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黄炎培先生职业教育思想为鉴,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教学原则、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反思
【主题词】高职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 反思
我国高职院校,不分类别不分专业无一例外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教育的本质要求。然而由于受众人群的众多,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难以显现,难以摆脱灌输、教条、机械的影子,尽管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长期不懈地努力,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仍存在不被学生重视的问题。为此,我们有必要重温黄炎培先生的职业教育思想,对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一些必要的反思。
一、 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的反思
一般说来,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目的早已写在中央和政府的文件里,是言之凿凿的东西,似乎没有反思的必要了。可是在高职开展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除了满足解决大学生思想认识问题和政治方向问题的核心目标外,还能不能有其它的从属性目的,这些目的能不能体现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使高职院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既有别于普通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又不同于中职业学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这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否破解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高的问题的关键。而解决这个难题,起码有两个问题需要我们反思。
(一)从职业教育的目的引发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目的的反思
关于职业教育的目的,目前在学术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主要集中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按照社会的需要培养人才,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并重,由此来确保学生毕业时能与岗位无缝对接 ,实现就业,这种观点突出了社会需要;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职业教育的目的应是从人生存与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既要满足学生毕业时马上面临就业的职业生涯的需要,又要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这种观点突出了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
黄炎培先生在1917年提出职业教育的目的有三:“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一也;为个人服务于社会之准备,二也;为世界、国家增进生产力之准备,三也”。1934年,经中华职业教育社公订:“职业教育的目的:一为谋个性之发展;二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三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四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基于上述认识,黄炎培把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确定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黄炎培的职业教育目的思想显然是从“谋生”作为出发点的,人们只有通过职业教育获得谋生的知识和技能,才能立足社会,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另一方面,通过职业教育使从业者爱岗敬业,以职业为荣,从而“一个人人有职业,有与其个性相适合之职业则人人得事,事事得人,社会无有不发达者”。黄炎培的职业教育目的理论从人与社会双重意义来阐述,即对个人而言,职业教育具有求生存、求发展的意义,对社会而言,则具有利国富民的意义。
黄炎培职业教育目的理论涵盖、溶合了当今学界的两种看法,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确立有重要启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必须更加突出体现出职业性,因此其教学除紧紧围绕解决大学生思想认识问题和政治方向问题外,还应为学生求生存作准备,为学生谋发展打基础,为社会发展作贡献。具体就是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该以学生将要从事的职业为着力点和切入点,除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道德观、法制观、历史观外,还应该以学生将要从事的职业为抓手,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观、正确的就业观……等等,为学生未来的生存与发展打下基础。这就要求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课教师不仅熟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教法,还必须对学生将从事的职业有所了解,能用学生将要从事职业中的一些事例来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这当然对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和教师带来巨大的压力,但那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决定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在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当责无旁贷的承担起这个责任。
(二)从高职与中职在人才培养类型的区别上引发的思想政治理论課教学目的的反思
高职培养什么类型的人,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有重大影响。由于教育行政部门在对高职培养具体目标表述上几经变化,学界对高职究竟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有争议,其中一种观点认为高职教育要培养“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应具有以下特征:对职业发展、职业环境和岗位目标有较全面和深刻的认识;对技能的掌握达到十分熟练且十分全面的程度;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泛的兴趣;既能听懂来自上级专业技术人员的指挥,又能有自己独立的判断,甚至还能发现不足或者错误;既很遵守本行业的“传统”,又能有所质疑,有所突破;既勤于动手善于动手,又勤于动脑善于动脑;既自己特别能干,又能团结他人,参与合作。这使高职政治理论课教学与中职政治理论教学相比,高职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更加侧重于对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悟性的培养。
二、关于贯彻黄炎培教学原则的反思
教学原则是指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黄炎培先生在谈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时提出了“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原则。他在职业教育该怎么办时说:“中国读书人顶怕动手,除掉写字和吃饭、穿衣、上茅厕以外,简直像天没有给他生两手似的。在糊里糊涂中,把社会分做两下:一是号称士大夫,是死读书老不用手的;一是劳动者,死用手老不读书的,好罢!吾们来矫正一下。要使动手的读书,读书的动手,把读书和做工两下并起家来。要使人们明了,世界文明是人类手和脑两部分联合产生出来的,作工自养,是人们最高尚、最光明的生活。吾们亲身作工,同时还要用书本来阐发作工的原理和方法”。他还进一步指出:“职业教育应该做学合一,理论与实习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如果只注重书本知识,而不去参加实际工作,是知而不能行,不知真知。职业教育目的,乃在养成实际的,有效的生产能力,欲达此种境地,需手脑并用”。
