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婷婷
【摘要】当前城市化的发展推动了旧区城市更新的大规模建设,而密集的更新建设却对历史建筑及文脉的保护产生了一定的破坏,本文在分析当前现状及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以实际工作项目为例探讨了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历史建筑及文脉保护的设计手法。
【关键词】历史;文脉;城市更新
引言
自工业时代结束,第三产业兴起和消费时代来临,全球城市均开始进行产业结构和空间格局的转型。大量原本以工业生产为主的城市开始衰败,它们不得不寻找城市更新的机会。新产业所需的发展空间除了可在不断扩张的新城区获得之外,更希望在旧城的功能转换中兑现。
一、当前城市更新与历史文脉保护的现状
在中国,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的新兴房地产业、服务业和旅游业不仅在郊区农村进行征地发展,同时也介入旧城改造,通过大规模的拆迁获取它们所需的空间.城市化水平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迅速提高,城市更新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中国城市化已从”建设时代”逐步转向”重建时代” ,建设性的破坏和破坏性的建设屡见不鲜,我国大部分城市已出现以大拆大建为特征的城市更新,仅保留一些核心文物建筑,而对文物周边的建筑大规模拆除新建,并且完全割裂与文物建筑的内在关联,仅仅体现商业开发价值。而这些建筑往往与文物建筑有着历史的关联,与当地居民生活密切相关,承载着记忆及多维价值,具备了社会性,它们与历史文物建筑是以整体的完好性、组合性和连续性来展现自身价值的,更全面地反映了历史上某个时期的社会概况、生活、商业、文化等。如何对待已形成的历史街区,城市环境,文化传统,这些问题已引起建设规划界的重视.对城市中客观存在的历史环境如何保留继承乃至更新的问题,无论是建成千年的古都,还是近代崛起的现代都市,都应在规划中认真考虑。
二、保护历史文脉与城市更新并非不可调和的矛盾
对于历史建筑首先是保护,但保护不等于怀古恋旧,而是要在新的城市环境下既保护它,又赋予其新时代的功能,将文脉以建筑规划特有的语言传承下去,再利用,不是乱拆乱改,不是以文物保护建筑之名随意的进行“艺术”发挥,而应进一步的上升到其所传达的历史场景和历史信息上。巴黎的旧城改造在此方面做的很好,表明看来巴黎的旧城已在逐步建设中被逐渐更改,但在旧街区的基础上不断的满足城市对新功能的要求,城市的精神被继承下来,文脉也在逐年累进的建设中变的丰厚起来,如今没有人可以否认这座古城在现代都市中散发的魅力。
三、创造有历史特色的现代城市
城市文化是城市化的根基,是城市的气质,每个年代都在城市中创建中留下自己的痕迹。尚保留有历史建筑的城市是及其幸运的,这些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特色内涵的集中重要体现,可以表现独特的民俗风情,城市更新以历史文脉为依托,这是机遇也是挑战,可以创造出区别于其它城市的个性名片。
笔者接手了一个云南安宁的城市更新项目,片区内有座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宁文庙,现介绍下此项目的设计情况,望能抛砖引玉。
云南安宁历史悠久,被誉为“螳川宝地,连然金方”。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西汉王朝在此置连然县。安宁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自然优势,历来是昆明的重要门户,迤西咽喉,历史上曾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站口,史称“安宁雄镇,诸爨要冲”。
