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敏 玄子玉 李凤霞
摘要:产学研结合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地方高校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结合地方高校的特点、产学研内涵、产学研结合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系研究了地方高校开展产学研结合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地方高校;产学研结合,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2-0045-02
地方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让地方高校面临着新一轮大发展的重要机遇。地方高校开展产学研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我国教育方针的要求,体现着学校的特色及定位,产学研结合对于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提升自身办学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地方高校的產学研结合与应用型人才培养
1.地方高校的特点和定位
地方高校是介于重点大学和高职高专学校之间,为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建设的,由地方政府资助并进行管理,具有一定自主性的一般本科学校。占我国高校92%的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部分,承担着为区域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区域经济的任务。我国地方高校办学理念绝大多数都定位于应用型本科,这些学校有相当部分是在原来专科学校基础上或独立升本或与其他学校合并升本而来的。[1]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相对于高水平的研究型重点大学,建设起步晚、办学历史短、师资力量不足、基础相对薄弱,其在全力升本和快速扩张的过程中,科研和实验装备短缺、办学经费不够、管理经验欠缺,造成实际就业率低,这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目前存在的共同问题。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由规模扩大向内涵提高转变,地方高校要准确定位,深化改革,着力提高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的能力,针对社会需求,走自己的路。形成独具特色的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及模式,创出特色、办出活力。产学研结合就是地方高校创建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
2.产学研结合的本质内涵
产学研结合是一种通过生产、教学、科研紧密结合,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和科研机构为技术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利用企业与高校等单位在人才培养方面各自的优势,共同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培养适合行业、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研究和提供具有市场潜力的科技成果的培养模式。产学研结合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于一体,不仅是市场经济与知识经济有机结合的必然产物,也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缩小了地方高校和社会对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差距,从根本上解决高等教育与企业需求脱节的问题,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推动了教育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已成为各国政府追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3.地方高校实施产学研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要性
地方高校与地方经济、地方产业界有着天然的联系,其发展水平和办学质量直接影响我国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的发展。产学研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既是地方高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实现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地方高校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1)产学研结合有助于实现地方高校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经济发展的区域化必然要求高等教育发展的区域化与之相适应,这就要求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应主动适应区域发展的需要。地方高校凭借地域优势与属地管理,可以成为当地的智力与技术资源中心,切实解决企业技术难题,推进地方经济发展并在为区域发展服务中体现特色,办出水平。通过产学研合作办学、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和员工培训等多种途径,使学校和企业资源共享,互利互惠,实现共赢,形成高校与社会关系的良性互动,赢得地方政府和企业的重视,赢得更多的资源支持。地方和企业发展起来,也会对地方高校加大经费投入,促进地方高校发展,实现校地、校企结合的良性循环。
(2)产学研结合有助于提高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伴随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就业竞争日趋激烈。评判人才质量的标准也从“合格标准”转变成“合需标准”,即能否得到社会的认可,能否适合市场的需要。主要表现在学生就业率的提高以及学生就业状况的改善上。[2]目前地方高校人才培养面临的共性问题是人才培养与地方产业需求不匹配,学科专业设置大多沿袭传统的学科分类或照搬名牌大学的做法,对地方产业和企业人才需求信息掌握不够充分,课程设置不能够很好地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导致学生就业率低,而很多企业又很难招到适合自己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地方高校只有采取产学研互助,突出应用技术教育的方向,积极开展以就业为导向,实训就业相关联,岗位就业零距离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缩小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才能实现高校与社会的无缝对接,才能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3)产学研结合有助于地方高校科学定位,明确社会服务方向。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换代、教育的改革探索和科技体制的创新等迫切需要,地方高校要从原来单一封闭式的教学和科研状态中走出来,转变观念,科学定位,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一体化的道路,承担高科技产业“开发基地”的功能,成为产业创新的‘孵化器”、“推进器”。找准服务社会与自身发展的“结合点”,提高地方的经济竞争能力,在为区域社会发展服务中体现特色,实现地方高校跨越式发展。