显然,理论联系实际是黄炎培先生所倡导“手脑并用,做学合一”教学原则中的应有之意,是贯穿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始终的根本原则。如何在教学实例的选择和裁剪上贯彻理论联系实际这一教学原则、如何在教学方式方法中体现理论联系实际这一教学原则,这一直都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反思的问题。在这里,本文仅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实践教学为例进行反思。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最能体现理论联系实际思想的教学方式方法,然而实践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运用确实不多,这应该引起我们反思。实践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得不到广泛的应用,笔者认为有如下几个原因:其一,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认识不清。一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会把实践教学认为是理工科专业课需要采用的,与实际动手操作、实习实验场地结合在一起的教学环节,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纯理论的东西,当然主要是在课堂上解决,实践教学这样的形式不适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因此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没有热情,基本不用;其二,受实践教学场地、经费等等条件限制。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有别于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与课堂教学最大的区别就是走出课堂,让学生感受课堂内难以得到的,有如身临其境的感觉和感受,进而提高学生的觉悟。这当然需要课堂教学以外的开支。而思政经费申请程序的繁琐,经费的紧张,往往使思想政治理论论教师望而却步,也就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不易进行;其三,缺乏制度保障。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的必须采用实践教学,并没有写入任何的教学文件里,因此它既不是教学中的“硬指标”,也没有量化指标,同时也没有考核标准,难怪思想政治理论教师缺乏开展实践教学的热情;其四,受教学时间限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时十分有限,在特定的时间里,按传统教学方式把课讲完教学时数就相当紧张,加上实践教学就显得教学时间不够;其五,受教师对实践教学驾驭能力的限制。应当承认,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驾驭实践教学的能力和水平是参差不齐的,能力强的教师会比较多运用实践性教学环节,能力差一些可能少用甚至不用,如此强者更强,弱者恒弱,当然影响实践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广泛运用,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的实践教学得不到广泛应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提升的短板,必须在往后的教学实践中加以解决。
三、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方法的反思
我们知道,教学方式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教学手段与采取的教学形式的总称。
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学习方法)两大方面,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所以在教法与学法中,教法处于主导地位。然而不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时是从自身的实际出发的,具体说是从自身的知识结构,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自己对教学手段的掌握,自己对学生的认识程度等情况出发来选择教学的方式方法的,这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当然也能引起一些学生的共鸣,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效果不稳定,学生的评价也是时高时低。
任何课程的教学都是内容与形式统一,教学形式服务于教学目的,从属于教学原则,表现、体现教学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的、内容、原则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方式方法。但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具体课程不同;同一门课程里各章节的内容不同;同一门课程中,面对的学生不同;同一门课程中授课的时间不同,这就内在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教学,在此也有两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一)关于有针对性的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教学的反思
在选择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时,黄炎培先生提倡的“启发”、“自动”的教学方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示。
黄炎培先生认为,平民教育的第一宗旨是,要人民都有独立的人格。所以其教育方法首在发展儿童的本能,尊重儿童的个性。此等方法,是启发的,不是注入的;是自动的,不是被动的;是令儿童思想自由的,不是令儿童注重记忆的;是训练儿童活泼独立的,不是训练儿童拘束的奴隶的。
黄炎培先生所提的独立人格,当指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它要求人们既不依赖于任何外在的精神权威,也不依附于任何现实的政治力量,在真理的追求中具有独立判断能力,在政治的参与中具有独立自主精神。黄炎培先生所提出的教育方法显然是从宗旨出发的,是以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的。这对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展教学时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有重要的启示!那就是我们在选择运用教学方式方法应该完全从实际出发,这个实际应该是学生的实际,当然也有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实际,但主要是是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学生的兴趣爱好实际、教学内容的实际、教学手段进步的实际出发,为了学生独立人格的形成,而灵活运用不同教学方式方法来开展教学,使整个教学过程既有学生全神贯注,又有热烈讨论;既有若有所思,又有心领神会;既有思想认识提高后的喜悦,更有将正确的认识转变成行动的坚毅和果敢。这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才能真正有如春风化雨,滋润学生的心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才能真正做到不辱使命。
(二)关于充分利用科技进步的成果和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教学的反思
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经历了口头语言、文字和书籍、印刷教材、电子视听设备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等五个使用阶段。 现代化教学手段是与传统教学手段相对而言的。传统教学手段主要指一部教科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几副历史挂图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指各种电化教育器材和教材,即把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电视机、电影机、VCD机、DVD机、计算机等等搬入课堂,作为直观教具应用于各学科教学领域。因利用其声、光、电等现代化科学技术辅助教学,又称为“电化教学”。
从黄炎培先生所倡导的启发的而不是注入、自动的而不是被动的、令学者自由的而不是注重记忆的、令学者活泼独立的而不是被拘束的教育方法,以及从黄炎培先生平民教育的宗旨出发,我们确实有必要对我们所运用(或侧重运用)的教学手段进行反思。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手段,在实际运用中,有两种较突出的倾向:一种倾向是绝大多数教学都使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法;另一种是绝大多数情况下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第一种倾向多出现在年青教师中;第二种倾向较多存在于老教师中。
笔者认为两种教学手段各有优势也存在不足。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声光图像同时出现,教学节奏快,形像直观,传递的信息量大。但也正因如此,学生在接收大量声光图像等信息的同时,思考的时间被挤压了,其结果容易往往是了解、知道的东西多了,课堂上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思考(特别是深度思考)的時间少了,这当然不利于学生认识的提高;传统教学手段的使用,使教学节奏相对缓慢,老师在讲授课本知识同时,还会将自己的独立思考、认识、心得等拿出来与学生交流。这样的口传心授教学方式,信息传递量当然没有现代教学手段来得大,但学生有较充裕的时间进行思考。然而在科技进步特别是互联网普遍使用的今天,学生对知识和信息的需求量十分巨大,获取的方式和手段又十分简单和先进,传统的教学方式确也有必要改进,改进的方向应该是现代与传统相结合。
小结
黄炎培先生尽管离开我们已几十年了,但他的职业教育思想依然熠熠生辉,她指引并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和道路。反思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不论是教学目的、教学原则还是教学的方式方法等,均有需要我们思考和改进的地方,我们只有不断反思,不断的敲打,不断的改进,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才能不负历史的重托,承担起历史的责任。
参考文献:《中国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第五辑第四卷)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学苑音像出版社出版
作者:覃宁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社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