此项目位于云南省安宁市的旧城区 ,在城市建成区中部,其北部为中心城区拓展区,西部临近新开发建设的宁湖新区,东南为昆钢片区,东部临近东湖公园。项目用地南部伊皇项目区块,拟作现状保留,仅就北部用地进行规划设计。北部用地面积合计83510.361㎡,用地较为平坦。用地内部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处(安宁文庙),拟进行改扩建。此项目是一个依托文庙的片区概念规划,容积率不确定,需要通过多方案的比较来确定最合适的容积率,以求达到保护历史街区的同时又得到尽量大的商业开发价值。
地块周边现状多为商住用地,部分项目正在建设中。基本都为百米高层住宅组团及shopping mall与沿街商业的组合,已经将文庙周边历史街区的现状破坏了很多,建筑密度较大,对场地的压迫性较强。现状优势是场地可依托现有文庙资源,建设历史文化街区,使其成为区域文化中心,场地内部部分公共建筑迁出,有益于项目的完整性。但是也存在几个问题:(1)缺乏地域性和文化性空间,文庙的保护利用程度较低。(2)空间无序,环境品质较差。(3)基地内部居住品质较低。(4)内部缺乏行车流线,存在停车和消防问题。(5)周边新开发,商住楼对基地在空间上形成压迫。(6)缺乏便捷的步行系统,与周边城市空间联系不便。(7)整个片区建筑密度较高,缺乏城市開放空间。
方案设计思路是最大限度挖掘文庙价值,保护尊重文庙,依托文庙,提升附属地块的商业价值。总体规划上,以安宁文庙为核心展开,相邻地块设计为仿古商业街, 与文庙之间以绿化间隔,邻而不扰、互为依托、实现共荣。建筑高度2-3层不等,与文庙高度呼应,减少对文庙的压迫,离文庙稍远一点的临街建筑处理为酒店式公寓,1-2层为商业,3-6层为酒店式公寓。与文庙隔街相对的北侧地块处理为学校加商业住宅,建筑高度梯度变化,逐级向文庙方向递减避免给文庙带来空间压力。因学校建筑高度相对住宅较矮,将学校临文庙这侧布置,地块的最北侧设高层住宅组团,距离文庙最远,避开视线干扰,最大限度减小对文庙的空间压迫拉大住宅间距大花园组团最大限度缓解因周边已建均质分布的高层住宅对文庙的压力。
我们希望这个片区通过城市更新,能成为安宁历史生活空间的精致再现,她是旧时光、国际化和本地风的混搭,她是了解这个城市过往历史一个必要的入口和途径.本次扩建拟扩建至文庙鼎盛时期的规模,即康熙时的规模。使其成为连然乃至安宁的名片和休闲、旅游的目的地。入口设立牌坊,这是中国建筑历史长河中特殊的入口空间形态,组织入口前导及烘托气氛。流线设计上文庙内部设有两条轴线:主轴沿崇圣祠,大成殿方向的祭祀轴;次轴沿明伦堂,魁阁方向的学宫轴。文庙部分闹中取静,充分体现对文庙历史的尊重与延续。商业部分依托文庙,新建仿古商业街区,促进安宁旅游商业进一步发展,为老城区注入新的活力。文庙与周围建筑关系上,历史阶段的文庙周边为大范围绿化,红墙绿树,分为幽静。现阶段的文庙周围密植绿化,与周边新建建筑脱开,前后设置集散广场,商业街入口毗邻广场,将人群通过广场引入商业街。商业路径上商业空间形成环路,宽窄不一的街巷,以线性排列的店铺为主,通过大小不一的广场连接,形成Y形商业街,并在重要节点位置通过“奥旷”处理增加空间趣味性,整条街的游览形成妙趣横生的旅程。以文庙主要建筑大成殿为轴线,商业街在两侧放开,在轴线交汇处形成开放广场,作为重要节点,承载各类市民休闲娱乐活动,休息茶座,音乐喷泉等充分营造商业氛围。
结语
在城市更新背景下,历史建筑的“拆”“留”存在着固有的矛盾,而以此同时它的保护和再生也增强了片区的活力,是公共空间复苏的一剂良药,与周边资源的有效整合必然可以维护城市特色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凡.城市中的历史文化保护对策.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3
[2]晏晓冰.论古建筑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J]. 建筑与预算,2007年,(03) .
[3]徐丽霞.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J].特别关注,20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