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黎族地区传统村落建筑文化保护现状浅析

2014-10-21 21:19陈诚余芳芳
中华民居·学术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现状对策

陈诚 余芳芳

摘 要:以船形屋为代表的海南黎族传统村落建筑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几千年来闪耀着黎族人民的创造力和智慧力,是一笔极为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海南黎族地区传统村落建筑文化得到有效的保护与开发,但也存在着基础设施落后、保护开发水平较低等问题。海南黎族地区传统村落建筑文化保护与开发要培养“自珍”意识,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坚持求真求实的原则,做好保护工作;充分挖掘黎族村落传统建筑文化的价值,打造旅游新亮点。

关键词:海南黎族;传统村落建筑文化;现状;对策

黎族是海南岛上历史最悠久的民族。3000多年来,黎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不仅创造了悠久文明的历史,而且还创造了绚丽多姿的文化,为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作出宝贵的贡献。这其中作为黎族村落的传统建筑——船形屋,更是为我国古代建筑文化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海南黎族的船形屋建筑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闪耀着黎族人民的创造力和智慧力,是一笔极为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科学地研究黎族地区传统村落建筑文化保护开发问题,对于铭记黎族古老的建筑记忆和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承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海南省东方市白查村作为一个传统黎族村落,因其船形屋建筑保存程度之高而被成功选为“中国传统村落”。本文以白查村船形屋建筑为个案,主要就黎族地区传统村落建筑文化的特色、保护与开发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1 以船形屋为代表的黎族传统建筑及其审美价值

1.1 黎族传统村落建筑的构建

船形屋是黎族人民在几千年的生产劳动中留下的建筑结晶,从材质构成上来看,它属于传统竹木结构建筑。一般都是就地取材,树、竹、藤、茅为其必备建筑材料,先以树干做为梁柱,用树杈来进行承托,从而将其构架为半圆拱形,再在上面盖上茅草。之所以将其称之为“船形屋”,是因为从外观上看起来如同倒扣的船形。其特点是屋盖和墙体合为一体,比较容易构建,降低了建筑的成本。此外,冬暖夏凉也是它的另一个特点。“居处架木两重,上以自居,下以畜牧”。“屋室形似覆舟,编茅为之,或被以葵或藤叶,随所便也。门倚脊而开,穴其旁以为牖。屋内架木为栏,横铺竹木,上居男妇,下畜鸡豚”。黎族的船形屋一般都是落地的茅草屋,不仅长而且宽阔,茅檐比较低矮,这样构建的好处就是利于阻挡风雨。

整个船形屋分为前后两节,房子的中间立3根高大的柱子,两边立6根较中间矮的柱子,分别象征着男人和女人,这也诠释了黎族人民的家庭观:一个家由男人和女人共同组成。船形屋内的地面是用粘土填成的泥地,村民们将挖回来的粘土铺平屋内的地面,洒好水,然后将地面踩平,待到地面干后再多次重复之前的做法,地面便会十分平硬。这也向世人证明了黎族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黎族先民建造船形屋,完全是从适应自然环境,生活、生产发展需要出发的。很久以前,黎族人民同古代汉族人民一样过着游耕的生活。他们在一块山林耕种一两年,地力下降后,就搬到另一块茂盛的林地砍种。就这样,人们每次搬到新的地方就会建造船形屋。这一时期,人们建造的一般都是高栏船形屋,上面是人们用来居住的地方,下面则是用来饲养牲畜的场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黎族人民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提高,以及同各民族文化交流的增加,高栏船形屋向低栏船形屋和落地船形屋演变。

船形屋的型制大多数是通长14.7m,通宽6m,墙宽4.7m,屋高3.2m。在盖船形屋之前,每家都会有一定的准备,每户都有一片茅草山。黎族人民一般会选择一块茅草生长茂盛的坡地,将其全部割倒后晒干放火焚烧,这样连续几年之后,此处的茅草便会长的很好,再次将其砍倒晒干存放就能作为船形屋的建筑材料。

目前黎族地区现存茅草屋还有落地式船形屋、金字形屋及其混合的形式,为纵向式结构居多,门口开在两侧的山墙,部分门开在正面中間。门是以竹片编织为多,竹条或竹片编织做墙或者稻草挂泥墙。不开窗,房内少有间隔,家具很少,居家生活以三石灶为中心展开。村周围散布着隆闺、谷仓、牛栏等。

