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明
贵州省遵义市工农小学,是遵义市汇川区人民政府指定的“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就读学校”。学校现有学生1574人,其中,进城务工随迁子女1330人,占学生总数的85%。针对进城务工子女的实际情况,如何把他们培养成为身心健康、知足感恩、阳光自信、行为良好的孩子,让感恩的思想植根于心、内化于行,是学校全体德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基于校情生情,学校提出了“感恩奠基人生,感动滋养生命”的办学理念,努力建设以“感动教育”为特色的学校,力求构建“以文化人,文化育人”的德育工作新境界。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在创新德育工作中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立足学校特色教育实践,
完善感动教育的理念系统
学校以“感恩奠基人生,感动滋养生命”为办学理念。围绕办学理念提出了学校的一训三风,分别是:校训“心动每一天,进步一点点”;校风“知恩感恩,情满校园”;教风“乐教善导,以爱化人”;学风“好学善思,与爱同行”。感动教育特色的建构将努力把“感动”的元素渗透到学校各个领域,形成学校的感动文化,以感动提升特色学校建设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提高学校的整体竞争力,立体渗透以“感动”为核心的文化影响和价值驱动。
二、营造以感动为主题的校园环境,
凸显环境育人的功能
以“感动”元素作为学校环境文化建设的主题,努力实现学校环境文化的育人功能,让学生在耳濡目染的环境中熏陶心灵,内化言行。每班有感恩园地——展示学生在家里、社会、学校所做的活动照片或所写的小随笔,还有以“感恩日志”为主要内容的班级日志,主要记录发生在每位同学身边的让人感动的小故事;每个年级有以“感恩的心,做最棒的自己”为主题的优秀作品展示栏,师生作品涉及作文、绘画、剪纸、作业、手抄报、社会实践等内容,对他们的健康成长起到激励和榜样作用;学校有每年央视评选的感动中国的人物介绍、感动校园的师生图片介绍;还有全校师生参与的围绕感动教育书写的“感言悟语”优秀作品选登,有感恩励志的古今故事文化墙,等等。以这些生活在师生中的真人真事来激励、内化、影响学生的言行和思想。
三、打造“感动课堂”主阵地,
注重全科渗透德育工作
“感动课堂”是我校渗透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我校“感动课堂”以 “生本为基,感动为魂”为核心理念,面向学生未来,注重全科渗透德育。教学过程努力构建充满情感的课堂,以学生经历激情、灵动、喜愉、振奋等课堂情感体验,以感动的力量构建高效课堂,以感动的手段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在进步中感动,在感动中进步。如在互助学习环节中采用“小老师教学法”,以学生教学生为主,教师引导点拨为辅,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主自信的意识,与人分享成功的喜悦,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进而培养他们具有阳光自信的心态和成为一个合格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
四、培育“感动教育”精品活动,
引导学生收获感动人生
1.将“感动教育”融入班级管理
学校坚持每个学校管理人员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对学生在校的点滴进步都予以关注,及时给予“星级”表扬,这些“星”涵盖了科技之星、劳动之星、体育之星、书写之星、文明之星、节约之星、环保之星、艺术之星等18项内容,并和学校的“星级评选办法”结合,让同学、班主任、家长写下寄语,签名认可,每两个星期利用全校举行的升旗仪式集会,开展 “感动之星”评选抽奖活动。这一活动成为让所有学生心跳和期待的项目,同时也为年度校园感动人物评选积累素材。每学期开展班级文化建设评比,营造健康向上的学习、生活氛围;每月评选“感动少年”和“感恩班级”,每年定期开展年度“感动校园人物”评选并隆重颁奖,人员涵盖教师、学生、家长、社区和社会关心学校发展、学生健康成长的爱心人士。这一活动开展三年来,已成为我校特色学校建设工作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和特有的德育品牌,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同时,为让学生真正把感恩之心植根于行,学校将每个月的1号作为当月感恩日,引导学生、教师在当日做一件让他人感动的事,体现感恩于行。
2.重视体验式德育
开展以“感恩”为文化追求的节假日系列活动:教师节——给老师们献礼,感谢老师的无私奉献;“三八节”、母亲节、父亲节——给父母写信、做家务、自制小礼物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重阳节,中秋节、感恩节、春节——开展敬老爱幼活动,感受浓浓的亲情和爱的回报;劳动节、国庆节——与家人一起外出参观,观看电视节目,感受祖国的富强、伟大,幸福生活的快乐,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六一儿童节——以班级为单位,师生全员参与活动表演,感受来自父母、老师、亲人对自己的健康成长的关爱。
学校还结合一些专题教育开展主题活动,如:“感恩自然”——创模工作我能行;“感恩生活”——整脏治乱我先行;“感恩生命”——消防、交通、应急疏散、法制教育我参与; “感恩先贤”——中华经典诵读;“感恩先烈”——唱红歌、祭扫烈士墓;“红领巾·相约中国梦”——爱家乡、爱祖国活动,等等。
每学期,三至六年级固定开展“感恩书信”大赛活动,学生们以其亲身经历的人和事,用书信的方式感谢在生活、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给予无私帮助的亲人、老师、同学和朋友,以此净化他们的心灵,学会做一个懂得感恩、懂得回报的人。通过开展以上系列活动、主题活动,学生在体验、参与系列活动中懂得了担当,也更加自信。
五、升华“感动教育”活动内涵,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引导学生参与综合性实践活动
近年来,学校注重引导学生参与综合性实践活动,努力培育学生科研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2013年科技活动和综合实践类活动中捷报频传: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有两项小发明获国家专利,其中获得国家级奖项18个,省级奖47个,市级奖项10个,区级奖项27个,参与人次达2000余人次。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不但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培养了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态、关注生命、关注生存的社会责任感。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实践活动和师生参与中得到升华。
2.着力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学校85%的学生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为帮助这些学生尽快融入城市生活,学校将竹竿舞、打陀螺、斗角鸡、推铁环、校园袋鼠、花样跳绳、乒乓球等二十多个学生喜闻乐见的民族的、民间的、传统的、现代的项目融入大课间,将体育大课间活动作为特色活动类课程常态化开展。孩子们在大课间活动的熏陶下,从胆怯、自卑、离群逐步变得阳光、自信、快乐。为他们搭建相互尊重、团结合作、参与分享的平台,让他们从中感悟到活动过程中的规则意识、平等意识和责任意识。通过参加体育大课间活动,孩子们人格得到健全发展,身心处于健康状态。这是我校大课间活动的最大亮点和收获,也是学校德育工作以特色活动课程为载体的最好例证。
3.紧密结合农民工子女的身心特点开展德育工作
如农民工子女对“爱”的需要、对“自尊”的需要。为此,学校成立了“小红姐姐工作室”,同时也邀请心理专家来校开展心理咨询方面的讲座,为孩子们化解在生活中、成长中的心结。养成教育是关系到学生一生的大事,学校牢牢抓住行为养成这一德育重点,利用“开学第一课”、班队会、升旗集会、大型活动、外出参观等机会规范学生行为习惯,教育他们做文雅的学生,让感动教育的功能不断拓展,使农民工子女在感动教育中真正健康成长,成为感动教育的最大受益者。以上举措,是为了让他们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礼仪举止等方面都有大的提升,让他们尽早融入城市生活,成长为一个阳光、自信、有社会责任和担当的少年。
如今,工农小学在文化育人的大背景中,正逐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感恩于心,感动于行”的文化氛围已逐步形成。“以文化人,文化育人”的创新德育工作方式,正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大特色和亮点。
(责任编辑 甘 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