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2014-10-21 20:16李巨光
新课程学习·下 2014年1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语文老师

李巨光

提出问题是学生应该掌握的一种能力,它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表现。传统的教学重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不重视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学生往往只习惯于解决既定的问题,而不习惯自己提出问题。

在实际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有这样的困惑,当向学生提出:“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学生往往不知从何说起,或者提出的问题并不是有价值的问题,这就说明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不是自发形成的,需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因此,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怎样解决现有的问题,更要重视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具体来说,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能”问

多数课堂里还存在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这样的课堂剥夺了学生的提问机会。因此,课上应避免这样的对话,避免把问题分解得过于详细,而应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给学生提供可以提问的机会,使学生成为课堂提问的主体,成为一个个课堂教学活动的信息源。

二、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敢”问

所谓的敢问,就是指在学习中发现了问题应勇于将问题提出来,通过师生交流或者生生交流促进问题的解决。自从孩子学会说话,就会有无数的“为什么”,儿童对于客观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精神是与生俱来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主动提问的数量却明显减少了。究其原因:(1)由于孩子会提出一些幼稚的问题,遭到老师或学生的嘲笑。(2)有些问题可能太杂乱冗长,说不明白,引起老师的厌烦,遭到老师的训斥。(3)有些问题难倒了老师,超出老师的能力范围,老师为了保持自己的权威地位,敷衍了事。

三、适当引导,让学生“会”问

所谓会问,就是孩子已经能提出有效问题,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引导:

1.利用教师榜样作用,在教学中,以问引问,提供高质量的范例,让学生有提问的欲望,想想老师为什么提出这样的问题,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提这样的问题,从而获取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方法。

2.充分发挥课前预习的作用,在预习时鼓励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引导学生对词、句提出疑问,也可对某一现象提问。

总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引导,除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出有價值的语文问题外,还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教师要善于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

(作者单位 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伊通镇第五小学)

编辑 赵飞飞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语文老师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