1.2 黎族传统村落建筑蕴含的历史文化

1.2.1 文化内涵方面

船形屋是黎族文化传播、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几千年的黎族历史文化积淀,使船形屋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同时更蕴含了深厚的民族价值观、民族文化观、民族历史观、民族生态观,以及民族的灵魂和精神[1]。可以说,黎族的船形屋建筑不仅丰富了我国古代建筑文化的内容,而且也反映了黎族先民的生活轨迹和生存理念,是其创造力和智慧力的有利证据。由此可见,黎族传统建筑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是十分鲜明的。

1.2.2 民俗民风方面

说到黎族的建筑类型及其室内外的各种布局情况,都与黎族本身的特征、习俗以及黎族社会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黎族传统建筑材料的经济性和对环境的协调性是聚合成民族性和地方性的真正表达[2]。黎族的船形屋可以称之为真实的建筑,这些在它的功能性、情感性上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富有了鲜明的个性特征。

1.2.3 美学方面

黎族的传统建筑材料里面所具有的朴素质感与大自然充分的融为了一体,给人们以生活的情趣。这也可以从中看出黎族先民的建筑理念:别出心裁的同时尊重自然。同时黎族传统建筑中所蕴含的天然美在其造型结构、尺度比例、建筑装饰、材质色泽等方面都得到了最大的展现,这也体现了黎族人民对自然主义的审美观与功利主义的审美观[3]。可以说,黎族传统村落建筑的审美价值是令人称叹的。

2 黎族地区传统村落建筑文化的保护现状分析

黎族传统村落建筑所蕴含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正在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文化建设的加强,海南省、市有关部门在加强民族地区民房改造,改善少数民族地区住房条件的同时,也非常重视黎族传统村落建筑文化的保护工作,具体表现在:

(1)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成绩显著。在省市政府相关部门的努力争取下,2008年6月,“黎族船型屋营造技艺”入选国务院发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也是海南省首个建筑类古遗址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年,白查村申报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2012年该村又成功入选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开展,使黎族传统村落建筑文化得到有效保护。

(2)成立组织机构,制定相关的保护方案。2012年,东方市文体局不仅成立了船形屋保护小组,而且还制定了船形屋保护的相关方案。通过努力,目前已顺利对白查村的传统建筑进行了编号保护。同时,东方市有关部门在添置灭火消防器,聘请管理员,平整村内道路的基础上,还安设宣传警示保护牌,拉通绿化山泉水,维修谷仓,并且拆除两间严重破旧的茅草屋等。

(3)加大资金投入,做好修缮工作。如东方市政府从2013年7月开始,就相继投入80多万元用于白查村旧村维修破旧的船形屋,并与村民们签订协议,根据维修屋的面积大小,给屋子的主人每年3000元至10000元不等的维修补贴。到12月中旬,白查村旧村的整个船型屋维修工程已基本完工,被誉为黎族最后一个原始村落,继续散发着特有的魅力。此外,东方市政府为鼓励村民管理船形屋,规定在船形屋修好后每个月补助每户300元。同时,还动员村子里的一些人回到原来的船形屋居住,以方便对船形屋进行管理。

(4)不断探索新模式保护并传承船型屋技艺。如以白查村为例,东方市政府采取了异地建房安置的办法,把全村80多户人家整体搬迁到新村址。这一做法将民房改造工程同黎族传统村落建筑文化的保护相结合,不仅使许多黎族群众告别低矮黑暗的茅草屋,搬进宽畅明亮的新瓦房,彻底改善了居住条件,而且白查村旧村的船型屋被比较好地保护起来,使其珍贵的传统风貌得以顽强地延续。又如,东方市还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传承力度,组织动员少数民族村寨村民开展船型屋营造技艺培训,提高技艺传承人的水平。通过技艺培训的方式,将千百年来黎族同胞建筑的精华——“船型屋营造技艺”保护传承下去。

