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科技文献检索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14-10-21 20:08金云霄吴长航
科技视界 2014年36期
关键词:高等学校应用型教学改革

金云霄  吴长航

【摘 要】本文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科技文献检索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对下一步的教学改革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高等学校;文献检索;教学改革;应用型

0 引言

信息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须臾不离,从古人的结绳记事到人类登上月球,从日常生活到科学研究,人们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利用信息。21世纪是信息急剧膨胀的时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既使得人们查找信息更加便捷和准确,也对个人的信息意识和检索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大学生和科研人员而言,如何在信息的海洋中快速查找并筛选出所需知识来学习和借鉴利用,避免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并有所创新,不仅事关个人能否在社会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更决定着一个国家未来的科技发展潜力。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一线的技术实践型人才的重任,信息素质是其重要教育内容之一,因此,探讨科技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模式并针对存在问题进行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课程教学现状

1.1.1 课程性质及课时安排

根据本科教学大纲和培养方案,本课程为专业选修课,主要在第六学期针对大三学生开设,总学时为24个,其中理论授课16学时,上机实践8个学时,考核方式为考查。

1.1.2 课程教学内容

课程使用教材为穆安民主编的《科技文献检索实用教程》(第二版)或徐军玲主编的《科技文献检索》(第二版)等,内容主要包括文献检索系统的原理和计算机信息检索基础,互联网信息资源和搜索引擎,中文数据库资源及其网上检索,世界四大综合性检索工具及其网上检索,国外专业性检索工具及其检索,特种文献及网上检索,校内已开通数据库资源检索及利用等。必要时可视教材内容更新情况替换成其它较新的版本。

1.1.3 教学方式

本课程主要采用理论授课和上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讲授。授课多利用幻灯片在多媒体教室进行,上机实践则安排在计算中心机房,由授课老师利用教师端软件进行演示教学后再由学生自行练习,并在逐渐掌握检索技巧后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堂检索作业。

1.2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 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各高校大多都开设了本课程,但重视程度普遍不够,几乎都将其定位为选修课,课时数偏少,多为24-32个课时左右[1],使得老师讲授时无法向学生进行深入、详尽的讲解和演示,造成理论课讲不深,实践课又太少,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同时,现在的学生往往很早就接触网络,对网络上的Google、百度等公共搜索引擎并不陌生,很多人认为现在查找资料通过搜索引擎即可实现,没有必要专门安排这门课程来学习检索技巧和知识。

1.2.2 教材内容不尽合理

目前各高校选用的教材尽管版本繁多,但编排内容却基本雷同,多为通识性内容,缺乏明确专业属性。如数据库部分,主要介绍国内的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超星电子图书馆和国外的施普林格(Springerlink)、科学引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化学文摘(CA)等通用数据库,缺乏专业数据库的相关内容和检索方法,专业性不突出,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吸引力不够。

1.2.3 教学硬件设施不完善

由于各院校条件不同,教学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学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如图书馆是本门课程必须的实习场所,但部分院校目前往往缺乏专用于进行文献检索课程的实习室,检索实习一般都安排在开放阅览室进行,因此,为不影响其他正在查阅资料和学习的老师或学生,授课老师往往无法随时向学生进行讲解;其次,由于数据库版权费用高昂,部分院校受经费所限往往只能购买较少的检索资源,无法有效地支撑课程的学习及实践,老师只能是纸上谈兵;更有甚者,有些高校尽管购买了为数不少的数据库资源,但校园网却不对学生开放,学生即使自备电脑也无法连接校内网,更不能有效利用校内数据库资源。

1.2.4 实践课时占比过低

目前各院校在实践课的安排上普遍存在着课时数少、占总课时比较低等现象,洛阳理工学院目前开设的该门课程总课时数仅有24学时,其中实践学时8个,占比不足40%,这样的课时分配既难以让学生通过上机消化理解所学的大量理论知识并掌握检索技能,也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强调的实践性、可操作性明显脱节。

2 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及建议

2.1 提高重视程度

由于种种原因,很多院校在本科阶段对本课程重视程度较低,学生也对课程在毕业学位论文撰写及今后的工作和科研中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了解。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应采取多种措施,切实加强对本课程重要性的宣传普及,以引起学校职能部门及教学单位的重视,使学生了解信息意识和信息素质的高低将会对每个人的工作就业及成才发挥长期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2 优化教材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

为突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在总结多年教学成果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程教学改革:

2.2.1 教材及授课内容的选择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结合自身人才培养目标,遵循“实用”原则,结合不同专业的特色和学生的专业方向及实际需求,选择难易程度相当、专业特色鲜明、内容新颖、能反映最新学科前沿动态及最新研究成果的教材或专题,增强课程的专业性和实用性。必要时,可根据专业设置情况和特色自行组织力量编写相应的教材和配套习题集、实习指导书等资料,实现本门课程与专业课的紧密结合。此外,在文献检索与利用过程中必然涉及到知识产权保护等前沿问题,而学生们往往对该领域不甚了了,因此,授课时应结合具体案例向学生灌输一些知识产权方面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知识产权意识,做到既尊重他人知识产权,又具备必要的维权意识。

2.2.2 教学方式及教学方法的改进和优化

本门课程以课堂讲授和上机实践为主要形式。在理论授课过程中,既要以学生为主体,灵活安排授课内容,发挥多媒体教学图形、图像、声音、文字形式多樣、快捷、直观的优势,将教学内容生动地呈现给学生,还要注意利用小组讨论、案例教学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

2.3 加强实践部分的教学

科技文献检索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在完成一个专题的理论授课后,应及时和图书馆或计算中心提前约好实习实践的时间、地点,并编写内容相适应的上机实习(践)指导书,让学生按照指导书的要求进行上机实践练习,锻炼学生检索能力,熟练掌握相关检索方法与技巧。在条件适宜时,可向学校建议调整该课程的实践学时数及校园网开放,增加学生上机实践和使用校内资源的机会。

2.4 完善考核方式

为保证课程的教学效果,检验学生的检索技巧掌握程度,有必要对本门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完善和调整。我校目前的期末考核成绩构成一般为:课堂考勤(20%)+上机实践(10%)+期末考核(70%),这种考核方式,上机实践部分比例过低,同时,期末考核采用理论考试的方式也无法真正考核出学生实际的检索应用能力,因此,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大幅提高实践部分成绩比例,尝试采用上机检索报告及结课综述性论文等形式来对学生进行考核。

【参考文献】

[1]张建国.应用型本科院校文献检索课教学探讨[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1,41(1):116-119.

[责任编辑:许丽]

猜你喜欢
高等学校应用型教学改革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浅谈高校宿舍管理与宿舍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