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环境下高中数学教学改革

2014-10-21 19:55杨国生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4年21期
关键词:高中生思维数学

杨国生

【摘要】高中课程改革的目的是最有效地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质量人才,高中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切实有效地改进教师的教学,从而改进高中生的学习,最终提高教育质量.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教师,是教师的教育观念和专业修养,是教师如何正确把握数学新课程的内容、特点、目标和要求.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问题

1.树立新的理念

以“高中生发展为本”是素质教育的一个中心命题,是一种新的理念,按照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数学学习过程就是高中生数学认知结构的变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高中生是认知的主体,是决定学习结果的直接因素,以高中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就是要以高中生的数学认知特点及其变化规律为依据,对数学全过程进行精心的设计、组织、协调、监控和评价,以确保高中生主体的和谐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着重研究高中生对数学的认知特点和规律,了解高中生已知什么,在进一步的学习中可能会碰到些什么问题,从而对高中生提出恰当的要求,对问题的设计和活动的安排,既要考虑高中生思维能力的限度,又要考虑高中生思维发展的潜力,防止盲目地求高求难或过分地求细求全.其次,教师要充分理解真实的学习过程,从而理解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并相信高中生在进取精神激励下有能力逐步解决,要允许高中生出错.教师要有耐心,多为高中生提供其潜在能力得到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要充分重视高中生有差异但无“差生”.高中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认知水平有限,调控能力不强,使其主体作用的发挥不能成为一种完全自觉的行动,这就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主导作用,对数学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精心设计,保证教学成功的“软着陆”.

2.改变教学方式

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高中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及良好的个性品质,促使高中生充分、和谐、自主、个性化地发展.因此,教学过程是教师诱导,高中生探索、启悟、归纳的学习过程,教师要让高中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表达自己的观点,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第一,教师要转变角色,教师由课堂的主宰者变为组织者,由课堂的指导者变为合作者,由知识的传播者变为高中生获取知识的引导者,由舞台的主角转变成幕后的导演.第二,营造宽松的创造时空,给高中生想象的空间和发表意见的自由,使高中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学习者,教师重在点燃高中生学习探究的欲望,帮助高中生学会自己思考,学会自己学习.第三,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应充分体现数学本体论的两重性特点,既要重视数学内容的形式化、抽象化的一面,更要重视数学发现、数学创造过程中具体化、经验化的一面,要采用再创造范式,引导高中生怎样在教学活动、教学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教给高中生如何把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学识”,自己的“主见”,自己的“思想”.第四,加强开放思维训练,开启高中生的创造潜能.在课堂中以开放题为载体,进行思维训练,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使高中生的探索思维得到锤炼,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第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数学思想方法凝集着数学的精髓和灵魂,教师不可能教给高中生一生管用的数学知识,而数学思想方法却使人受益终生,当然思想方法要靠我们教师去挖掘,去提炼,去总结,因此,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理解和把握教材的结构体系和学科底蕴,才能灵活地运用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发挥.

3.深化教学实践

在数学教育实践中,如何帮助一批已想“下岗”的高中生重新“上岗”,医正一大批高中生“一听就懂,一做就错,一过就忘”的症结,使数学教学在实践中充满活力,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是我们数学教师必须研究解决的问题.我觉得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造一种使高中生积极思考探索的心理环境,激发高中生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思想,真正做到想高中生所疑,乐高中生所乐,从而以高度娴熟的教育技巧,灵活自如地带高中生在数学美的海洋中遨游,用自己的智慧启迪高中生的智慧,用自己的情感激发高中生的情感,用自己的个性影响高中生的个性,用自己的心灵呼应高中生的心灵,使师生心心相印,这样,课堂就进入了一个相容而微妙的世界,高中生的学习才会全身心地投入,达到敢想敢说、多想多说、会想会说的境地,高中生的兴趣、情意才会充分调动起来.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示思维内容、思维过程与思维形式,让教学充满探索、猜想,让高中生在实验、想象、分析、猜测、交流、验证等过程中,真正经历“做数学”和“用数学”的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领会重要的数学思想,发展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等,逐步形成“抛锚——猜想——证明——反思”的思维流程,着力激发高中生思维,凸显数学思维文化,变“枯燥”为“生动”,变“低效”为“高效”,真正落实“悟”.

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侧重培养他们学习、分析和交流的能力.依据不同层次的元认知水平,以学生合作、师生合作为基础,发展学生的元认知能力,矫正学生的数学学习差异,進一步落实教学中的“三给”,给时间、给空间(包括想象空间和协作空间)、给机会.培养高中生“三主动”,即主动提问、主动探究和主动回顾、反思,建构有意义的合作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认同高中生,与高中生同研同创,“蹲”下来看高中生,指引高中生在老师面前“小跑”,让他们在形象直觉的观念与抽象符号空间建立联系时进行交流,让他们在经验化的、符号的以及心智描绘的数学概念联系起来时进行交流,让他们在发展和深化对数学理解时进行交流,拓展高中生的思维空间.

在教学中还应注意高中生课外思维的延伸.带“问题”下课,带“课题”回家,加大高中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悟”的发生.课堂应是引发高中生思维的起点,而思维的最终深化只能在课外,因此我们在做足“课内”功夫外,还必须有效地做好“课外”文章,实施研究性学习,加大数学探究,追踪了解高中生的数学活动场面,如让新科技辅助高中生数学学习,布置撰写数学研究性报告,实施五分钟解题演讲,让高中生编题、解题等,在数学知识的应用中,培养创新意识.

猜你喜欢
高中生思维数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思维跳跳糖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