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平
“我行”,是新时期我校所凝练学风的核心内容,意在激励学生会行、能行、真行和远行,不仅符合时代的共性要求全面发展,而且努力弘扬自己的个性,特长鲜明发展。因此,我们的责任在于尊重、培养学生的特长,进而发挥、提升学生的特长。
一、会行———在学习中显其“长”
就高中学生而言,他们经历了小学、初中近十年的学校课堂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和学习能力,只是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潜质,进而有不同的特长表现而已。这就需要我们在新课程学习讲求的多样性和选择性中,与时俱进,因材施教,让不同潜质的学生拥有更多的“量”的积累,“结构”的变化,在学习中显示“长”处,突出“我会行”。
会多样学习。我们充分尊重和满足广大学生的独特性、差异性和主体性,融入先进的教学哲学和教学思想,在开全、开齐、开足国家统一课程的基础上,大力开发校本课程。这样既有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文化知识的学习,又有丰富多彩的课外兴趣小组的活动,以给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更多的选修机会,促进他们上好必修课,学好选修课,搞好活动课。期待不同潜质的学生能够量力而行,努力而为,优秀生学有所长,普通生学有所用,一般生学有所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学为主,兼学别样,有质量地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发展。
能选择学习。我们坚持分能级教学,分层次推进,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有选择地学习,积极主动地发展。基础年级注重“厚积”,不囿于高考科目广泛学习;毕业年级着意“薄发”,结合自身学习的优势和个人的爱好,选择好参加高考的组合,进而选择走出高中校门的专业学习方向。平时特别重视指导学生在变革学习方式中,讲求学习方法,展现学习能力,培养自主精神,不间断地拥有成功感,不失时机地提高自信心,多方面地激发起求知欲,使自身的特长更加显示出“特长”。
二、能行———在实践中见其“长”
学生在校三年,不仅要在课堂上学用教材,提高学习能力,还需要我们有意识、有计划地创造机会,让学生超越教材、课堂乃至学校的局限,与生活、与自然、与社会密切联系,尽可能多地在实践活动中见其特长,见其作用,表明“我能行”。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学校每年都举办一次文化艺术节和科技学术节,至今已有十多届。“双节”中包括文艺演出、小发明制作、书法绘画展示以及主题答辩等。平时以各种社团、兴趣小组为代表正常开展活动,学生在其中凭着自有的爱好和兴趣,发挥和历练特长。学校“星光”文学社团是国家级先进组织,近几年两名学生获评“全国十佳小作家”,数百名学生获得全国、全省作文现场大赛特等奖、一等奖,每年有上百篇学生作文在全国各级各类报刊发表;通用技术学习小组,学生着力自己调研、采集信息,设计相关电子产品,参与可行性论证等。多年组队参加省级青少年电子技师制作比赛,连续九年获得团体一等奖。
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在新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们应大力倡导、认真实施的。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我们引导学生经历如下过程:提出感兴趣的问题———确定需研究的主题———选聘指导老师———落实研究步骤———进行课题总结、评价等。其主题多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为目的,运用调查、实验和文献研究等方式开展活动。其课题涉及广泛,有从学校到社会的,有从农村到城镇的,有从微观到宏观的,有从现实到未来的,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习惯,促进了他们以多维的视野、多向的思考,获得认知上的洞见和实践中的创见。
三、真行———在合作中取其“长”
新形势下,学校内部形态,重点是合作中的取长补短,合作中的共同发展和成功。我们努力营造和谐、向上的教学氛围,建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把学生学习的经验、潜能、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合作的可靠起点,把弥补学生的欠缺、不足和所要达到的发展目标作为合作的落脚点,从而凸显“我真行”。
与同学的合作,有着“零距离”“同学”互动的效用。正是他们同处于一个年龄段、心理期,又共同在一个班级生活、学习,交往方便、自由,交流快捷、和谐,其合作的时间和空间长久、广阔。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强调同学间互相学习,或开展典型榜样学习,或进行案例分析指正,或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例如,“兵教兵”是其策略之一,即让先学一步的同学担当“教师”角色,不时突出“会者为师”“能者多劳”功效。这样来自同学间的学习方法、方式以及学习经验、体会,让更多的同学看得见、够得到、学得上,无比受教得益。
与老师的合作,则是发挥“近距离”的主导和主体两方面的作用。老师在这里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更多的是学生学习的主导者、引领者和促进者。学生则无疑是主体,需要促进他们主动发展、积极学习,新的课程背景下,自主、合作、探究是学习的新要求和新目标,学生跟老师的合作,不仅在课堂教学互动中,而且更多的是在课外的生活交流中。学生能够从老师那儿学到一些知识,学好一些方法,并且学会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能够链接,能够迁移,真正达到会学的境界。
当然,在学校里的合作,不限于跟同学、跟老师,我们还想方设法,创设甚至模拟一些情景和场所,让学生学会跟更多人的合作,例如,打通年级、班级的建制,组队代表学校开展活动;参与学校接待友好学校同学、老师;深入社区进行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等。所有这些都是为学生们将来走入社会,积聚更多的待人接物等方面经验和能力。
四、远行———在创新中扬其“长”
教育的目标在未来。培养有特长的学生,固然需要多方面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其实更需要让他们树立创新意识,扬其所“长”,进而拥有正能量的创新精神,实现“我远行”。
创新教学情景。我们努力改革过去“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旧模式,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着力打造新情景下的新课堂,真正让课堂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学生在其中生成地学习,生态地成长。例如,强调互动式“对话”课堂,即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开展多层次、多维度对话,合作、探究等学习模式并存,应用、审美等学习方式共进。当然更要从新课堂出发,创新更多的教学情景,如,建设省级化学课程基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生在各自不同层面上发扬自己的特长,闪耀创新精神的火花,从而成就自己,成就他人,赢得共同发展,共享成功。
创新评价制度。我们与新课程改革同行,生成并形成了一系列评价制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学生的评价不再是以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多少为标准,而是重在培养学生特长,促进进一步发展,强调评价的多元化和多样化,包括了日常学习评价、学业水平测试评价,成长档案袋评价和月度、学期综合性评价等。基于此,对课堂和教师的评价,不再是将学生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尺,而是把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作为评价的重点,从学生是否发展,是否有创新精神等角度来审视教师所上一堂课的优劣。如此等等,都是指向学生全面、持续而有个性特长地发展。
诚然,“我行”的学风促进着我们着力培养学生的特长,也推动着学生发展着自己的特长,在其动态生成中,又丰富了“我行”学风的内涵。因此,欲使学生个性突出,特长鲜明,无论显其长、见其长,还是取其长、扬其长,都要不断思想着、勤奋着、追求着,这样才会与时俱进,才能走得更远,才有行者无疆的境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