二、地方高校实施产学研结合存在的问题
1.目标定位不明确
地方高校可以利用自身的智力和科技优势,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但长期以来,目标定位不明确,主要表现在:
(1)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最紧缺的是符合地方经济和产业结构特点的高素质、厚基础、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地方高校不应盲目攀比拥有雄厚人力和财力的重点大学,追求高、精、尖科研,却忽视了自身优势。应扬长避短,将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放在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上,突出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2)很多地方高校忽视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对地方产业和企业人才、技术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在科研选题上存在偏差,闭门造车,研究成果与市场脱节,应用性和实用性不足,出现“技术供给”与“技术需求”错位。
2.制度不完善,动力不足
(1)地方高校现行的考核评价制度基于行政权力主导,学术价值取向过重,重理论、轻应用。考评依据是论文、专利、著作、获奖,与高校教师津贴评定、职称晋升、课题申请等利益息息相关。而长期从事技术创新、成果推广、产业化的科技人员,却得不到应有的评价和待遇,导致教师追求短期利益而缺乏学术精神,产学研合作积极性不强,参与意识淡薄。
(2)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缺乏具有可操作性和约束性的法规和政策。对于收益分配机制的政策不完善,政府组织协调工作还不能适应现阶段产学研合作的要求。政府、地方高校以及企业每家都出台政策,各自为政,彼此之间并不相互通行,缺乏科学、严格的管理。产學研合作要顺利进行,需要内外一系列机制来保障。政府没能更好地为产学研结合扫清障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产学研合作的进程。
3.经费短缺,资源优化配置不足
(1)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地方高校的研发投入资金还是不足,地方高校科研经费短缺。合作开发新产品风险大,投资高,回报慢,企业和社会关心的是利润,过分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所以资金参与较少。银行贷款,股份融资、国内外风险投资等融资形式更是少之又少。产学研合作缺乏稳定的金融体系支持,没有科技创新投入的保障,科研人员因为经费短缺,将科研成果搁置[3],缺乏进一步的成果转化过程。
(2)地方高校和企业之间的产学研合作形式仍然比较松散,停留在自由研究和个体研究状态,研究资源分散,存在规模小、层次低、范围窄、短期化、形式化等问题。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不高,对外开放不够、科技资源相互封闭,无法与企业进行共享,从而达到共赢。
4.校地、校企缺乏有效沟通联系
地方高校与企业、政府之间虽然联系日趋紧密,但还未形成融合的态势。协作机制缺失,交流渠道有限,创新主体间缺乏足够了解与沟通,无法形成真正的良性互动,结合活动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主要表现在:
(1)合作主体所属不同类型的组织,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存在一定差距,高校人员不熟悉企业环境,不了解企业的真正需求,埋头研究的科研成果不能被企业了解和掌握,或与市场脱节,不被企业认可。另一方面企业找不到能够真正满足市场需求的科研成果。多数企业比较欢迎投资少、见效快、能马上投产、有广阔市场的科研成果,对项目的选择和项目完成标准的认同存在不一致性。
(2)高校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目标与重点支持的产业领域缺乏了解,与产业化和规模化应用仍有较大差距,科研方向与实际需求脱节,很难得到地方政府的认同和全力支持。
三、地方高校产学研结合的对策
1.转变思想理念,组建高水平产学研结合平台
地方高校要以市场为导向,加大地方高校科研成果的有效供给。以是否满足产业需求为标准,积极利用自身行业技术和信息密集的优势,为地方政府、企业提供决策咨询、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服务。地方高校科研的立项必须以产品为主线,以社会需求为前提,高校科研成果只有能够被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才具有价值。根据实际需求,联合企业成立技术研发工程中心,建设一批高水准的产业化基地等合作平台,进行协作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2.完善绩效评价体系
(1)政府部门应该建立健全产学研合作的政策体系,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牵线搭桥,建立一个畅通的渠道,全力推动。地方高校应从政策、体制上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加大成果转化和科技发明的考核权重,强化市场意识。
(2)建立产学研结合的绩效评价体系。对产学研合作的实现程度以及合作各方的满意程度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只有合理制订并完善绩效评价体系才能为产学研结合指明前进方向。建立与产学研相匹配的激励政策,将科技成果的经济性、市场实用性及发展前景作为评价和奖励成果的重要指标,为产学研结合提供制度保障。
3.加大经费投入和硬件建设
产学研合作需要持续不断的经费支持。政府要制订资金支持政策、税收鼓励政策,形成多渠道、高效率、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促进产学研相关主体的合作意愿,激发产学研结合的动力。地方高校也应努力实现科技成果应用化,以科研创新成果的形式寻求企业以及相关投资公司的注意力,积极争取社会力量为产学研合作项目进行投资。
4.搭建产学研信息平台
各级政府出面协调当地中小企业协会举办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定期洽谈会。在中小企业与地方高校、科研院所之间搭起一座桥梁,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中介机构,加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网络化建设,搭建产学研信息平台,为推进产学研合作创造条件。
四、结论
产学研结合是实现地方高校办学功能和使命的重要举措,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落实的重要途径,是地方高校扎根社会、服务地方和持续健康发展、办出特色的必由之路和根本选择。
参考文献:
[1]衰照平.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8,
(8):14-15.
[2]童晓晖.地方普通高校产学研合作的教育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2):31-32.
[3]孙健.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问题的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
2009,(4):145-148.
(责任编辑:王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