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视域下的“三个自信”

2014-10-21 02:56漆调兰
学理论·下 2014年9期
关键词:三个自信共产党宣言理论

漆调兰

摘 要:《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自由解放指明道路的一篇重要文章。它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三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三个自信”是新时期中国人民新的“宣言书”,是《共产党宣言》中国化的产物。两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具体表现在《共产党宣言》中的“两个必然”理论是“三个自信”坚实的理论基础;《共产党宣言》中的核心思想“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三个自信”的必然追求。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两个必然”理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三个自信

中图分类号:A81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7-0007-03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发表至今已经整整166年了。这一百多年来,在《宣言》的指导下,在各国共产党的摸索与奋战中,历史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首先在落后的俄国诞生了。随后的二战结束,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苏联逐步发展成为世界上的超级大国。1991年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事业又在发展的历程中遭遇了巨大的悲剧。然而,就在苏联解体之后的不久,中国共产党毅然在2012年十八大上提出了“三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三个自信”是中国的伟大“宣言”,犹如一声巨雷,撼动着这个世界,也撼动了所有中国人的心!

一、“两个必然”理论是“三个自信”的理论基础

1848年2月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宣言》一文发表,马克思和恩格斯明确提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1]413。这就是后来被人们称为“两个必然”或“两个不可避免”的理论,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个结论是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及特点的分析后得出的最终结论。众所周知,资产阶级是依靠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来打破封建的生产关系,从而取得统治地位。这使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正如《宣言》写道:“几十年来的工业和商业的历史,只不过是现代生产力反抗现代生产关系、反抗作为资产阶级及其统治的存在条件的所有制关系的历史。”[1]406所以,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无论对封建贵族,还是对资产阶级都一样起作用的。资产阶级生产关系仍然是一种私有制代替另一种私有制,一种剥削形式代替另一种剥削形式。它曾经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狭小的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又妨碍了庞大的生产力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带来了其自身无法解脱的周期性经济危机。而面对经济危机,资产阶级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资本主义的灭亡是它本身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可见,整个《宣言》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中得出“两个必然”的重要结论,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内容,任何时候都不能推翻它,而只能证明它的合理性。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两个必然”的重要思想。

关于这一重要思想,后来恩格斯在晚年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又一次强调:“一切依次更替的历史状态都只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无穷发展进程中的暂时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是必然的,因此,对它发生的那个时代和那些条件说来,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但是对它自己内部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的、更高的条件来说,它就变成过时的和没有存在的理由了;它不得不让位于更高的阶段,而这个更高的阶段也要走向衰落和灭亡。”[2]因此,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它是封建社会发展的结果,也是新的更高阶段社会形态的准备,它迟早要被更高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所代替。这就是资产阶级的最终命运。从这两篇巨著中可以看出,“两个必然”理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生研究的最终结果。

时至今日,当我们重温这一《宣言》时,仍能感受到这一理论的魅力。尤其是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十八大的召开,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让我们对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有了足够的信心。中国共产党在十八大上响亮地提出“三个自信”,再次坚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再次吹响了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的胜利号角。换句话说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让我们国人有了足够的底气提出“三个自信”,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两个必然”理论的最好创新。正如十八大指出:“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以,在新时期,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坚信了三个自信,就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两个必然”理论。

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三个自信”的必然追求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宣言》中的又一个重大思想,也是无产阶级伟大的历史使命,始终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宣言》中指出,“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1]42。而要完成这个任务,只能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才能实现。因此,伟大的革命导师也描绘了实现这一目标的步骤,无产阶级革命的第一步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其次,无产阶级取得政治统治权,就可以利用它来一步一步地剥夺资产阶级的全部生产资料,把它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尽可能迅速地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为消灭阶级、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物质条件。当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完成之后,代替它的组织形式,将是共产主义的联合体。正如《宣言》明确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422即每个人的才能、智慧都得到充分和自由全面的发展,而这种发展不仅不会妨碍他人和社会的发展,反而能起到彼此鼓励和互相促进的作用。可见,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正如高放教授指出:“《宣言》的核心思想‘不是一个消灭,两个最彻底决裂,而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4]endprint

中国伟大的领导人邓小平也多次指出:“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5]可见,在邓小平的视野中,在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重要命题时,始终没有忘记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的忠告——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伟大目标。所以,他老人家用“共同富裕”这一中国特色的概念予以继承与阐释。到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时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那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二十年后的2012年十八大,当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伟大变化之时,中国共产党人又一次总结历史,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出了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这一要求。为我们前方的中国梦指明了方向和目标。也可以说,中国梦就是全民共同富裕的梦。

(一)道路自信从根本上规定了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具体路径

众所周知,自近代以来,中国有多少人苦苦思索,苦苦探寻,找寻中国的出路,可是最终的答案都是失败。正如毛泽东感慨地说:“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6]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我们找到了一条救国救民的新路,那就是社会主义道路。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中国人终于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阳光大道。这为最终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道路基础。所以,坚持走这条道路,必将是一条通向成功的胜利之道。正如十八大明确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见,要实现共同富裕,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是中国近现代史给出的最好路径。

(二)理论自信是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行动指南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当时一批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宣传、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最好的产物。可见,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关于这点,毛泽东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回顾总结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历史和中国革命的经验时,也这样说道“中国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中国的面目就起了变化了”[6]。因此,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伟大的理论,对我们指导革命最终走向胜利起了关键的作用,是我们一直以来的行动指南。它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当时的中国需要,是因为对中国人民革命的实践有指导性,是因为被中国人民所接受掌握了。可见,理论自信首先来源于理论接受、传播,被中国人民学习、认同并实践。正如田心铭教授指出:“今天,党和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高度的自觉和充分的自信。其深厚的基础,就是改革开放新时期30多年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7]当今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提出了理论自信,是实践又一次的证明检验,是今天中国人民对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同和自信,所以,理论自信为人自由而全面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行动指南。

(三)制度自信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供稳固的制度基础

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我们所取得的一切成果,最终都要靠制度来落实和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是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中形成的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如果说理论指引着道路探索的方向,那么制度则保障道路的探索不会偏离方向。我们感谢毛泽东等第一代中共领导集体创立的制度基础。现在最重要的是在实践中继续保持制度优势,不断地进行各个方面体制的创新,全面深化改革,制度优势才能为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提供足够的制度支撑。可喜的是,2013年11月9到12日的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从“六个紧紧围绕”已经做出了全面的部署,分别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和党建六个方面。当今的中国,又一轮新的体制改革拉开了序幕,我们坚信,只有深化各方面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会在历史的长河中继续散放它的力量。因此,全国各族人民坚信社会主义制度,这为我们最终目标的实现提供了稳固的制度基础。

总之,为了实现《宣言》中提出的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科学社会主义终极目标的伟大梦想,我们只有坚信三个自信,这个梦想才会越来越近。为了实现习近平主席在2012年11月29日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同样要坚信三个自信。《宣言》与新时期的“三个自信”都是为梦想而舞动的最好诠释。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23.

[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高放.《共产党宣言》对我国的深远影响及其核心思想辨析[J].科学社会主义,2008(1):22-25.

[5]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72.

[6]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70.

[7]田心铭.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10):5-14.endprint

猜你喜欢
三个自信共产党宣言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共产党宣言》教我们怎样做合格党员
对“三个自信”的认识
从“三个自信”看“四个全面”
以“三个自信”筑牢意识形态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