部分学生对机械设计更进一步的深入学习,有方向感。
二 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1.灵活运用教材处理知识点,使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实际
教材理论内容多,有些内容不符合学生实际,一些举例离学生的生活和生产实际较远,学生不易理解。如齿轮机构及设计这部分的内容论证较多,有关实践方面的内容却介绍得较少,这就要求我们不唯“本”,只唯“实”,通过企业专家的指导和毕业学生的反馈,及时修订教学内容,灵活处理教材知识点,满足行业的需求。
2.构建富有层次、内容丰富的实践教学体系
第一,基础实验。在学习相关内容之前设置的“启蒙作业”:通过实物和模型的动态展示,让学生得到有关机械设计与创新的“启蒙教育”。引导学生对机械的组成及运动有初步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测绘分析实验。“机构运动简图测绘实验”常使用的测绘装置涵盖缝纫机、内燃机、牛头刨床等,学生通过其中典型机构的运动简图的测绘,可以全面地认识机器及机构组成,学会如何从实物抽象出机构分析和设计的几何模型——机构运动简图,为今后研究和创新设计机构奠定良好的基础;轴系结构测绘、带式运输机测绘等对学生进一步掌握机械结构设计知识、了解結构设计的原则,并使学生具备了用基本实验方法对机械结构初步剖析的能力,从而对更好地从事实际的工程设计有很大的帮助。
第三,性能测试实验。此类实验是通过实验装置测定机械传动的各项运动参数,使学生加深对常见机械传动装置传动性能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掌握机械传动合理布置的基本要求和机械传动方案设计的一般方法。
第四,精心设计拆装实验。一组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实验项目,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正确使用工具和量具分析构件相对运动情形,绘出棘轮机构简图等,使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参与讨论探求新知,实事求是解释出各种问题。
第五,创意组合设计实验。利用机构运动创意组合测试分析实训台等创新设计装置,提供多种搭接与运动参数实训,学生可根据功能要求,自己进行方案设计,利用所提供的资源进行实训测试操作和数据图形处理,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装置配备角度传感器、线性位移传感器,并可将数据通过采集器上传到上位机软件,实时绘制出性能参数曲线,使学生对常见机构的组成及运动特点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提高其机械设计与创新的能力。
第六,综合性设计实验。如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总体方案设计,使学生熟悉总体方案设计的过程,学会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做好符合实际需求的设计,增强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学习自信心。
三 结束语
以职业岗位实际工作过程为背景,围绕机械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应用技术展开课程教学,从实物入手,从装配、结构、工艺性等方面的机械产品进行分析。以感性引导理性,使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在应用性,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在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就是工作,工作也是学习,确保高等职业教育的高层次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和机械设计创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陈凤光.高职《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柳州铁道技术学院学报,2005(4)
[2]段成燕、王金、王东胜.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改革[J].中国冶金教育,2011(2)
〔责任编辑:林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