尽管黎族传统村落建筑文化的保护工作呈现出可喜的局面,但是,仍存在许多的问题,如白查村原有船形茅草屋81间,不少用茅草铺就的船形屋屋顶开了“天窗”,有的船形屋墙体开裂,一些粮仓已经倒塌。在调查访谈中,村民告诉我们说:“从2009年开始,由于政府进行民房改造,大部分村民都搬入新建的瓦房居住,只有少部份的村民仍然住在原来的船形屋里。”“如果船形屋没人住的话,三四年内就会坏掉。”而且白查村的船形屋虽然已经得到修缮,但因为基础设施落后,没有照明设备,没有卫浴设施,没有给排水管道,卫生条件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此外,如何更好地开发也不容乐观。

3 黎族地区传统村落建筑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对策

目前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保护与开发黎族传统村落建筑文化,同时突出自己的特色?这不仅仅是一个认识问题,迫在眉睫的是实践性。为此,我们提出以下相关对策:

3.1 培养“自珍”意识,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底蕴

黎族传统村落建筑,在规划和设计上,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村落的建筑形式和内涵上体现着具有特色的文化底蕴。黎族村落传统建筑在选址方面,讲究择吉而居,建筑布局大多以“天人合一”为基本思路。如白查村船形屋建筑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其文物民俗的研究价值,而且也体现在它独特审美价值。从建筑艺术上来说,由于文化区域的不同造成了建筑风格的不同,从而也使得建筑艺术形式不同。通常这些内在文化会被当地村民忽视,甚至对其建筑的简陋产生“自鄙”心理[4]。因此,只有不断的克服并消除黎族人民对他们自身文化的这种“自鄙”心理,同时还要树立村落居民的文化“自珍”意识,才能更好的保护黎族传统村落建筑文化。因为只有当黎族人民真正意识到黎族传统建筑深厚的文化价值,他们才会从心底里自发自觉的对这些传统建筑文化遗产进行很好的保护。此外,政府各级部门要加强对传统村落建筑文化遗产的研究工作,努力提高黎族人民群众认识到自身所拥有的村落建筑文化所包含的科学精神及它的价值,才有可能实现从“自鄙”到“自珍”的转变。

3.2 坚持求真求实的原则,做好保护工作

对于一些损坏比较严重的黎族传统建筑,我们可以对其进行修缮。在修缮的过程中,要在坚持原真性、整体性和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对建筑坚持“保护文物原状”的原则,严格保护。如对于白查村里一些破旧的船形屋,可以对其内部进行改造,但是它的整个外观和结构还应该保持它原始的样子。此外,计划修建的新建筑要与古建筑相隔一定的距离,同时还应注意与传统村落的协调性,保证两处建筑风貌的和谐,因为只有在合理的开发保护中古村落的生命力才会重新焕发活力。

3.3 充分挖掘黎族村落传统建筑文化的价值,打造旅游新亮点

①在保护白查村船形屋建筑不受破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还原传统村落居民的生活常态,营造出一个怡人的居住环境,让游客身临其境般地走进传统村落村民的生活。②不仅在船形屋建筑上创造旅游的吸引力,还要尽可能地开发白查村的黎族风俗文化,如织锦工艺、酿酒技术、民族传统体育等。发展传统村落民俗文化旅游,要与游客体验相结合,不仅要让游客了解当地民俗文化,最重要的是参与其中,体验一把。③传统村落旅游发展不能单打独斗,应结合周边景观景点进行捆绑开发,优缺互补,打造一个更强大的文化旅游圈,从而产生规模效应。令人可喜的是,目前东方市正计划把开发白查传统村落与大广坝水上景区等周围的景点集合起来,共同捆绑打造旅游文化风景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当地旅游产业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助力东方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泽强.试论黎族船形屋的文化源流与建筑特色[C].主编韦勇、武耀廷.黎学(下).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2年7月,第736页.

[2]王辉山.海南黎族传统民居文化[J].今日民族.2002(01).

[3]秦健、陈小慈、张纵.黎族传统村落形态与住居形式研究[J].广东园林.2012(02).

[4]郑土有.“自鄙”、“自珍”与“自毁”——关于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J].云南社会科学,2007(02).

基金项目:海南省民族研究基地规划课题(项目编号:QMZJD2012-15)。

作者简介:陈诚(1965-),男,海南万宁人,琼州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现当代史、海南经济社会史。

猜你喜欢
现状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走,找对策去!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