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临床护理报告

2014-10-21 22:17高加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静脉溶栓临床护理急性心肌梗死

高加娟

【摘要】目的:报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过程中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对其进行溶栓前、溶栓中及溶栓后护理。结果:87例患者中再通63例,临床再通率72.4%,其中19例发病2h内进行溶栓治疗,17例再通,再通率为89.5%,26例为发病4h内进行治疗,21例再通,再通率为80.7%,34例发病6h内进行治疗,22例再通,再通率为64.7%,余者8例在发病超过6h后进行溶栓治疗,4例再通,再通率仅为50%;69例患者中,17例并发轻度出血,比例为19.5%;57例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比例为93.4%;余者2例室颤合并心力衰竭死亡,病死率2.29%。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时进行溶栓治疗且在溶栓前、溶栓中及溶栓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溶栓治疗的再通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7-0389-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8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女性39例,男性48例,年龄范围39-76岁,平均年龄63岁;所有患者均与WHO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相符。其中下壁心肌梗死24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18例、前间壁心肌梗死36例、下壁并右室心肌梗死6例、下后壁心肌梗死3例;发病后2h内溶栓治疗者19例,2-4h内溶栓者26例,4-6h溶栓者34例,余者8例溶栓治疗均在6h以后。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15min内完成诊断及基本检查治疗,包括心电图、出凝血时间、血常规、生化系列及排除溶栓禁忌证,30min内确诊并开始溶栓治疗。一般治疗措施如下:鼻导管吸氧,建立静脉通道,滴注硝酸甘油;注射吗啡进行镇静止痛,每晚口服辛伐他汀40mg。溶栓治疗措施如下:即刻嚼服肠溶性阿司匹林0.3g,静脉滴注尿激酶100万IU加生理盐水100ml,30min内滴完;溶栓后每日口服0.1g阿司匹林,12h后皮下注射肝素钙,12h一次,每次7500IU,连用5-7d。

1.3 疗效评价标准:(1)溶栓2h内胸痛基本消失;(2)心电图抬高至ST段2h内回降50%以上;(3)2h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4)14h内出现血清CK-M8酶峰值;(5)溶栓后2h内进行疗效评价,除上述第(1)点及(4)点组合外,余者具备两条即可判定溶栓成功。

2 结果

87例患者中再通63例,临床再通率72.4%,其中19例发病2h内进行溶栓治疗,17例再通,再通率为89.5%,26例为发病4h内进行治疗,21例再通,再通率为80.7%,34例发病6h内进行治疗,22例再通,再通率为64.7%,余者8例在发病超过6h后进行溶栓治疗,4例再通,再通率仅为50%;69例患者中,17例并发轻度出血,比例为19.5%;57例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比例为93.4%;余者2例室颤合并心力衰竭死亡,病死率2.29%。

3 护理体会

3.1 溶栓前护理:患者入院后要保证绝对卧床休息,取平卧位;事先准备好心电图机、心电监护除颤仪、心脏起博装置、呼吸机等抢救设备,并准备利多卡因、阿托品、肾上腺素等急救药品;每分钟吸氧4-6L,以改善心肌缺氧状态;应用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溶栓通道尽量选择肘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等较粗大的血管,以提高护理效果;另建立一条静脉通道作硝酸甘油、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升压药物所用;嚼服阿司匹林以对抗血小板凝集;采集血标本,进行凝血酶原时间、心肌酶谱、血常规等检查;加强心电监护,对其心率、心律、心压、脉博及呼吸等指标进行密切监测,观察尿量变化。

3.2 溶栓中护理: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因为心肌梗死后心肌收缩力下降,心博出量减少会导致血容量不足,再加之再灌注性损伤、应用血管扩张药等因素,会导致血压下降,因此血压是一项重要的监测指标;溶栓30min内至少测量3次血压,使用溶栓药物2h内,间隔30min测量1次血压;后续间隔1h测量1次,直致血压平稳再根据病情进行持续测量。2h心电图监护,防止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

3.3 溶栓后护理:密切观察患者心律、心率、血压及心功能等指标的变化,保证患者得到充分休息;最初几天可间断或持续进行鼻导管吸氧,皮下注射5-10mg进行镇静止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于卧床休息,再加之止痛剂会抑制胃肠功能,因此易出现便秘。很多患者不习惯床上排便,由于排便方法不正常而导致心律失常或心脏破裂等。因此护理人员要加强心理护理,缓解其紧张焦虑情绪;训练其在床上排便,进食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及纤维素的食物;如患者出现便秘则可给予缓泻剂。

3.4 调整活动量: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確定活动量,且每增加活动量要记录是否有自觉症状,监测血压、脉博及心电图变化;发病1周内保持卧床休息,直至病情稳定后再逐步坐起、下床活动等;如患者有并发症,则要适当延长卧床时间。

3.5 并发症预防及护理:本研究中17例并发轻度出血,因此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出血情况进行密切观察,比如皮肤黏膜是否存在出血点、紫斑,穿刺部位是否有出血;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等是否存在异常,是否存在消化道出血,观察尿及分泌物的变化。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本研究并发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比例高达93.4%,故溶栓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心电图变化规律及常见心律失常图形;用心电监护仪进行连续监护。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主编.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94-2961

[2] 李家增.浅谈溶栓药的特点和应用[J].中国处方药,2013,10(10):25-261

[3] 黄从新.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的最新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3,23(8):449-4511

[4] 朱素芳,王立青.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患者活动时限对康复的影响[J].护理研究, 2013, 17(2): 149.

[5] 李宁.不稳定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况和应对方式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11, 37(10):802.

猜你喜欢
静脉溶栓临床护理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干预
超早期急性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应用效果观察
机械通气患者撤离呼吸机的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